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流行的泥娃娃造像

2017-03-29 03:26老赵
收藏·拍卖 2017年3期
关键词:婴戏辽金孩儿

文/图:老赵

宋辽金流行的泥娃娃造像

文/图:老赵

泥娃娃在宋辽金时代流行,时尚的趣味、文化的引导、社会消费的促进,共同营造了彼时繁盛的童子造像的面貌,由于各民族在材质、生活习俗偏好与文化认同上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造型景观。

这两组宋代泥塑童戏,是1980年在镇江原五条街小学地下考古工作中发现的,目前在镇江博物馆展陈。

这组泥塑由5个小泥孩儿组成,高10厘米,经过烧制,但是外表没有施釉,个别地方略施彩绘,充满着南方娃娃的清秀与大户人家的体面。小泥孩儿的背后下侧有清晰的戳印“吴郡包成祖”“平江包成祖”“平江孙荣”的字样,苏州在宋代宋徽宗时期升为平江府,吴郡乃苏州的旧称。考古人员分析,该组作品应该是在苏州制作,然后运到镇江销售的。

这类泥孩儿在当时多称为磨合罗,为民间祈求多子多福所用,宋金时期十分流行。磨合罗,宋人亦称“泥孩儿”,为七夕节供物之一。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东京每逢七夕,街头“皆卖磨合罗,乃小塑土偶耳”。泥塑童像在当时或有做法或功用的不同,各地也有区别,有“土稚”“黄胖”“磨合罗”等的称谓,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云:七夕,“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诃罗,小大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

在拜访民俗民艺专家张道一先生时,他向我介绍,北宋有两种泥塑,其中一种叫做“磨合罗”,说是释迦牟尼出家后,他的孩子长大了,以前说是他的遗腹子,其实不对的,人死了以后长大的孩子才叫遗腹子,释迦牟尼是出家,不是死掉。他出家前,妻子就怀孕,他后来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很英俊,佛祖也考验过他,因为是佛之子,不同一般,这样的小孩形象在七夕中又容纳到风俗中去,另一种泥塑是文人喜欢的,当时流行文化中有婴戏图,百子、婴戏,都很流行,在皇宫中都喜欢这类,在宋代画院也规定有这类题材,民间就用泥巴来塑造,这类的泥塑艺人,手艺多比较高,流行于宫廷和文人间,塑得比较好,称泥孩儿,这不是给一般人玩的,而更粗的则叫黄胖。

他介绍说,泥塑脉络更往后发展,是苏州的塑真,在《红楼梦》中,薛蟠从苏州带回的泥人,引发了林黛玉的想家,那也是大人们欣赏的,例证有镇江博物馆的泥孩儿,《东京梦华录》中多有记载,南宋的时候,这样的风俗流传到杭州,这个是磨合罗的继续,有黄胖,而磨合罗则改名为巧儿,现在杭州还留下一条街,名字叫孩儿巷,《西湖浏览志》记载西湖边上有卖巧儿的,说明中原文化已经与江南文化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记得新中国成立后江南有人发现一个磨合罗实物,在泥塑上装衣服,有20厘米高,可惜在文物杂志上刊登的图片很模糊,再以后,虎丘塑真,也无东西留下。由此可见北方泥塑从北宋开封到杭州临安,到苏州无锡地区的泥人一条线索脉络,是很清晰的。在宋辽金的文化交融中,时代流行、文化价值与视觉表达,形成了跨越民族地区的生活艺术样本。

在彼时宋辽金的文化社会生活的交融中,生发着一种通用的审美意态,渗透进入了每个文化板块的造型风貌之中,主要的动力,个人觉得还是因为此时的契丹,已经从草原的王者,成为北中国的君主,稍后的女真,也从东北渔猎的生活中,转而取代原北宋之淮河秦岭之北部分,承担中华北方文化的使命。

由此,宋辽金的文化,在中华之国的框架内,在北中国的地理中,产生了交融的动力,存在着亲缘的脉络,生发了虽然具备差异,但是血脉相连的文化生态。

在这里,加上时代的风行,时尚的趣味,文化的引导,社会消费的促进,共同营造了彼时繁盛的童子造像的面貌,在材质、生活习俗偏好与文化认同上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造型景观,玉童子(宋为盛行,辽金兼有)、陶童子(包括磨合罗等,宋金盛行,辽夏兼有)、红绿彩(宋金盛行,金尤为显著)、铜童子(辽金盛行,辽盛于金)等,各擅其道,琳琅满目,组成了童子形态多元繁荣之局面。

让我们来寻找一下彼此的影子:

“坐”泥娃

图1.镇江博物馆藏宋代陶娃娃

图2.河南博物院藏陶俑

图3.西夏博物馆藏西夏陶人

图4.镇江博物馆藏 宋代陶娃娃

图6.宋 陈宗训《蕉石婴戏图页》局部

“站”泥娃

图1.镇江博物馆藏 宋代陶娃娃

图2.灰陶契丹族立俑。首都博物馆陈列

图3.私人收藏辽金铜人

图4.《冬日婴戏图》局部 (传)宋苏汉臣,绢本,设色 ,纵198cm,横10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5.私人收藏宋明铜人

“卧”泥娃

图1.镇江博物馆藏 宋代陶娃娃

图2.湖州博物馆藏宋代铜童子

图3.韩回之收藏宋代陶卧童

图4.私人收藏辽金铜人

图5.镇江博物馆藏 宋代陶娃娃

图6.宋人《狸奴婴戏图》

“行”泥娃

图1.私人收藏辽金铜人

图2.私人收藏明代铜人

猜你喜欢
婴戏辽金孩儿
《辽金历史与考古》征稿启事
辽金之际高永昌起义若干问题浅谈
童趣天真 婴戏升平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牵 挂
童心童趣——烟台市博物馆馆藏婴戏题材文物精赏
宁夏博物馆馆藏西夏婴戏莲纹印花绢赏析
灵狐少年
明清瓷器上婴戏图的艺术特色
五月,黑色花蕾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