彭金花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浅谈英语句法歧义成因及歧义排除策略
彭金花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歧义是人类多元化自然语言所固有的一种特性。英语中的歧义现象非常普遍。同时英语中的句法歧义出现的频率特别高,和其它种类的歧义现象相比更为复杂,因为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因而使读者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文章将从句法的角度分析歧义是如何引起的,并提出相关的歧义排除策略。
句法;歧义;歧义排除
一个词、短语或者句子至少能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则称之为“歧义”(ambiguity)。歧义是语言团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语音、语法、语义、句法,小至标点符号和说话的语调都可以是造成歧义的原因。据此语言学家们将歧义划分为句法歧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用歧义等不同的种类。
句法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是指句子的结构可以作不同的句法分析,即句子的各组成部分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因而产生歧义,因此句法歧义又被称为结构歧义。相比于其他种类的歧义,句法歧义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比其他种类的歧义现象更为复杂,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Chomsky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空语类(empty category)理论,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句法层面上,空语类也是客观存在的。在生成语法中,空语类按生成的方式可以分为基础生成和移位生成。
例(1)The woman is well-prepared to interview.
对这句话我们有两个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这位女士准备好了,可以(被考官)面试了”,第二种是“这位女士准备好了,可以去面试(求职者)了”。注意,第一种理解相当于“The woman is well-prepared for the officials to interview”。我们用生成语法来分析一下它之所以会产生歧义的原因:
(1)a.__ is well-prepared PRO to interview the woman.
按题元理论,(1)a的主句是一个空位,“woman” 在内嵌小句 “PRO to interview the woman”中处在它的宾语位置,由“interview”赋予其受事题元角色。该小句的主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空主语 “PRO”,它的题元角色是施事。这样“woman”就是被面试的对象,而“面试”这个行为的施事者则没有在句中明确。
(1)b.__ is well-prepared the woman to interview.
与(1)a相同,(1)b的主句主语依然是一个空位,不同的是,(1)b 中的“woman”是内嵌小句的主语,其题元角色是施事。从而理解成“那位女士准备好了,可以去面试(求职者)了”这样一种意义。
例(1)之所以有歧义是因为它的内嵌句主语一个是基础生成的PRO,而另一个则是在底层结构由实语类担任主语,在表层结构由空语类担任主语的成分。
在英语句子中,介词短语既可作定语,又可作状语。
例(2) The student saw the professor in the library.
这个例子可以有两种理解:a.“in the library”表示介词短语修饰 “NP”作定语,意思是“The student saw the professor who was in the library”;b.“in the library”表示介词短语“PP”是属于“VP”,修饰动词短语,作状语,意思是“The student saw the professor when he was in the library”。
在很多语言中,形容词是主要词类之一,它的句法功能之一是充当定语,主要修饰名词或代词。英语中,当两个相连的名词之前出现一个形容词时,这个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修饰关系有两种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由此推断形容词的修饰范围能决定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造成歧义。这类歧义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Adj.+N1+N2 结构
这一结构使用频繁,看似简单,细一分析它却是一个经常会引起歧义的句法。它有两种组合形式:(Adj.+N1)+N2 和 Adj.+(N1+N2)。这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句法解释。
例(3) He played a trick on the old stamp collector.
根据“IC分析术”,我们能很容易地把它理解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句法关系:
a.He played a trick on the[(old stamp) collector].他欺骗了那位旧邮票收藏家。
b.He played a trick on the[old(stamp collector)].他欺骗了那位年迈的邮票收藏家。
(2)More+Adj.+N 结构
例(4) Women want more beautiful clothes.
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遇到More+Adj这一结构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其实More+Adj.+N这一结构很特殊,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困惑:究竟more与形容词共同构成比较级形式,修饰这个名词;还是more作自己的本意“更多的”。此句作前者理解时意味着现在手头上的clothes还不够漂亮;如果more在此句中与名词clothes是一组固定关系,结构可生成为more+(Adj.+N),意思是目前所拥有的clothes不够多,需要购买更多的漂亮衣服。因此,这个句子有下面两种意义:
a.Women want(more beautiful)clothes.女人们想要更漂亮的衣服。
b.Women want more(beautiful clothes).女人们想要更多一些的漂亮衣服。
副词是指表示行为或状态特征的词,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它副词或全句。副词的修饰范围不明确也常常引起歧义。
(1)常用副词引起的歧义现象
例(5) He delivered his speech naturally.
此例可以有两种理解:a.表示ADV“naturally”直属S层,修饰整个句子,意为“Of course he delivered his speech”;b.ADV “naturally”则附加在动词短语VP上,修饰动词短语“delivered his speech ”,意为“He delivered his speech in a natural way”。
副词位于两个动词之间也会产生歧义。
例(6) That boy who is shouting madly likes cheating.
此句中副词“madly”的修饰作用不够明确,它既可以限定从句中的动词“shouting”,又可以修饰主句中的谓语“likes”,两种情况下如何确定它的作用,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把“madly”放在不同的、合适的位置:
a.That boy who is shouting/madly likes cheating.正在大叫的那个男孩孩酷爱撒谎。
b.That boy who is shouting madly/likes cheating.正在疯狂大叫的那个男孩喜欢撒谎。
(2)only, as well,too 等特殊副词引起的歧义现象
例(7) Martin only gave me one hundred dollars.
虽然这是一个纯粹的简单句子,但是若没有特定的语境或通过口头上的停顿、重音,很容易作出语意完全不同的理解:
Martin gave me only one hundred dollars.(not two or three hundred dollars).(Martin 只借给我一百元,而不是两百或三百元。)
Martin only gave me (not anybody else)one hundred dollars.(Martin只借给了我一个人一百元)
“助动词+否定副词(not/n’t)”是英语中常用的否定式构成。Not的作用可以是否定部分,也可以是否定全部,这种对否定范围和否定焦点的不明确常造成歧义的产生。
例(8) I didn’t take Tom to have a dinner at home today.
此句中由于not的否定范围不清,产生了以下两种理解:
a.我今天带汤姆去吃饭的地方不是我家。(not否定地点状语at home)
b.我今天带回家吃饭的不是汤姆。(not否定人称宾语Tom)
(1)-ing 形式的词性
英语中的现在分词是由V+ing构成,动名词的构成也是一样。如果缺乏特定的上下文或语境情况,很难判断一个V+ing形式是现在分词还是动名词。其句法归属的可选择性产生了句法歧义。
例(9) Running engine is risky.
造成对这个句子的歧义理解,主要是在于短语“Running engine”。因为这里存在着两种句法解释的可能性:其一是将“running”视为一个现在分词,说明“engine”正在呈现的状态是运行中的,作修饰“engine”的定语,主语是“运行中的引擎”;其二是把“running”当作动名词看待,这样,“engine”是动词“run”的逻辑宾语,“run”为及物动词,全句的主语是“发动引擎”这个动作,而不是“引擎”。
(2)-ing形式在句子中的成分
当-ing形式的词语位于句尾时,既可以作定语、状语,又可以作宾语补足语。这样会造成句法理解上的歧义。
例(10) I found the boy 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此句可分析为以下几种理解:
a.I found the boy I like who was playing basketball.(定语)
我看见了那个正在打篮球的我喜欢的男孩子。
b.When I was playing basketball,I found the boy I like.(状语)
我在打篮球时看见了那个我喜欢的男孩子。
c.I found the boy I like(to be) playing basketball.(宾补)
我看见了那个我喜欢的男孩子打篮球。
逻辑结构性歧义几乎在所有的语言中都是客观存在的,英语中对逻辑结构性歧义的研究也一直存在。量化词由于在移位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辖域,因此会引起歧义。
例(11) Everyone likes someone.
a.For everyone x,there is someone y,such that x likes y.
b.There is someone y,such that for every x,x likes y.
在 a 里,“everyone” 占宽域(wide scope),“someone”占窄域(narrow scope),句子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喜欢某个不同的人;在b里,它们的辖域特性正好与在a里的相反。前者是窄域,后者是宽域,这样句意为所有的人都喜欢某个相同的人。
为了简洁方便,使用比较结构时我们常常会省略某些成分,这也容易引起句法歧义。
例(12) She hates her father more than her mother.
该例句中,由于在“her mother”后面省略动词 “hates”,这个句子就有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
a.She hates her father more than her mother hates her father.
她比她的母亲更痛恨她的父亲。(her mother作主格代词)
b.She hates her father more than she hates her mother.
她痛恨她的父亲胜过痛恨她的母亲。(her mother作宾格代词)
句子中出现并列成分时,由于句子成分之间粘连度(scale of cohesion)的不同容易产生歧义。
例(13) Don’t drink and drive.
对该句中的“drink and drive”作进一步的分析,如它是合并性的并列结构,则“既不能喝酒也不能开车”;若属于分离性的并列结构,则意思可理解为“不喝酒的话,就能开车”。
例(14) The father of Jane and Martin came to our school.
该句也有两种解释:若“John and Martin是合并性的并列结构,该句的意思则为Jane和Martin的父亲是一个人,他来了学校。如果属于分离性并列结构,该句的意思则为Jane的父亲和Martin都来了学校。
英语中引导从句的连词如when,if,whether等具有多项句法功能。当它们引导的从句位于句末,而主句的谓语是一个可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时,容易产生歧义。例(15)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例(15) I will inform your girl friend if you come.
“if-clause”既可作“inform”的间接宾语,又可作状语从句。例(15)可转换为:
a.I will inform your girl friend if you come.(宾语从句)我会告诉你女朋友你是否能来。
b.If you come,I will inform your girl friend.(状语从句)如果你来,我会通知你女朋友。
既然歧义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我们无法将它从语言中清除出去,那么,学会排除歧义句的歧义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减少歧义有可能造成的对语言交流的损害呢?总的来说,可以归纳出三种最有效的方法——置于特定的上下文,位置变换以及使用语调。
根据上下文来排除歧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的意义就被决定了。比如:“He must go to have his class at once.” 在没有上下文的独句中他的身份可以是个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把句子放在特定的语境中,意思就非常清楚了:“The English teacher is coming,he must go to have his class at once.”这样根据特定的上下文内容,就不至于混淆句意了。
改变说法或调换位置是排除句法歧义的有效方法,有时候歧义造成的原因和部分句子成分位置灵活有关。例如:“John killed the man with a gun.”使我们迷惑的是:“with a gun”是修饰“the man”还是“killed”。要消除歧义,需要改变结构顺序,调换相关的成分位置。如把“With a gun”移到句首,变成“With a gun John killed the man.”这样修饰语“With a gun”只修饰动词“killed”;如果我们要表达“The man with a gun John killed”之意,把动词移到句尾,这样“with a gun”就只修饰“the man”了。
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来排除在日常口语中的歧义。例如:“She concluded at the airport.”这个句子被说成 “She concluded/at the airport.”歧义就没有了,意思是:“She reached a conclusion when at the airport.”
句法歧义形式多样、内容繁富,它不仅仅表现为单纯的结构切分所引起的句法歧义,而且还表现为结构内部的逻辑转换关系以及词语与结构双重关系差异所造成的句法歧义。探讨歧义现象、研究排除歧义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用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我们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很有帮助,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
[1]HIRST G.Semantic interpretation and resolution of ambiguity[M].Cambridge: Cambridge,1987.
[2]POESIO M.Semantic ambiguity and perceived ambiguity[J]//Semantic Ambiguity and Under Specification,Stanford:CSLI publication,1996.
[3]ZWICKY A M,SADOCK J M.Ambiguity tests and how to fail them[M].Syntax and Semantics Vol.4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
[4]张克礼.英语歧义结构[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裴文.现代英语语境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7]程工.从对歧义句的分析看二十世纪的句法学[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3):8.
[8]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1985,(1):26-35.
[9]傅友相.英语句法歧义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4):81-84.
[10]林洪志.论英语句子结构歧义及其排除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15-17+62.
[11]廖定中,蒋澄生.英语句法歧义简议[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2):6.
[12]王迎芬.浅析英语句法歧义[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5-99.
[13]胡朝霞.英语歧义的修辞效果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4):119-120.
ENGLISH SYNTACTIC AMBIGUITY AND THE REMOVING OF AMBIGUITY
PENG Jin-hua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Ambiguity is a special characteristic inherence in multiple human languages.This phenomenon in English language is common.Syntactic ambiguity is a more complex phenomenon and emerges frequently.It refers to the ambiguity caused by different ways of combination of the constituents in the sentence.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how the ambiguity is caused from the view of syntax,and at the same tim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moving tactics of ambiguity.
syntax; ambiguity; ambiguity removing
H315.9
A
1672-2868(2017)05-0106-05
2017-05-10
彭金花(1981-),女,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