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地方政府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
张文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其特殊性,与本科毕业生相比,他们的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对所学的专业掌握度不够,实操能力不足。自身缺乏自信,自我认知模糊,在择业时往往眼高手低,常常碰壁。大学生就业既然是社会焦点问题之一,作为地方政府必须全力以赴促进其充分就业。地方政府应在贯彻中央政府政策的情况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有效指导,制定符合其发展的就业政策。
地方政府;高职生就业;政策
(一)加强责任感,做好服务工作。
地方政府作为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宏观调控,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资金的支持者,更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上下功夫,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可以在当地行政服务场所设立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窗口,专门解决毕业生在就业准备阶段、就业进行阶段和就业坚守阶段遇到的困难,尽量提高办事效率,不让毕业生“走空门”。在当地人社局官网上设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门板块,及时发布最新的就业信息、扶持政策、就业培训内容等,并开通就业热线,切实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就业。作为服务工作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旨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时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证。地方政府需发挥其宏观调控和导向作用,规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其建立一个优良的就业环境。地方政府应有效监督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是否有不规范的行为,比如性别、地域歧视,信息不符等,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政府必须行政干预,进行严厉处罚,以此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权益。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属于弱势群体,若没有完善的保障制度,在他们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无法可依,只会成为他们就业中的绊脚石。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必须为其建设一个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在他们遇到就业问题、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拿起武器保护自己,有法可依,从而提高他们就业的积极性。只有在政策和法规的约束下才能创造这样的就业环境。
(一)建立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财政扶持政策体系
地方政府可以从资金、税收、融资扶持、财务管理和政府采购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争取为中小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要想落实扶持政策,必须重视资金在体制、机制、制度性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扶持政策的惠及领域要由点向面展开,让符合条件的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够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沐浴。至于财政的支出对象,也要由从原来的单一项目或企业的支持,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转变。
(二)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足,竞争能力弱不敢创新,地方政府需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无疑都需要资金的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无偿资助力度,调整创新基金使用范围,重点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支持技术开发初期的原始创新,加大竞争前技术开发活动的支持,包括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相应活动的经费补助,企业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与研究、专利或技术产权的购买、专家费用等。对技术创新财政支持的绩效考评办法要不断改进,解决好政府扶持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与有效性之间的矛盾,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最大程度上为企业创新、新产品研发失败承担风险。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机制,鼓励企业提高、用好研发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在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方面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骨干实施激励政策,通过资金政策的综合激励,进一步提高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性,更加适合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地方政府只有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使其快速发展,才能扩大需求,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岗位,促进其就业。
(一)加大创业政策宣传,构建服务平台
地方政府应该利用新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将最新最全的创业政策传达给高校毕业生。除了政策宣传之外,还要对“成功案例”进行宣传,传播创业“正能量”,增加毕业生创业的自信心。地方政府需要对高校毕业生创业进行全程追踪,最好开设“自主创业”的专项窗口,网络上创建“自主创业”专门版块,做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答疑工作,为其提供完善的服务。
(二)加强创业培训,完善课程体系
地方政府需解决高校缺乏专门的创业培训教师这一难题,为高校输送新鲜“血液”,引进专门人才,加强师资力量。也可通过外派学习,阶段性培训来提高教师的培训能力。鼓励高校教师多参加创业比赛,通过实践来加强自身的创业经验,,提高创新意识,把最新鲜的创业理念和模式带去毕业生中。地方政府也可组织高校毕业生开始专门的创业培训讲座、创业实践活动等带动其积极性。地方政府也需要参与到高校制定创业课程中,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形式,以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创办新的课程体系。不局限于课堂,深入到创业实地,这其中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三)将创业资金落实到实处
随着国家对自主创业的重视,财政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国家给予的创业资金补贴,真正服务到有需要的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初,由于公司规模小、竞争力弱,融资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导致创业路受阻,地方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为大学生创业开拓很多、很广的融资渠道。无论在税收、贷款利息、房屋租赁方面,地方政府都应该给予创业的大学生最优政策。
(一)发展完善社会组织,提高对毕业生的吸引力
现阶段,社会组织往往不被高校毕业生所看好,不会把其当做自己就业的第一选择。地方政府应当站出来,完善社会组织,出台对其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毕业生选择就业是没有后顾之忧。地方政府应利用财政资金支持提高社会组织就业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工作积极性,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搭好桥梁,加强人才培养
地方政府应做好社会组织与高校毕业生的衔接工作,提高高校毕业生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组织就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地方政府需要对高校课程设置上进行监管,社会组织相关课程往往不受高校的重视,缺乏对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地方政府应利用其职能影响高校,这样培养出相对应的人才与社会组织需求相匹配,以此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地方政府可以制定社会组织和高校之间合作的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可以借社会组织为实习场地,社会组织可以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形成互赢。双方各有优势,高校胜在理论教学,社会组织赢在实践教学。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作为保障,社会组织为高校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高校为社会组织提供理论培训的场地,双方协力合作,以政策制度为保证,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社会组织就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
(一)进行“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育人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受培训者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学校的学生,兼有双重身份。培训者由企业实习教师和学校理论教师共同担任。学校具有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具有体制机制灵活、设备更新快、教学投入资金充裕、实践技能水平高等方面的优势。“双元制”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双优”,即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和企业优质资源组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二)进行“订单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供需结合。
地方政府可以与新入驻本土的大型企业洽谈合作,为高职院校穿针引线,搭建桥梁。以“订单培养”的形式,产教结合,合力打造行业需求人才。高职院校与企业洽谈合作,联合办学并签订协议。对录取的学生也要签订协议,以保障双方的权益。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校的表现和成绩作为依据,这样便形成了学习和工作同步,提高企业人才的质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等方面的制定。学校负责学生的理论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并给予专业指导。学生在成绩合格后准予毕业,随即进入合作企业实现就业。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为企业输送了专业人才。
(三)引进企业,建立“校工厂”
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为其建立实训场地和购买实训设备,与当地企业实现合作,建立“校工厂”。学生在实训时打造企业所需的零件或产品,开展生产性实训。这样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在为企业提供深化服务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设置和建设方面给予指导,依据产业变化和技术进步每年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与“双元制”、“订单班”等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这样,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有很强的带入感,所学的理论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五)与企业对接,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毕业生虽说是“技能型”人才,但实际工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欠缺。地方政府应该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财政支持等方法采取措施,以此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提供见习场地,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练兵场”。这样,高职院校毕业生才有机会在实际操作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就业适应能力。
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在遵循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有特色,更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使政策更加具体化,地方化,更具有针对性,以便更有利于促进地方高职院毕业生就业。不论是哪种就业帮扶政策,如果落实不到位,都无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了保障就业政策真正服务到毕业生就业中,地方政府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落实政策的实施,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将就业政策加以宣传,争取做到所有的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熟知。地方政府还需组织开展有效监督,检查就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对于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毕业生就业道路的畅通。就业政策的有效落实对负责此项工作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也要有责任追究制,纳入考核范围,确保就业政策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关系民生。地方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发挥其公共服务能力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在整个就业过程中要明确责任意识,强化主体角色定位,不仅要对自身进行监管,还要对整个就业市场进行监督,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为其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地方政府需要将其服务能力发挥到极致,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起到主导作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1]苏敏.浅谈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J].青春岁月,2013,(12):56-58.
[2]汤国英.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探讨[J].大观周刊,2011,(14):70-72.
[3]任海霞.地方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2:137.
[4]刘振宇.我国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75-101.
[5]李文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政策研究--以湛江为例[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2:25-51.
[6]丁海宁.促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政策的研究--以宁夏大学生就业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08:65-80.
[7]刘柯.大学生就业与政府就业政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35-45.
[8]王琪、高翔.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04):79-81.
G647
A
1671-5993(2017)01-0025-03
2016-11-15
张文(1988-),女,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