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17-03-29 00:34:30俞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技能电气课程体系

俞娟

(三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论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俞娟

(三江学院,江苏南京21001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社会技术性人才的主要场所,是为了保障专业性高技能人才能够实现就业的教育单位.随着我国对专业技术性人才越来越重视,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然成为我国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大体现.本文将对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论述,并依据研究与实践成果提出方案,以此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教育方案.

电气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实践

1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专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是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因此,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院校会注重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的教育,以便培养出专业型、技术型、知识型人才,方便更好就业.但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职业教育的重点逐渐放在理论知识上,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这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上的不足.所以,在以后的教育中应着重完善教学计划,调整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案,以期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性强、知识面精、技术性高的人才.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企业人才需求,围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开展,结合现代教育改革,逐步探索出新的教育计划,为学生创造出优越的技能培养方案,从而符合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一方面,高校应着眼未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教育主线,逐步提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校应依据社会和企业需求,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在职业需求上的发展状况和规律,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案,从而提升电气自动化人才的教育质量.

2 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

2.1 指导思想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应着眼于社会发展对该技术的人才需求,并以培养学生电气自动化知识为主要方向,以培养学生在该技术领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为内容,确保学生在以后就业过程中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并将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做得更好.这是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人才质量培养过程中应依照的指导思想.

2.2 目标制定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在目标制定上,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需求和职业发展状况,并对行业进行细致性分析,以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职业行情制定不同的目标.而在现有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的提高加剧行业的细分程度,而电气自动化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制定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计划目标的时候,应结合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进行目标制定,强调人才培养计划中特色培养方案,从而符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

2.3 课程体系构建

培养电气自动化技术高技能人才必然要具备完美的课程体系,可以说,课程体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电气自动化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逐步向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市场需求三方面靠拢,迎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开展培养计划.因此,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方向,搭配合理的专业课程、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程以及实践理论课程.以此来提高学生在该技术领域的综合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2.4 教学方法

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取决于教育方法的合理性.一般而言,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解决专业技术教育在教学体系中应发挥的价值.所以,教师在教育授课的时候要依据不同学科的特色,创新教学课堂形式,开展灵活多趣的专业性教育.通过引进先进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教育理念以及专业特色,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调整教学进度,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3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

电气自动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方案的落实.因此,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应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方案的有效落实,以此来推进人才培养计划的进程.

3.1 对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电气自动化包括电气自动化系统与设备的设计、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维护维修、运行操作和调试安装等.因此,在对电气自动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制定相应的目标计划,明确目标实现的过程,从而实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方案落实.而人才需求要符合电气自动化的教育内容,以此为基础,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计划,逐步推进我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变革.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气自动化从老旧实业型朝着科技型、电子型、信息型、网络型方向发展,对于老技术人员来讲,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转变过程,所以,就需要以科学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当前,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地调整战略计划,而电气自动化也在新时代下得到广泛的应用,从社会格局上来看,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大,这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电气自动化高专业人才的绝佳机会,也是满足社会职业需求、企业岗位需求的绝佳表现.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对电气自动化技能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把握知识和能力双提升原则,逐步发展基于电子信息化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3.2 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方案上有需要改善的问题.特别是专业课程体系的安排上,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理论性教育,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阻碍了全面人才培养的进度.尤其是一些高校采用封闭的教育手段,未能充分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专业理论,忽视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充分展现出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中的地位,培养专业理论知识高,实践性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显著的人才,逐步制定出符合教育意义的课程体系.

3.2.1 专业课程重新整合

职业教育应合理安排学生的实践和理论教育,不能表现出偏向任何一方的教育模式.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出色的实践能力以理论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而理论知识的扎实程度是通过实践操作能力来表现得.因此,学校在教育课程安排上,应以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主,逐步制定相关课程体系教育,以此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实现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实践和理论双丰收的人才培养计划.

3.2.2 专业课程的删减与扩展

职业教育应着重发展应用性强,实用性高的课程.而对于难度较大、研究范围较广的课程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调整.同时,学校要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结合社会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安排相应的课程,删减不必要的课程,适时安排符合部分学生深造的选修课程,多增加些符合当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理论和实践教育等课程,以此来拓宽学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知识面.

3.2.3 定岗实习

实习是巩固学生实践和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计划是否成功的重大依据.因此,为了满足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培养的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岗位内容以及工作方式、技能需求,适当的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到企业的实习岗位上进行实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一方面,让学生熟悉整个岗位的操作流程和职业需求.以此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不足之处,从而有动力去完善自己的技术知识范畴,从而为以后实现更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实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

技术性人才培养必须要有企业作以支撑,这样才能保证技术型人才在社会上更好地立足.因此,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计划的时候,双方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实习的机会,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企业需求的技能知识和能力,从而完备学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其实,校企合作是帮助学生实现技能强化的主要途径,也是结合学生在校时间,满足学校在校实习需求.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双赢的目的.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而企业则通过投入资本和技术实现合作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校内实现对技术应用的了解以及对知识体系的掌握.而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还帮助教师实现符合社会职业需求的教育方案的制定,提高教师在专业技能知识面的实践能力.在以后的教育中,教师逐步围绕实用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进而帮助学生提供技术和能力教育方案,全面提升学生在职业教育中的综合能力.而“校企合作”关系的确立,也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的“封闭式”教学计划,鼓励学校外聘高级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讲师,以此来实现更专业的理论和技术的教育计划.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双师型”教师人才

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在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出一批符合高技能、高素质、高标准的专业教师队伍,以此来提升学生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的教育质量.当然,在教师队伍的建设阶段,高校应结合电气自动化特点和社会企业技能人才需求方向,逐步培养或引进“双师型”教师,对于此,高校可通过与其他院校或企业进行沟通,建立教师资源共享计划或“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大力鼓动教师到企业内部参观和培训,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掌握因时代变革产生的新技术,从而实现对学生更好地教育和指导.

4 结语

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案应结合时代背景和行业需求,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着重制定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提升人才教育的创新能力.另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实践教育,还要加强“双师型”教育计划,建立起符合社会行业思想、企业技能需求的教师队伍,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更为实用的专业性技能教育,帮助我国培养出高技能、高能力、高素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在电气自动化行业的进步.

〔1〕李俊秀,马应魁,王瑾,殷培峰,李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2〕陈华凌,洪伟明.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2.

〔3〕顾宏亮.“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无锡技师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

G712

A

1673-260X(2017)11-0188-02

2017-09-02

猜你喜欢
高技能电气课程体系
保变电气五十六国畅游记
经营者(2024年1期)2024-03-30 08:15:09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8:47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焊接(2016年6期)2016-02-27 13:04:58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