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张 婷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 277100)
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压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治疗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发现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的弊端,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没有致力于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品格,不能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克服了旧有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弊端,是当今心理教育研究的主流,它正在同社会文化相融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了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固有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学教育研究为切入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价值,并就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心理教育;积极心理学;对策
大学生处于学校和社会交接的边缘,在现实生活中,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现状,使得他们面临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各种问题把大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就显得尤其迫切,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可以显著提升大学生在不同条件下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力,使他们充满自信的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它是目前心理学研究最前沿的阵地,由于它相对传统心理学有着重大的突破,所以心理学研究界对它的研究和探讨也越来越深入.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面对挫折保持乐观心态,深层次的解读了人类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并赋予人们健康幸福的生活心态.
积极心理学思潮开始于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研究界,最初提出积极心理学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当时主要是为了对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做出研究.积极心理学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时代,它大大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积极心理学通过对人的品质与美德的关注,主动地剖析人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探究性的心理行为来展示人类自身的价值.积极心理学高度关注激励的重要重用,主张通过心理激励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不断向更高的人生目标发起冲刺.
二战结束以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使得心理学研究一度陷入心理疾病矫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对人类积极心理现象和品质的研究比较缺乏.积极心理学破除了研究人类消极品质为主的弊端,它的提出把心理学带入了历史转折的时期,从此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重点转向了如何把个人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人们心情愉悦的走向幸福美称心如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各个领域的普通人为研究对象,所以积极心理学研究在社会上的传播和对人类群体的影响也更加宽泛与深远,使得人性中积极的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良性动机驱使下不断发掘人类的潜能.积极心理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重视幸福安康、舒适满意、豁达希望等主观感受;其次,它关注对于个人成长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的心理特征,如关爱和包容、智慧与勇气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等;最后,在人类群体心理研究上,它主张发挥积极美好品质的作用,如文明与责任、自制与忍耐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
传统心理学主要注重于去感知和治疗心理缺陷,积极心理学则注重人类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并通过这些积极因素去消除心理缺陷,它采取的是积极鼓励的态度,并从这一角度发挥心理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达到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有助于实现人们自身的心理健康.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会面临向好的或者不好的趋势发展的可能,当你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的时候,积极心理学可以通过鼓励让你树立乐观豁达的态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而不是对人生采取自暴自弃的消极态度.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发展模式,对每个人的健康快乐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生群体一般都处在青春期年龄段,大学生的心理变化是最剧烈的,在各种学习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如果高校学习阶段大学生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将对大学生走向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秉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可以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个人品格,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从心理素质方面带动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发展,对今后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传统心理学重点在于解决心理疾病,主要通过心理咨询或被动的治疗消除各种出现的心理问题,认为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无需进行心理学指导和激励;积极心理学则提出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就目前来看,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在我国当今的大学教育中,存在把大学生心理健康看作德育教育的一部分的认识误区,部分高校简单地将心理健康归于德育教育名下,把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交给思想政治与德育队伍来完成,甚至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归结为思想认识问题.这种将心理健康内容单一化的张冠李戴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错误认识,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由于存在认识单一化的弊端,客观上造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简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等同甚至合并起来.
少数大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治疗和矫正.学校在进行心理将康教育过程中,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构建所谓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系,这种旧有的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有所裨益的,但这只能解决部分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发展被忽视.这种模式虽然已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目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和范围非常有限,效果并不明显.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看,目前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消极性较为明显.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加以治疗仍然是目前大学心理学实际应用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将大学生分为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和没有问题两大类,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应对措施通常是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在这种旧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心理问题被简单化了,对应的措施也就简单化了,造成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漠不关心乃至于对抗的态度.
在我国高校绝大多数大学,都没有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通过学生工作部门来实施,这种依靠行政机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科学人性化的开展.行政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存在形式主义和内容僵化的弊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起到了很大的消极负面影响.
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营造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积极心理学理念拓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通过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出大学生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出自己的心理潜能,从而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所以,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心理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在确立大学生心理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工作,既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性工作,更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其次,积极心理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导向,这种导向是对传统心理学教育的矫正和提高,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并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在学生获得积极心理品质的前提下,营造出他们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积极心理学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上述内容是其理论基础和依据.
通过学科教学是积极心理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优秀的文化课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科教学中开设丰富多样的积极性理学课程,并把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是构建积极心理学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辅导,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课堂教育中去,通过学科教学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文化课程的正面指导作用.
大学领导必须纠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由职业专家来实施的错误观念,在文化课教学中设置专门的积极心理学教学课程,通过积极心理学因素去影响和改变枯燥的文化课学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力争做到通过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从本质上改变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旧有模式.对大学生群体而言,也要通过努力学习积极性理学课程,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塑造出大学生学生的优秀品格,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思想意识,是积极心理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必须有着自己的人生追求,面对挫折应当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出自己美好的人生品格,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精英.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波动比较大的青春期,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尤其关键.而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作为高校工作者应该从实处入手,把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作为心理健康工作的根本目标.但是良好的个人品格是在平常学习生活中锻炼而来的,并不只是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工作,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从而塑造学生更适应社会的独立性格.
完善的教育体系是大学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有力支撑,大学积极心理教育离不开校方强有力的组织工作,积极心理学教育在目前的探索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设施,在对旧有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进行完善和改造的过程中,把积极心理学教育融入高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的实现积极心理学教育对于大学身成长的影响,推动大学心理学教育从消极教育模式向积极教育模式的有效转变,我们只有在明确积极心理学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构建全面高效的积极心理学教育体系服务于大学心理学教育工作.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欲求,都存在有待发掘的积极心理潜能.所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去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工作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目前,高校除了通过心理学文化课程以及课外的心理辅导进行教学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分析每一个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个体有针对性的教育,把积极心理学教育办的有声有色,多姿多彩,最大限度地拓展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途径,把积极心理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同样,良好的外部文化氛围对于积极性理学教育的实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社会存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特点,大学生尤其需要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来保障其学习效果,因此构建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对积极心理学教育的有力支持.大学校园不仅要体现出干净、整洁的环境特点,更要营造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建设出内外崭新和向上的面貌,让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在舒适的校园环境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能为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外部氛围.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问题,由心理问题造成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生活质量不断下降,这就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依靠发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来应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通过主动的心理健康工作充分挖掘出大学生自身的潜力,培养出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心理品质,开拓出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以崭新的视角打开了大学心理学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无疑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崇的高校心理教学新模式.
〔1〕果孝文.积极心理学视阈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重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10):106-107.
〔2〕赵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5):395-396.
〔3〕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29-132.
B844
A
1673-260X(2017)12-0115-03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