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智权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探析
蔡智权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需要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因此,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处理好“多元”文化与“一体”文化的内在关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利用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少数民族;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总书记的话不仅指出了文化在民族形成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当前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新时期的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需要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指出,文化的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最长远和根本的需要是增强文化上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多元”文化是指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一体”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共同性和一致性[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中华文化和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是由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组成的,而中华民族文化统领引导各族文化共同发展繁荣。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民族共同体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价值的事物的认识。因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的教育,建立起各民族之间共同的精神家园,让各民族之间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国家的安定需要文化的宣传,民族的团结需要接受国家倡导的主流文化。因此,只有增进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才能巩固其他四个方面的认同。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认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因”[2]。这充分说明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所在,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民族安定团结。
文化安全关乎着国家的命运,这就需要在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发展的过程中重视文化安全。就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的关系来说,中华文化认同是国家文化安全的表现形式,文化安全为中华文化认同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表现得尤为严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冲击尤为突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地理位置来看,各民族基本上处于国家领土的边陲,容易被一些极端思想渗透。以新疆为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有着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灿烂文化。但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民族分裂分子开始编造出所谓的“东突”理论,宣传“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言论以达到危害国家稳定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分裂势力事态开始升级。他们通过所谓的学术研究篡改、歪曲事实,宣传危害祖国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一些谬论,攻击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等。在这一时期,也曾出现了暴力恐怖分子,他们打着宗教的旗号,鼓吹“圣战”,制造一些恐怖事件,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给人民生活及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因此,唯有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防范和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边疆文化的破坏,也只有边疆文化得以巩固,国家文化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选项调查对象少数民族大学生 汉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能够代表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 非常能代表25% 非常能代表31%汉族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更优秀 非常同意6.0% 非常同意92%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非常同意96% 非常同意67%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是一件很好的事 非常同意16% 非常同意52.5%少数民族文化对新疆地区的贡献比汉族文化大 非常同意88.6% 非常同意7.4%
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深化对“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之集大成”的认识。要使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在中华文化的形成中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中华文化离不开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在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文学作品反映了少数民族生活的状态。如《诗经》《楚辞》、元曲、元杂剧中都有记录少数民族地区繁荣景象的作品。而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的 《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更重要的地位。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如维吾尔族的大型传统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汇集诗、歌、舞、乐、唱、奏于一身,融合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体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诉求,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十二木卡姆》的演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流行的表演技巧,不断创新,其舞台表演更加出彩,深受大众喜爱。
文化的认同是建立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与汉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上都有很大区别,因此部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会出现偏差,对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没有正确领会。有些认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对儒家文化或汉文化的认同,因为担心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被“汉化”故而对中华文化排斥。由于宗教理念的影响,有部分少数民族认为民族文化是宗教文化。诸如此类的民族心理会使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中华文化的认同。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一体的,它的主流是由各个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在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分裂、消亡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以大学生队伍为例,少数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在对待“多元”和“一体”的文化态度上有差异,调查数据[3]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只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只有“各美其美”,缺乏“美人之美”,同时,也缺乏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不同成员。因此,对家庭成员的文化而言,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容分割。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受多种宗教因素的影响,在文化的传承中,一些民族文化往往带着宗教的色彩。如伊斯兰文化在新疆根深蒂固,因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新疆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同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同样,西藏地区由于受佛教文化影响较为广泛,也使得中华文化在西藏地区的传播有一定的困难。本民族的文化已经在几代人的心里扎下根,并融入到他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即使在现代化的转型过程中,他们也一贯坚持着自己本民族的一些文化,中华文化很难被边疆民族地区普遍接受。另外,边疆民族文化的发展较内地而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其文化与全国其他先进地区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有一定的影响。新疆地处我国的北大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外来文化对边疆地区的民族文化带来了极大冲击,人们在文化选择上出现了困惑,从而阻碍了文化产品的创新。边疆地区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在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进程中未能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使得文化创新陷入了困境。
文化认同比政治认同、社会认同等有更深层次的内涵,是维系民族团结、民族和睦的纽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而文化认同则是其强有力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需做到以下几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结晶。我国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在思想文化领域,一些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我国面临着一些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不容乐观。面对当前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的渗透局势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思想多变性特点,我们需要积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升我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争夺在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此外,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文化认同的精神支柱,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可以成立宣讲团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它所起的作用进行宣讲,让边疆地区的人们真正领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实践中去。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构建各族人民精神家园的行动指南。而今成长起来的中国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强大的价值观来主导。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和文化瑰宝。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互相依存,辨证统一。因此,既不能将少数民族文化从中华文化中剔除,也不能片面夸大少数民族文化;不能只承认本民族的文化,而忽视对中华文化的整体认同;不能将中华文化理解为大汉族文化,而忽视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当然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也不能只停留在习俗、服饰、饮食、歌舞等层面,而应该对各民族优秀文化自觉地继承和发展。在增强少数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处理好多元文化和一体文化的关联性,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4]。以新疆为例,我们熟知的“万年历”就是由元代著名的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所编,他还建立了一个天文台,制作了很多天文仪器,为当时的天文学和立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著名诗人艾合买提·尤格纳克的作品《真理的入门》以及各种民间故事如《艾里甫与赛乃姆》《塔依尔与祖赫拉》《热比亚与赛依丁》等均为中华文化输入了丰富的营养。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有力的支撑。
教育部2014年颁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一文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都有论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相关条件的支持问题作出了规定。这些规定表明在加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机构应当以《纲要》为指南,调整课程设置,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让少数民族的孩子从小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礼仪,规范行为,将传统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教育局也应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与时俱进更改授课方式,优化课程资源,将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能享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进步,让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6]“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此,在增强文化的认同中就应该加强文化自信,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社会在不断进步,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华文化需在继承传统、保持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化,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一些先进的文化,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少数民族文化有着较深厚的底蕴,也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吸收和借鉴先进的文化精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真正打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文化品牌和影响力,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正如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的:“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7]
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所以在民族交往交流的过程中势必会造成障碍。因此需要开展双语教育,加强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学习,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另外,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利用党中央的民族政策,根据地方的实际,以国家民族政策为契机,加强民族团结。例如新疆地区在学校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切实把学校建成培养维护祖国统一、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阵地。在基层党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结亲帮扶少数民族群众。陈全国在总动员大会中提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就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8]这些政策体现了当地政府在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做出的努力,也使得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加深,这也更加有利于增进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虽历经苦难而又绵延不绝,这与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文化的支撑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独特的哲理、智慧、优雅和魅力,更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信心和自豪感。在今后的全国民族工作中,需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讲话[EB/OL].搜狐网,http://cul.sohu.com/20161201/n4746 72283.shtml,2017-05-30.
[2]孙秀玲.正确认识 “多元一体”是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J].红旗文稿,2016(10):29-30.
[3]黄娇娇.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14.
[4]秦宣.关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几点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6):18-23.
[5]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4-8.
[6]张荣华,费宗惠.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9.
[7]胡锦涛.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N].人民日报,2003-08-12.
[8]陈全国.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EB/OL].天山网http://news.ts.cn/content/2016-10/16/content_12331162.htm,2017-05-30.
责任编辑 闫桂萍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CAI Zhiqua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Xinjiang 830017,China)
It needs to enhance the 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ethnic minority to do the national work in the new period.Therefore,it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multiple” culture and “one” culture,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unity by the national policy.
ethnic minorities;Chinese nation;Chinese culture;Chinese cultural identity
G641
A
1674-5787(2017)04-0116-05
10.13887/j.cnki.jccee.2017(4).29
2017-06-13
本文系2016年新疆自治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6SZJY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蔡智权(1990—),男,甘肃平凉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