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房节约型界面设计探讨

2017-03-29 07:06张慎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站房节约型界面设计

张慎成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地铁站房节约型界面设计探讨

张慎成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地铁站房设计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纵观既有的地铁站房设计,其空间界面中普遍存在因过度设计而导致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等现象,不利于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效性与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于设计者的视角,以节约型界面设计思维为研究主线,从“模块化”“标准化”“系统化”“一线一景”四个方面出发,探索节约型界面设计在地铁站房设计中的可行思路。

地铁站房;室内空间;节约型界面设计

地铁站房与乘客紧密联系,通常由车站主体(站厅、站台、其他辅助设备用房)、通道和地面附属物三部分构成[1],其中,站厅、站台及通道是最主要的使用空间,其设计质量体现着地铁站的品质和形象。既有地铁站房的界面研究多集中于技术规范或装饰设计领域,而立足于节约、可持续的设计角度来探讨站房设计的研究少之又少。据相关材料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有近50个城市申报或筹划兴建地铁项目[2],但与之相关的地铁站房节约型设计未得到重视,尤其是在界面设计层面,重档次、轻节约的能源浪费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笔者对地铁建设有代表性的城市北京、南京、广州进行调研比对,有针对性地提出节约型设计的策略[3]。

1 地铁站房界面设计现状

首先表现为过度设计。地铁站房主要用于乘客进出站、上下车,客流量大、流速快,不会在站台空间内长时间驻留,也少有人长时间去刻意赏析周边环境。因此,与其相关的界面设计应该简洁明快,这也是交通建筑区别于民用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国内大部分地铁站房明显过度设计,过分强调空间环境的整体艺术氛围和文化理念,而此种理念又缺乏有效的设计表达,空间环境充斥着复杂多样的造型图案,从而导致大量的材料损耗以及建设成本的增加,更不利于后期的维护与更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些采用“一站一景”设计理念的地铁站房,沿线各个站房均强调个性化设计,导致各站房界面的材料与设施不能互用和调换,造成材料能源的巨大浪费。诚然,地铁空间界面需要好的设计理念,但不能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基础上。

其次是奢靡之风盛行。对比国外的地铁站房环境,国内近年来新建的地铁空间可以称得上“奢华”。在开发者眼里,地铁站是城市的名片,体现着城市形象与气质。即使政府财力有限,也要集中投资于此类“重点工程”,投资部门倾其全力打造高端地铁。为了体现档次,站房各界面中多使用大理石、花岗岩、搪瓷钢板、有机玻璃、纯铝板等昂贵材料,而对瓷砖、涂料等物美价廉的装饰建材较少考虑,其后果必定是增加预算,抬高本已非常昂贵的地铁造价。

最后是大量堆砌饰面材料。20世纪末通车运营的巴黎地铁14号线和伦敦地铁朱比里西延线,分属于不同的文化地域,但设计理念暗含相似性,在界面设计中均重视技术与艺术的合理融合,在空间中尽最大限度地展现建筑的结构美感与技术美感,进而体现出建筑艺术性。

近年来国内新建的地铁站房,装饰设计往往脱离建筑设计,属于二次装饰,此种模式造成建筑内外空间很难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前期建筑设计往往由建筑设计师主导进行,室内设计的介入往往在建筑成型之后。前者在建筑与结构设计时,虽然会考虑室内界面的装饰效果,但并不会花费太多的笔墨着力于此,往往依赖于二次室内装饰设计。室内设计师介入该项目时,为了掩盖原有建筑设计在界面层面上的设计缺陷,多采用整体饰面包裹的形式进行遮蔽,并以此达到所谓的“设计”效果。这就导致装饰建材的大量浪费,既缩小了室内的界面空间容积,又不利于后期的建筑维护。

2 节约型界面设计策略

本文针对现存问题,拟从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节约型界面设计策略。

2.1 “一线一景”

受政府财力限制,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地铁站房往往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地强调功能,并没有在形式上对整体线路提出明确的设计定位,整条线路的风格较为朴素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民众对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地铁站房在设计理念上逐步出现了“一站一景”的新型设计定位,要求沿线各站房设计体现不同的个性特征与艺术特征,例如奥运期间投入运营的地铁8号线及广州地铁1号线等。此种设计理念往往产生两种后果,一是整体线路的可识别性降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盘支错节、相互交错。为了提升旅客对所乘线路的可识别度,加大通行效率,每条地铁线路都应该统一识别系统,增强乘客辨识度。但“一站一景”的设计理念恰恰相反,过于注重沿线各个站房的个性与变化,忽略站房间的共性和标准化建设,导致线路难以形成整体特色,线路间识别率降低,导致施工周期和难度加大,项目经济性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上升。

由此可见,“一线一景”的设计理念更符合地铁交通工程的实际要求和运营特点。“一线一景”在设计中强调线路识别、交通功能、项目经济性等设计要素的统一,将轨道交通工程的实际需求放在首位,亦注重沿线地域文化艺术的合理呈现,形成整条地铁线路的设计主题,并以此为指导,提炼出细化的设计思路和表现形式,最终形成特色鲜明、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节约型设计定位。同时,允许和鼓励在保证设计主题前提下的个性化设计,以此规避整条线路因重视整体效果而产生的单调感。如南京地铁2号线的明故宫站与明孝陵站,在设计定位与表现形式上二者较为接近,但出于地区人文和历史风貌的差异性考虑,设计师从颜色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个性化区分,以红色与绿色的主体基调分别对应明故宫站与明孝陵站,通过颜色隐喻站房所处地域的历史意蕴与自然气息。在保持整体设计主题的前提下,站房的个性特征获得充分表露。

2.2 装饰体系的标准化、模块化

标准化是指在实践操作中建立标准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形成标准单元的独立形式[4]。此种“单元模块”具有通用性与互换性。在工程项目中更容易生产、运输、安装和维护,能够减少材料浪费,增加材料应用可持续性。在地铁站房设计中应用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在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性的同时,亦可以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从空间界面装饰来看,地铁站房的内部界面空间可分为三大区域,即顶面区域、墙体、柱体区域和地面区域,依据标准化设计理念,各个区域均可以依据自身的标准模块建构,而出于全线站房空间、体量的差异性。每个体系的模块建构亦可以分为通用模块与专用模块两种。标准化与模块化的设计策略,有利于提升设计效率,节约项目成本,缩短施工时间,方便后期维护。

地铁站房工程项目较大,涉及土建、消防、暖通、水电、装饰等专业工种,各工种在工程建设中均与装饰界面产生联系。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各专业设备终端与装饰界面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影响到装饰效果的形成。模块化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各领域内空间界面的相互关系,同样需要考虑与不同设备终端衔接之间的模数调配,兼具兼容性、美观性的模块系统,实现各专业界面的有机整合。

2.3 “适宜性”选材

地铁站房处于地下,在使用中对材料的防腐防潮性、防火性及持久性等均有较高的使用要求。由于地铁人流大、流速快,对地面材料的要求应该具备耐磨性、防滑性,墙柱面材料应该具备一定的抗冲击性。基于上述要求,近年来新建的地铁站房主材大量采用搪瓷钢板、纯铝扣板、花岗岩等材料。毫无疑问,此类材料性能优越,能充分满足地铁站房的使用要求,亦有助于提升空间环境的艺术氛围,但其昂贵的价格大幅度增加了项目造价。高造价往往使建设方难以承受,亦无助于节约型设计的实施。高造价并不一定对应高品质。采用“适宜性”选材策略能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选用装饰材料。

地铁站房通常依据其地理位置分为重点站房和标准站房。重点站房集中分布于城市重要交通道路沿线,人流量密集。因此在材料选择上可以重点考虑一些性能较好、价格偏高的材料。标准站房数量较多,但人流量较少,材料选择当以经济适用为主,如同为地面材料,大理石价格较高,而瓷砖、人造水磨石地面的性价比较为合理,可以依据站房性质的不同分别考虑。墙面和顶面材料亦是如此,如目前普遍采用搪瓷钢板装饰墙面、柱面,但价格昂贵,可以采用瓷砖或者其他陶瓷材料替换。顶面亦可以直接用防潮乳胶漆整体喷涂,而无需采用昂贵的纯铝板饰面包裹,既降低预算,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即使是重点站房,也并不意味着全部选择同种材料。根据使用部位和使用要求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价位的材料组合,既降低造价,又丰富界面层次。如北京奥体中心站房的地面设计,在人流量较大的候车区域选择了防滑、耐磨的白麻花岗岩进行铺装,而中间通行区域就选用了防滑地砖,同样获得了不错的装饰效果。

2.4 突出建筑结构美与设备秩序美

国内的地铁站房建筑与装饰脱节,往往在建筑工程完成后通过二次装修方式对室内界面重新装饰。此种装饰往往采用全遮挡方式,将原有建筑界面完全遮蔽,造成能源材料的浪费,建筑结构所体现的空间、技术和力量美感得不到真正展现。

地铁站的高架站房和地面站房,在空间结构的展现上更加开阔自由,建筑结构所带给人的视觉和心灵震撼绝非那些矫揉造作的装饰饰面所能比拟。伦敦朱比里地铁线路中的加纳里码头站房即是极好的例证,该站房空间大气庄严、层次丰富,尤其是顶部界面和柱面均保留原始建筑效果,朴素的清水混凝土既体现了建筑的原始美感,又高度契合周边环境。那些高耸的结构柱体与具有优雅弧度的顶部界面共同展现出结构美感。因此,在项目设计中,应先去发现和展现原有建筑的结构美感,并通过二次装饰加以强化和表达。

与站房相关的各个专业的线管敷设大部分集中于顶面空间。在建筑项目组织中,各专业设计缺乏相互配合,多数地铁站房的设备与管线敷设非常凌乱。因此,顶面遮蔽方式亦是无奈的选择。但如果在项目设计之初,通过优秀的项目组织,使各专业设计相互协调,将设备、管线合理化布置,这些线管不仅不会影响整体效果,反而会进一步丰富空间层次。从构成的角度观察,排列有序的线管和设备本身就具有一种秩序美感。目前国内一些新建的地铁站房已经就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减少装饰遮蔽面积,拓展顶部原建筑空间。如上海地铁5号线龙耀路站的改造设计,顶部线管排列井然有序,相关的吊杆、支架亦安装得横平竖直,整体空间开阔大方。

3 结语

地铁站房空间中的节约型界面设计不仅是单纯的设计理念问题,更应该基于“一线一景”“装饰体系的标准化与模块化”“选材适宜性”“突出建筑结构美和设备秩序美”等方面,系统地提出应对策略,从宽泛的设计领域来探讨解决方法。同时,全社会都应该培养和树立节约意识观念,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依靠全社会力量的参与,真正推动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实施。

[1]杨冬江.从“都市前沿”到“都市绽放”——北京地铁10号线二期室内设计风格中的传承与创新[J].装饰,2012(5):35-38.

[1]GB/T 50833-201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基本术语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谢崇桥,曹汝平,姚克难.节约型设计之辩[J].艺术与设计,2008(5):21-23.

[3]郭晓阳,王占生,地铁车站空间环境设计——程序·方法·实例[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18.

[4]张嗣龙.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J].磨床与磨削,1989(2):31-33.

2017-03-16

张慎成(1978- ),男,讲师,硕士,从事环境设计与民间工艺研究。

J525

A

2095-7602(2017)08-0194-03

猜你喜欢
站房节约型界面设计
中医养生APP界面设计
“共享员工”平台界面设计
中国传统元素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面向智能手机的UI界面设计
青岛西站站房主体封顶
浅析铁路站房冲(钻)孔灌注桩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
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探讨
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节约型园林抚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