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下乡”活动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以温州大学硕博科技服农为例

2017-03-29 00:27金海艳白炳贵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分散式温州科技

金海艳,孙 双,白炳贵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新青年下乡”活动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以温州大学硕博科技服农为例

金海艳,孙 双,白炳贵

(温州大学,浙江 温州 325035)

“新青年下乡”活动是新时期温州市高校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时期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学生成长成才与联系服务农村群众相结合的新载体、新探索。

新青年下乡;硕博服农;实践创新

“新青年下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激励青年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村。“新青年下乡”通常以文化礼堂为主阵地,组织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第二,“新青年下乡”也是青年学生传播现代文明,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和实践平台。“新青年下乡”在激励青年学生走向基层的同时,也充分利用青年学生在文化、文艺、科技、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为广大基层群众送服务、送文化,巩固壮大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该项送服务下乡活动自2015年7月启动以来,温州市共有12所高校(包括独立学院)参与“新青年下乡”活动。经过两年的实践,目前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新青年下乡”文化品牌,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科学理论引领、文艺送演乐民、志愿服务接力、文化传承星火、硕博服务惠民”等,共开展五大类别的服务实践活动2 832场。“新青年下乡”活动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成才,培育农村文明的新风尚,助推农村经济的新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总体而言,“新青年下乡”活动已成为新时期温州市高校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1 问题与研究背景

高等学校具有的三大功能中,人才培养是基础、是出发点,是其最根本的功能;科学研究是先导;社会服务是根本、是落脚石[1]。“新青年下乡”活动是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的重要实践课堂。各高校应借势搭建农村实践基地,共建教学平台,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大学生专业优势,真正服务新农村建设。但纵观近两年来温州各高校“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开展情况,大部分的高校都没有发挥高校产学研优势和大学生的专业优势,活动内容仅停留在比较大众化的志愿服务和文艺送演等,活动模式比较单一。

1.1 认识模糊,效果不佳

大学生对“新青年下乡”活动有一定认识,但认识并不是很深,对“新青年下乡”活动的重要性和活动的内容真正深入了解的不是很多,大部分学生对“新青年下乡”活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当前很多大学生参加“新青年下乡”活动是被动的,或是单纯为了获得志愿者时间,这样,不但使得“新青年下乡”活动本身的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

1.2 内容单一,不够深入

从目前温州各高校开展的“新青年下乡”活动内容来看,有涉及敬老院服务、公益宣传、支教活动、文艺演出等,但对“科学理论引领、硕博服务惠民”等领域深入实施的特别少,尤其是运用科学理论去惠农助农以及硕博服务等方面还很缺乏。部分理工科青年学生反映,“新青年下乡”大部分都是以文艺送演、志愿服务等常规活动为主体,服务内容太单一,并不能发挥专业所长,所以产生活动不够有吸引力、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另外,高校与地方合作不够,活动不够深入,未能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导致有地方政府反映“新青年下乡”活动太流于形式,未能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惠农活动助力新农村建设。

1.3 缺乏指导,活动开展盲目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新青年下乡”活动的指导教师参与是确保活动效果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大部分“新青年下乡”活动都有指导教师带队,但真正能积极参与“新青年下乡”活动指导工作并能给学生以实际有效的指导和帮扶的不多,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参加“新青年下乡”活动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又缺乏教师及时指导,致使活动出现了活动层次低,服务内容和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既不规范,又十分盲目,缺乏时代气息和专业内涵,活动效果也不尽人意。

2 硕博科技服农模式探索

“新青年下乡”活动存在的问题,促使高校学生工作者对活动模式进行创新。众所周知,科技服务起源于西方,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科技服务业是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2]。为更好地搭建“校院+农村”实践基地,加强校、地合作,创新服务模式,2016年2月,笔者所在学院以农村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立足治水惠民,深入实施以“科技服农”为特色的温州大学“新青年下乡”之硕博服务惠农行动,助力新农村建设。项目负责人在总结“新青年下乡”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上,以农村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学院环境专业特色和水环境重点实验室科研优势,成立温州大学“新青年下乡”硕博服务队,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助力“五水共治”。众所周知,我国城镇水环境形势严峻,用水紧张和污水排放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对污水进行处理是维护水循环生态平衡的补救措施,是保障用水安全的前提,也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更是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组成员,参加了2016年1月举行的华仪环保-温州大学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并参与了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温州大学在乐清经济开发区华仪工业园总部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这标志着温州大学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成果落地,为农村、小城镇等污水处理寻找新出路。项目组成员在农村实践的过程中,意识到温州农村环境十分契合温州大学主持的“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要求,指导实验室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学院结对村居,开展“新青年下乡”硕博服务惠农活动,为结对村居提供水处理相关的工艺技术开发、设备研发、方案设计、方案评审咨询、施工技术指导、水质分析检测、运行维护等服务,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3 硕博科技服农的意义

3.1 助推新农村建设

2016年,是浙江“五水共治”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是实现治水工作“三五七”时间表中“三年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的目标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又是“重中之重”,温州大学“新青年硕博”服务队始终秉承着“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理念,采取“集中活动+常态服务”相结合模式,平时利用周末、世界环境保护日等重大节假日契机,深入结对村镇开展常态化服务,立足治水惠民,服务助推新农村建设。项目组负责人所在学院(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院)作为设计单位带领“新青年下乡”硕博服务队完成了浙江省乐清市项岙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四板桥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至此,温州大学主持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分散式污水就地处理和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研发成果已经在浙江省乐清市项岙村和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四板桥村2处分散式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得到应用。2017年,课题组又进一步与乐清磐石镇等乡镇商谈,介绍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概况,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在乐清更多的村镇推广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大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成效,为打造美丽乐清做贡献。

至此,服务队踏遍了瓯海区茶山街道后村浃、舜岙河、金和溪、卧龙河,潘桥街道潘桥村、河西村、林桥头村、丁岙村、下岙村、横塘村、瞿溪街道大岙村、大同村、雄溪村、郭溪街道曹平村等河流村庄,致力于温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公众参与机制调研,深入挖掘相关素材,探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完成了对乐清白石街道县级主河道2条,街道级河道、溪流10条的河流探访和水质监测等活动,为浙江乐清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治理贡献了绵薄之力。

3.2 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又是高校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其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载体[3]。硕博科技服农服务队拥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能更好地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专长,增强实践经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让农村真正成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第二课堂。在当今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理应从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时代需求。硕博科技服农活动所具备的实践性、专业性就可弥补目前思政教育缺乏实效性的特点。服务队在有效服务新农村建设时,会切实地将新农村建设需求与“新青年下乡”活动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真切感受到“被人需要”和“受人尊重”。因此,以“科技惠农”为特色的“新青年下乡”硕博服务惠农行动真正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可以说,硕博科技服农作为“新青年下乡”活动的新模式,是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和实践。

本次以“科技惠农”为特色的“新青年下乡”硕博服务惠农行动,是在总结前期“新青年下乡”活动开展情况的基础之上,立足学生专业优势,扩大青年学生群体类型,以农村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立足于治水惠民而深入实施的,是一次成功的积极探索基于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新青年下乡”活动模式创新实践。它使得“下乡”不仅成为德育的舞台,更成为青年学生专业学科的锻炼平台。更好地深入推进了“新青年下乡”活动,促进了“下乡”服务升级,真正实现了校地无缝对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

[1]谢仁业.从产学研合作到科教经互动——教育、科技、经济互动理论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3(12):14-17.

[2]曹丽燕.发达国家建设科技服务体系的经验[J].科技管理研究,2007(4):63-64.

[3]谢菁,刘广兵.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49-250.

责任编辑 李 燕

G641

A

1674-5787(2017)04-0086-03

10.13887/j.cnki.jccee.2017(4).22

2017-05-27

本文系温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新青年下乡活动模式创新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项目编号:WZSZ-201611);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青年下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机制研究——以温州市大学生下乡为例”(项目编号:16WSK042)阶段性成果之一。

金海艳(1982—),女,硕士,温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孙双(1981—),女,硕士,温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白炳贵(1976—),男,硕士,温州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分散式温州科技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欧洲分散式风电启示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分散式风电政策利好 加速发展可期
科技助我来看云
分散式风电卷土重来
难忘九二温州行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