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青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008)
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爱青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福州35000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清单计价模式在我国建筑市场应用的不断深入,本文系统总结装配式建筑清单计价模式的基本概况,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进行成本分析,环环相扣,整体上提出相应的控制要点,进一步阐述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综述了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
清单计价;装配式;造价管理;建筑造价
随着建筑市场不断深化,装配式建筑逐步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所谓装配式建筑,是指预订制作配件式混凝土结构构件,如外墙体、走廊、楼梯扶手等可迁移的构件,并以工厂批量化方式制作,再由吊塔机器辅助完成现场楼房装配,进而完成楼房建设.因此,装配式建筑不仅仅是施工工艺的改进,更是建筑造价管理的一种深化.
早期,装配式建筑面临着造价偏高问题,严重阻碍着装配式建筑的顺利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多阶段造价管理是装配式建筑能够顺利推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此,2016年12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筑部发布最新标准《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规定了清单计价应分部分项以及所需人力和物力的消耗量标准和额度,但是各地方仍然存在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中计价模式及其定额的混乱问题.本文在概述装配式建筑的清单计价模式的基础上,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要点,进一步阐述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同时综述了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进而促进装配式建筑市场规范化.
装配式建筑清单计价是系统工程项目的一种计价方法.它的主体是项目实物工程量清单,结合装配式建筑市场发育状况和工程本身不同特性,形成工程清单的综合单价(含税金等)管理模式.为了市场规范化,各国政府制定一定规则,也就是发包人进行分部分项进行项目编码和工程量合计,形成业主提供工程量清单,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造价管理模式[1].
装配式建筑清单指的是构成整个工程的项目组成,比如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项目对应的详细清单.装配式建筑清单是一种全新的计价方式,在从招标到施工的整个工程项目结算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工程合同涉及标的和工程款,都是与装配式建筑清单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遵循清单计价模式的市场发展规律、以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展开装配式建筑建设活动.
装配式建筑清单计价特点是综合性、合理性和法定性.具体而言,综合性是指整个项目分部分项进行单价计价,而后综合汇总形成整体报价,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各项利润,有利于对施工单位进行定额定量直接管制,提高施工单位的施工水平,促进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合理性是指按照市场发育程度和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定价,从而避免招标过程中的不良竞争,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混乱.法定性是指从招标到施工各大环节中都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可侵犯,还包含在各大环节不容随意篡改等特性,确保装配式建筑市场及其行为的法律保护.
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主要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要点.
招标文件是对装配式建筑造价整体把握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招标文件具有完备、准确和逻辑缜密的特性.此外,各部门要将装配式建筑清单计价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起来,为编制招标文件的准确程度和精密程度提高起来,为后期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各部门还需明确施工合同中的条款和合同价,最大程度上降低招标阶段的成本,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设计阶段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既要提升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又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工程设计与施工质量水平.为了能够批量生产而降低生产成本,最为关键的是实现预制构件的科学拆分.预制构件的科学拆分,便于生产标准化,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具有适应新的互相嵌套的模具,优化各功能模块的尺寸和类别,使得各模具之间能够实现互通性和互换性等基本功能,以便在质量、结构、功能等方面实现最优的基础上使得工程造价成本最低化,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性和美观性.比如,在设计阳台时,需要考虑垂直配件、水平配件和非受力构建的科学拆分和合理耦合,实现结构受力均匀、外观美化和工程造价最低化.深化设计阶段的经济实用性和选择多样性,实现设计完整度和可控度等性能,总体上需要从设计图纸出发,对设计阶段中影响成本的问题进行考虑,如预制配件的百分比以及装配率等建筑设计参数.按业内规则,设计图纸都需要根据不同设计内容,对每个构件的模具,如门窗、保温构造、留洞和水电管线等进行科学拆分,并进行成本预算.根据实践总结,一般设计费用在25-30元每平方米.同时需要不同专业人员之间沟通合作,查漏补缺,实现预制构件的图纸内容完整,避免现浇设计出现的问题.此外,还需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生产和安装阶段可能出现的难题,对预制构件进行优化,减小预制构件的规格和重量等属性,实现现场施工难度的降低,连接节点的标准化,实现建筑的整体性和优美性,从而减低预制构件的计价最小化.
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在大型工厂中能够实现流水线交叉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实现装配式建筑部件质量最优化、工程时间最短化、生产材料利用最大化和受天气影响的最小化,这方面就大大降低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对比装配式建筑方式,现浇式建筑却没有以上这些方面的优势,往往造成施工条件差、工期拖延、质量不均一等不易控制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现浇式建筑的建设成本.
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成本一般七大方面:①人工费,②材料费,③模具费,④模具摊销费,⑤预制构件管线与预埋件设置费用,⑥水电费,⑦构件存放及管理费用等.从实践总结来说,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都是从这七大方面展开逐项降低成本,实现阶段性最优化.
从工厂运输到现场,需要对构件进行科学拆分,从而制定一个能够高效配合现场施工的运输方案,例如可以从首层安装的第一批构件进行着手,选择最优运输方案,使施工现场少存放和工厂少堆放,减少构件存放及管理费用费用.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部件高效运输,设计阶段需要对构件重量、规格和形状进行充分的设计和拆分,实现装配式建筑部件的可运输性,如控制在5t之内和5m以内等属性.总体而言,根据装配式建筑部件的重量、规格和形状等属性,以及装卸车现场和运输道路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装卸机械,同时考虑各方所能提供的装备供应条件等,拟定合理的运输方案,从而降低运输阶段成本.
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的核心阶段,是将工程项目从图纸上转化为现实产物的阶段.充分利用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实现装配式建筑造价针对性管理.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可以划分了六大方面:①构件垂直运输费,②构件安装人工费,③构件安装机械费,④连接件、后置预埋件等材料,⑤现浇部分的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⑥工具摊销费等.从施工安装措施费方面,现浇式建筑方式需脚手架、模板、加层搭设等基本设施建设,增加施工成本.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方式而言,施工现场需要模板、脚手架用量减少等优势,降低直接费和减少措施费,是控制装配式建筑造价的关键,即提高预制率,最大限度地使用吊车进行水平构件吊装.从管理费用方面,现浇式建筑方式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多、建设工艺繁琐、施工进度时间长和不确定很大,使得工程管理成本变高.预制装配式建筑方式,基本上只需要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进行阶段性和交叉性成本控制,有根有据地科学地降低整体建设成本,不确定性低,建设风险小.总体上,施工阶段需要针对不同建筑特点对关键性安装技术和方法的进行改进和优化,实现分层流水施工和工序优化,利于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处于初步推广阶段,相对于传统现浇式建筑,各方面还未完善,因此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造价管理中仍然不够熟练和广泛应用,其现状不容乐观.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四点问题及给出个人思考:
装配式建筑投标过程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对市场风险的预估不足,形成业主和承包方等多方不可预期的风险,大大地增加了市场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调控难度,难以形成公平公正的行业市场,不仅给多方造成失信等不良影响,还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的成本.主要根源在于未形成与装配式建筑行业合同管理模式,也缺乏相关部门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作者认为应该今早建立统一配套的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合理的招投标市场化.
由于我们现处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初级阶段,表现出设计标准多样化、构建价格不完备和差异化,缺乏市场动态信息,没有统一的市场报价,导致装配式建筑构件价格信息的失真.因此,作者认为应该整合和发展新平台,为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属性信息和价格信息透明化,实现市场流畅交易.
装配式建筑构件作为一种产品,凝结了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存放管理等费用,但是现实上往往将装配式建筑构件作为一种产品,忽视了或降低了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费用,使得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的相应费用未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处理,造成多环节管理费不合理,因此,作者认为在装配式建筑中,应当尽早发展多环节交叉性管理,优化管理费用.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高素质人才短缺,拥有工程造价师等资格的人才严重不足,甚至有些的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随着装配式建筑市场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仍需进一步改善,实现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利用清单计价模式来管理装配式建筑成本,可从招标、设计、生产制作、运输和施工安装等五大环节进行成本分析,尤其是进行多环节交叉地控制成本最为关键.根据实践经验,综述了清单计价模式在装配式建筑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整体上提出相应的控制要点,有望能调动市场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前进,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1〕任海勇.浅谈利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造价管理[J].工程管理,2016,10:136-138.
〔2〕闫德明.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经验交流,2017,15:159-160.
〔3〕尹穗.在广东地区使用装配式建筑初步分析报告[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1,22:29-32.
TU723.3
A
1673-260X(2017)11-0123-03
2017-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