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之死:《三国演义》单回伏笔之最

2017-03-29 01:23陈谙哲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文化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罗贯中伏笔三国演义

陈谙哲(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庞统之死:《三国演义》单回伏笔之最

陈谙哲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庞统之死所设伏笔高达九处之多,实为出场最少而伏笔最多者。罗贯中着力伏笔于庞统之死,一方面,与庞统其人在全书的重要性有关;另一方面,庞统之死亦与全书结构有重要关联;最后,庞统与罗贯中相同的人生际遇也是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庞统之死;伏笔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谈及《三国演义》伏笔之妙法曾言:“《三国》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着之妙。善圃者投种于地,待时而发。善奕者下一闲著于数十著之前,而其应在数十著之后。文章叙事之法亦犹是已。[1]由此便可知伏笔手法在《三国演义》中的出彩程度。通常来说,伏笔是指文章中前文为后文所埋伏的线索,或前文为后文所作的提示或暗示。[2]据赖力行统计,仅仅是评点家以“伏笔”“伏线”“张本”“伏下一笔”“为后文”“作一引”等形式指出的伏笔运用就达400多处。[3]而在众多伏笔中,作者极尽伏应之能事,将伏笔之各种样式,如“占星”“凶梦”“险兆”“谶语”皆用于庞统西川之殁。其单为“凤雏”庞统之身死所作伏笔便有九处。庞统实为《三国演义》中出场最少而伏笔至多者。

一、庞统之死的九处伏笔

关于庞统身陨落凤坡,事见于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于下将对这9处伏笔,作一一分解。

(一)紫虚上人泄天机

紫虚上人泄天机是最早出现的对庞统结局的交代,事见于第六十二回,刘璝等往守雒县以拒刘备时,听闻锦屏山中有一异人,知人生死贵贱,故往问之。而紫虚只留下八句言语:“左龙右凤,飞入西川。雏凤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4]此八句即相当于《红楼梦》之判词,第一次预示了雏凤飞入西川坠地之事。

(二)彭羕观天象

在六十三回,彭羕投刘备时,曾告之:“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此地,当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5]备皆以为冷苞决水之事而小心提防,然决水之事并未发生,则知此处实为庞统身死之兆。

(三)诸葛夜算天数

在斩杀冷苞之后,刘备收到诸葛书信一封:“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6]则明确了指出了不吉之事并非冷苞决水,而是指主将帅凶多吉少。

(四)刘备凶梦

在出兵雒城之前,刘备与庞统言及昨梦,“夜梦一神人,手执铁棒击吾右臂”[7],认为“此行莫非不佳”[8],庞统不以为意。殊不知,卧龙凤雏,即为刘备之左膀右臂。此梦亦暗示了庞统之死。

(五)庞统马惊

庞统上马出征时,乘久之马却将庞统掀翻下来,又是一兆。此兆亦为刘备与庞统换马作下铺垫。

(六)刘备换“的卢”予庞统

由于庞统之马受惊,刘备将自己坐骑“的卢”让与庞统。此处暗藏一个远程伏笔,即关于“的卢妨主”之事。全书第一次对“的卢妨主”进行描述是在第三十四回,刘备获得良马,赠与刘表,表谋士蒯越便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9]而后伊籍复告刘备,刘备不以为然,尤檀溪一跃后,刘备便更加不信“的卢妨主”之言。在第三十五回中,徐庶见得此马,又告刘备“的卢妨主”之事,并授刘备禳法:“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10]不过刘备并没有接受这一建议。在六十三回,刘备将的卢换与庞统后,庞统折陨落凤坡,方照应了第三十四回“的卢妨主”之伏,亦照应了第三十五回徐庶之言:“终必妨一主”[11]。

(七)庞统自言“死”字

刘备将心爱之马与庞统相换,庞统谢曰:“深感主公厚恩。虽万死亦不能报也。”[12]此处言及“死”字,不想一语成谶。不过有人质疑,这处为谢辞套语,不能算作伏笔。其实不然,在本回后部分中,孔明入川,将荆州托付给关羽,“云长曰:‘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孔明见云长说个‘死’字,心中不悦;欲待不与,其言已出”[13]。此处原文便已明确强调孔明因关羽言‘死’字而心中不悦,也正因为关羽的“除死方休”,为关羽败走麦城埋下了伏笔。所以,《三国演义》书中人物自言“死”时,多半藏有伏笔。因而庞统自言“死”字,亦已说明了其最后的结局。

(八)玄德怏怏而行

在庞统不顾诸多征兆,执意出征后,原文写道:“玄德见庞统去了,心中甚觉不快,怏怏而行。”[14]毛氏夹批有云:“又是一个预兆。”[15]此处刘备之心情,渐渐将庞统即将身死的伏笔挑于明处,提前给读者了一个心理准备。

(九)“落凤坡”之名

辞别刘备后,庞统行军至山僻之处,见“两山狭窄,树木丛杂”,问兵士此为何处,兵士答曰:“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16]孔明始于“卧龙岗”,庞统终死“落凤坡”,也正是兵士答之“落凤坡”,将庞统“出师未捷身先死”之事推向高潮。在庞统死于乱箭后,作者将本应将庞统、诸葛入川之前流传于东南的一段童谣放于此处,这段童谣为:“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17]可能是对剧情和人物命运揭示得过于明显,所以作者并未将其作为伏笔置于前面,而是作为一处照应置于庞统死后,与第一次预示庞统之死的紫虚上人的“天机”遥相呼应。

二、“庞统之死”动用九处伏笔之原因

纵观《三国演义》,除了几位公认的主角和为了推动剧情需要外,很少有一人物之死埋藏如此众多之伏笔。那么,促使作者动用各种类型的伏笔来写庞统陨落,这究竟为何?

首先,庞统其人于全书之重要性。“凤雏”之名,第一次出现是在第三十五回,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18]据此可知,凤雏是唯一可以与诸葛亮并论之人,足见其重要性。而后又在赤壁之战献铁索连环之奇谋,他是主劝刘备取西川以促三分之决策者。故罗贯中对庞统之死的描述颇费心思。

其次,庞统之死于全书结构之重要性。庞统之死的重要性,毛氏于回前总评中所言甚是:“在观于庞统之死,而知荆州之所以失,关公之所以亡也。何也?庞统不死,则收川之事委之庞统,而孔明可以不离荆州;纵使抚川之事托之孔明,而荆州又可转付庞统,虽有吕蒙、陆逊,何所施其诡计哉!故凡荆州之失与关公之亡,不关于吕蒙之多智,陆逊之能谋,而特由于庞统之死耳。然则谓孔明之哭庞统,即为关公哭也可,即为荆州哭也可。”[19]

最后,庞统深受罗贯中青睐亦是原因之一。《三国演义》中的庞统是唯一一个去魏蜀吴三家应聘之人,虽去曹营为假投。然而,庞统皆因貌丑而不得三家君主喜欢。其郁郁不得志的经历与《三国演义》的作者很像(按:《三国演义》作者,这里从袁行霈本《中国文学史》,认为是罗贯中[20])。罗贯中早期曾于张士诚幕府作宾,但始终不得重用,后朱元璋得天下后,罗贯中亦隐居著书,将满腔忿恨皆倾注于书。对“有志图王”的罗贯中而言,英年早逝,未来得及展翅高飞的庞统,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故对庞统惋惜遗憾之情,使得罗贯中对庞统之死的处理不惜动用了九处伏笔。

[1][4]-[19]罗贯中.毛批三国演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25.907.916.916-917.917.917.489.509.508.918.922.918.918.919.919.505.91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97.

[3]赖力行,杨志君.论明清历史小说的结构技巧[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17(3):133-138.

[20]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2.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龙纹

I207.413

A

1673-7725(2017)02-0080-03

2016-11-30

陈谙哲(1992-),男,山西运城人,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

猜你喜欢
罗贯中伏笔三国演义
伏脉千里的“草蛇”
——学会运用伏笔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三国演义
剑胆琴心向《三国》
三国演义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写《三国》趣事多
罗贯中识鸟济贫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