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大学生文化自信

2017-03-29 00:27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胡 颖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三问大学生文化自信

胡 颖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文化自信之后,学术界对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提升路径进行了广泛和激烈的讨论。文章将文化自信的视角转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身上,从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化和对象化出发,思考和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道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路上的“必答题”。

大学生;文化自信;文化担当

文化自信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归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催化剂”,是对全国人民提升和增强自身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大学生这一群体提出了更为具体和深刻的要求。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理应培育和增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刻的文化自信。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现实依据、实现路径进行阐释,意在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与增强勾勒未来框架。

1 第一问:什么是大学生文化自信?

回答何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培育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是研究和探讨路径的行动指南。从广义上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但是,文化自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针对不同主体而言,文化自信的标准和要求都不同。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对文化自信对象性的具体化,将大学生作为文化自信的主体,自然关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定义就更加细致。笔者认为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可以从纵横两个方面分析。

1.1 从纵轴看(中国的)文化自信如何区别于其他文化自信

何谓中国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对文化自信的科学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回答。也就是说,文化自信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自信,根本是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5 000多年的文明孕育与发展,沉淀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百年“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大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的肥沃土壤和充沛养料。

1.2 从横轴看大学生文化自信如何区别于其他群体文化自信

我们要搞懂大学生文化自信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定要求是什么。这也是区别于其他群体文化自信的前提。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以他们的文化责任和使命为立足点。笔者认为大学生文化自信最终要归结为文化践行,要树立文化自信“知”与“行”合一,这既表现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又表现在将这种文化自信意识贯穿于自己的文化自信行为中。从文化自信之“知”的角度来看,要形成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必须经历文化认知、情感认同、理性判断三个阶段:文化认知是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基本的认知,这是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提;情感认同是指大学生对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体现的生命力的认可,这将是决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心理及行为的关键;理性判断是指大学生对待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糟粕,能够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和取舍,这是区分大学生文化自信高低的手段。从文化自信之“行”来看,传承、交流、创新是大学生文化自信行为的价值归属: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做中华文化的接班人、发扬者;要承担起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重任,从交流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创新中为中华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综上,大学生文化自信就是大学生特定文化身份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内化对象,由此所体现出来的对其生命力和蕴含价值的文化意识、文化行为。

2 第二问:为什么需要大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就告诫大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才能够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2014年12月,习总书记与澳门师生座谈时特别强调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基础。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技大学时,也寄语大学生要增强文化自信,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大学生当前培育和增强文化自信提出了时代要求和殷切希望。大学生文化自信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正处于“外忧内患”的境地。

对外来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是应对西方文化产品输出和价值观渗透对大学生价值观冲击的要求。当今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全球化也在悄然进行。文化竞争成为继政治经济军事之外的一种国际较量,并逐渐形成文化贸易的全球市场。虽然国际上出现的“中华文化热”“孔子热”等在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文化的价值和影响力,但和西方国家相比仍显后劲不足。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媒体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文化产品,以推行其价值观,实现文化霸权。以美国为例,利用全球化的优势,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是农作物也不是工业产品,而是大批量生产的电影、电视、音乐、书籍、游戏等流行文化,这使得看美国大片、听美国音乐、穿美国名牌、吃美国食物成了一种全球化的潮流趋势。文化价值观披着文化产品的外衣,将矛头指向了大学生群体,意图对大学生文化价值观进行渗透。文化产品的渗透力要远远超过物质产品的渗透力,西方文化产品这种看似普通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严重的影响:他们言必称西方,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甚至用西方的标准和观念来评判中国。

对内来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是应对大学生群体对中华文化态度日趋淡薄,急需担当起文化责任的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沉淀、积累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的见证。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文化采取淡忘甚至漠视的态度,他们只顾沉迷于各种现代小说和网络游戏,却忘了咀嚼 《大学》《中庸》《论语》《诗经》的原汁原味;只顾沉迷于各种电视剧,却忘了回头看看《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中国诗词大会》;只顾关注流行文化,却忘了学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品味曲艺、灯谜、对联的奥妙;只顾庆祝各种西方节日,却忘了重温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面对中华文化日趋淡薄的现状,必须唤起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唤起他们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创新的文化责任。

3 第三问:如何实现大学生文化自信?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3]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是所有问题和研究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

3.1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

一种文化的本质或一种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文化之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文化自信之所以能够作为纽带将一个群体的人联系起来,主要是因为这一群体对文化的价值观的认可和笃信。可以说,大学生文化自信就是文化价值观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隐性内核。要培育大学生骨子里的文化自信意识,就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短24个字,蕴含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最本质、最深刻、最广泛的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引领作用,关键是要在解决文化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引领和整合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使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大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清楚为什么以此为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在中华文化的何家何派。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进课堂、融网络,做到入耳、入眼、入脑、入心。

3.2 发挥高校文化自信教育主阵地作用,激发大学生文化担当行为

“高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要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4]因此,要发挥好高校这一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阵地。高校要激发大学生文化担当行为,必须要利用好文化潜移默化的特质,对大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高校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实践活动中,承担起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创新的责任。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帮助他们辩证看待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以开展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赛、革命故事演讲等,促成他们的文化传承行为;可以增加其国内外交流机会,通过海外留学、海外实习、国际交流等形式,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成他们的文化交流行为;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挖掘身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资源,设立文化创新研究中心,推动高校智库建设,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文化创新。

中国有一本贯穿上下5 000年的“中华文化”图书,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读者,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的理解中国的哈姆雷特;世界上有一本13亿页的“中国文化自信”读本,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页,每个人都应该谱写好自己的精彩的那一页。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2).

[2]任仲文.传承·开放·超越——文化自信十八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9.

[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

[4]李博.坚定文化自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N].人民日报,2016-11-18(7).

责任编辑 周斯韵

G641

A

1674-5787(2017)04-0047-03

10.13887/j.cnki.jccee.2017(4).12

2017-05-18

胡颖(1993—),女,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价值观大学生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