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正武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钱正武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常州21303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切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自身特点的重要教学活动,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面临“主体缺位”的困境,实践教学的“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高校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校
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点工作。毫无疑问,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渠道,问题在于,如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作用,把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则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1.1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需要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在于:一是使青年大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是使青年大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看待甚至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的客观现实问题,即理想信念确立和能力培养两大目标。实现这两个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借助于实践教学来进行。就理想信念而言,人的信仰不是靠外在的理论灌输所能确立,特别是在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青年大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亲身经历的实践中去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去辨别各种理论的真伪。青年大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会思考与判断、分析与辨别,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而青年大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判断而形成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与认知才具有深刻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才具有坚定性。就能力培养而言,人的能力培养同样也无法通过外在的灌输所能形成,须经由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亲力亲为而得到锻炼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青年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而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1.2 遵循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原则的需要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是在对社会生活实践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总结而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的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并受实践检验。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教学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活动实现了理论传授与现实感知的统一,不仅改变纯粹的理论演绎与逻辑推导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与吸引力,而且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直面现实,通过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而显得可亲、可信;不仅使青年大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而且使他们通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切身感受而增强理论认知、升华思想境界,自觉主动地理解、认同与接受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
1.3 切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自身特点的需要
青年大学生作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他们承载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后备骨干力量。青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思想活跃,但受现实环境的影响而在政治评判和价值认同上具有不成熟性。青年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表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纯粹的理论灌输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1]。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把理论宣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现实,在亲身经历的社会实践中思考、辨别,提升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青年大学生消除由于意识形态多元化影响而造成的思想困惑,通过自己的切实感受而选择与认同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学会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正确、客观而不是极端地认识和看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路自信;走进社会,走近人民大众,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对象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为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自身的作用。
2.1 领导主体缺位
领导重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首要条件和根本保证。尽管一些高校领导在会议发言和呈送给上级部门的工作报告中都高调宣称对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仍然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高校未能把实践教学切实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划之中,实践教学缺乏整体安排;二是不少学校没有成立主管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的的领导机构,以致于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三是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基本的实践教学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2.2 管理主体缺位
一是教学管理部门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常规的教学管理。既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授课计划、拟定实践教学大纲,有的学校甚至借实践教学之名简单地在“概论”课程中缩减相应课时、拿掉2个学分(实际上是送2个学分给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工作并没有得到开展;也没有构建实践教学检查评估体系和考核体系,实践教学效果如何无人关注。常规教学管理的缺位使实践教学只能是流于形式。二是由于缺乏学校领导层面的规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与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宣传部等部门之间难以沟通、合作,实践教学各行其是,有限的教师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
2.3 教学主体缺位
一方面,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不同程度的师生比例失调,师资缺乏,教师理论教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在认识误区,把实践教学等同于课堂内开展的诸如课堂讨论、交流发言等教学活动;二是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对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和开展活动;三是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组织、引导、总结,使得实践活动形式化而未达到应有的目的。
2.4 学习主体缺位
一是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倾向,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就是为了应付理论考试拿学分,对实践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二是一些大学生对外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抱着“游山玩水”的心理,玩得尽兴,思考不足。
针对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的“主体缺位”现象,高校应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主体到位”,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得到扎实、有效地开展,进而切实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1 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活动
高校应该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实践教学承担着“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2]的历史使命。包括高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乃至青年大学生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四大主体”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唯有思想认识到位,才会采取切实的行动。
3.2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全面提供切实保障
高校应通过各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得以长期坚持并扎实地开展。
3.2.1 领导制度在制度建设中,领导制度居于首要地位。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象面向全校学生、管理上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个院系、活动类型与场所包括课堂内外和校内外,学校应成立由校分管领导为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院系负责人参加的领导机构,把实践教学纳入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划中,明确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具体要求,规划、指导、协调全校的实践教学活动。
3.2.2 管理制度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教学部门要严格制订实践教学计划、拟定规范的实践教学大纲;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到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之中,并构建实践教学检查评估体系和考核体系;高校领导要做好教学管理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等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各部门之间相互支持与配合,使实践教学活动得以顺畅开展。
3.2.3 经费保障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合理使用。经费投入与使用应满足两方面的需要:一是用于开展实践教学本身所需用,包括前期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准备工作费用、中期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开展所需费用、后期实践教学成果的宣传与展示所需费用;二是教师为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而进行学习、交流、调研等教研活动所需费用。专项经费务必专款专用,确保实践教学的财力保障。
3.3 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素质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因素,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是实践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的提升,既需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从教师自身来说,既要掌握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明确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质、理念、目标等基本范畴,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思想、认识和理念上的基础,特别是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理想信念确立与能力培养)的一致性,以使实践教学的开展有明确的针对性;也须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如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应具备的思考、选择和判断能力,开展实践教学应具备的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实践教学过程中明晰的启发引导能力、实践教学总结时具备的全面深刻的概括综合能力等。教学管理部门应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教学素质纳入到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中,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开展专题研究、安排集中培训、树立典型示范、开展经验交流等。
3.4 以学风建设为基础,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重在引导、启发,重要的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学习主体缺位”,实践教学活动既无法正常开展,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针对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功利倾向和对实践教学的“游玩”心理、消极参与,必须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学风建设。既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仅着眼于大学生认知的提高,更是着眼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学生本身成长为出发点”[3],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他们人生的成长与发展密切相关;又要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要求他们端正态度,消除“游山玩水”的游客心理,戒除“走马观花”的浮躁作风,认真、扎实地投入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有所思考、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OL].中发[2004]16号.http://www.moe.edu.cn/s78/ A12/sz3-lef/moe-1407/moe-1408/tnull-20566.html.
[3]佘双好.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8-9.
[责任编辑:束仁龙]
G642
A
1674-1102(2017)01-0123-03
10.13420/j.cnki.jczu.2017.01.0032
2016-07-07
钱正武(1966—),男,安徽安庆人,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