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云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以读为本。在朗读感悟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是语文教学中最有效的方式。读中感悟,悟中激情,情中引言,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的基本技能,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语言智能;朗读感悟;角色移位;合作交流
语文阅读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质。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智能。所谓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言、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工具。人们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各种精神财富都主要用语言来完成,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信息载体。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呢?
一、朗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语言智能的重要途径
感悟,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文本的语言文字及其描述的事物整理,有感触和体验,从而达到领悟理解的目的。朗读感悟的基本特征有三点:
一是通过清晰响亮的读來刺激语言的直觉;二是有读者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三是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感悟具有个性特点,同一件事情,每一个学生的感悟不同。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我们在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时,就要首先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而语文教学的规律源于语言的规律、教学的规律、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只有加强朗读感悟,才能抓住阅读教学的规律,抓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教学规律看,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而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方式当然是朗读感悟。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看,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语言智能与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朗读能够更为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语言直觉。因此,朗读感悟是发展学生语言智能的有效方式。
二、构建以朗读感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
1.以读为主纵向深入
悟作为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主线来推进阅读教学的进程。无论是全篇课文还是某一个段落,均从读入手,以读为主来组织教学。课前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自学习惯。就像叶老所说的那样“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因此,教师指导预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给学生导方法、示步骤,让学生有路可循。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充分强调了读的作用,预习时让学生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教学时,教师以导读代讲代问,学生以读书代听代答,以读书促思促悟,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活动。学生通过准确到位的朗读来感悟作家的语言美、结构美,感悟文章的意境美,感悟人物的情感美,感悟事物的事理美。课后让学生有选择的诵读,使学生的智力活动保持活跃,从中体验教师的授之以渔,得益无穷。
2.细读悟情横向互动
学生要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方面必须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朗读知识,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不能为读而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兼顾多项教育目标,横向互动,并做到相机识字、释词、析句、悟文,相机渗透写作因素等,引导学生运用已知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演绎等思维活动,培养认识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等等,显而易见,学生的朗读感悟与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3.整体观照重点研读
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都应该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完成,依靠朗读感悟本身来一一落实,而不是游离于朗读感悟之外。这就需要在读上做文章、下功夫。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等置于读中,坚持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背、读中问、读中说、读中议、读中学、读中练、读中用。变琐碎分析为熟练精思,以读为本,实现以读促思、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的目的。朗读感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朗读感悟过程中的互动合作、交流与沟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求得之”。
三、朗读感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以情促言
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十分重要。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大多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真挚、富于人情味的好文章,教学时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地投入文中,与作者和文中的主人会在思想感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透彻。由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平台。用自己的真情打开学生的心扉。以情激情,以情导情、以情促情,如果教师本身无动于衷或无病呻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除了利用情态语言,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讲激情故事、设置悬念、安排表演、动手操作等,尽快地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调动情感参与最关键的还是学生的角色移位。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当成课文的主人或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自悟情感,体验生活,完全进入文中的天地,这样,他们的朗读都十分准确到位,感悟得以深化,情感也得到升华。
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在实际的引导中,首先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从而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并适时地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课外书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奔驰在这块魅力无穷的乐土上,尽量减少家庭作业,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提高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语言能力。
五、朗读感悟中教师的定位有利于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
学生的朗读若完全离开教师的指导,那将是盲目的,流于形式的。那么,学生在朗读感悟时,教师是什么角色呢?
1.服务员——铺路搭桥,解答疑难
在学生朗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配合和有效地帮助,当好服务员,其职能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与学生共同确定阅读的目标和方向。(2)根据每篇课文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帮助学生选择相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包括怎样读、如何悟,还包括何时个动,何时互动,怎么个动法等。(3)相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疑点,解答疑难当然不是由教师来“答记者问”,而应该更多地依靠学生,发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2.联络员——了解学情,沟通学路
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事事。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学习动态,并当好联络员,及时有效地组织学生相互传递学习信息,彼此沟通学路。如,让部分学生展示他们对某一段课文朗读的水平和感悟的思维过程。这样,优等生的展示会让更多的学生豁然明白,中下等生不成熟的展示,也可以及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3.检验员——检视效果,纠正偏误
朗读感悟更多的是学生的个体性学习,属异步式的。由于学生学法选择的不同和学习水平的差异,学习效果往往参差不齐。因此,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在学生充分的朗读感悟之后,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包括朗读是不是到位、动情,感悟是不是准确、深刻、有独创性,还包括阅读的重点、难点是否突破,多维目标是否达到。检视效果更应该关注那些中等生,多让他们汇报交流,通过客观评价和进一步的引导,扬长避短,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总而言之,在学生的朗读感悟中,促进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两者是有机的统一。教师善于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畅所欲言,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