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雨
摘 要: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心理准备关系到改革的成败,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关注教育科研,关注教育创新。
关键词:创新;评价;预设;专业;成长
一、充足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奠定基础
预设与生成原本是对课堂教学而言,对生成式课堂与预设式课堂的争论,已在新课改的不断实践与探索中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充足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打下了基础,精彩的生成令充足的预设绽放光彩。新课改之初,经过一次次培训、学习、考试之后,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了诸如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等新的理念,教师对新课程充满了好奇,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去努力实践新理念,有时是模仿别人,有时也是为迎合新课改的形式,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教师本身也不敢肯定,甚至有些教师自己也不认同自己的做法,导致在怀疑的心态下盲从于别人的行为。尤其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出现时不知如何应对,以至烦恼抱怨。凡此种种状况,都是因为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改革中的困难预设不足。其实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有充足的理论储备,还要在面对困难方面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教师的知识素养、组织能力、思想水平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多学校在课改实验中,仅仅注重了理论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操作的指导,而忽视了课改成败的决定因素——教师心理状况的引导。应该让教师认识到,从古到今任何一项改革都会遇到困难,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才能获得成功。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门,要重视教师“内因”的变化,关注新课改从真正关注“教师”开始,用尽量充足的预设为教师营造精彩的生成空间。
二、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推动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不可否认,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研究激情,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很快地取得成果。如何促使教师在取得成果前后都永远保持课改的激情呢?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评价制度、问责制度等一系列教育制度就显得更为迫切了。
以教学质量的评价为例,尽管实施招生制度的改革,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但是我们还是不难看到部分教师一手拿着新教材,一手拿着旧教材实施的所谓“双保险”,担心改革会削弱知识扎实的优势,这种担心不仅教师有,家长也有。这与我们的“高考制度滞后”紧密相关,只有为教师创造宽松的环境,建立与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评价体系,让教师的教育生活自始至终充满新课程改革的阳光,在课改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才能实现让教师带动家长,形成全社会关注课改、支持课改的良好局面。
三、教学创新是教师获得持久课改激情的保障
作为教师,在长期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中很容易形成“教学疲劳”,形成“高原现象”,研究的激情必然会有所缩减,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教师才能焕发课改的激情,在教学中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创新的具体体现是多方面的,有教学內容的创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等,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性,只要教师做课改的“有心人”,就会发现“创新”充满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创新会给人带来无限的精神财富,让教师保持长久的课改激情。
四、教育科研使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实现职业理想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没有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没有科研意识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机械的教师。只有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强化教师以科研求生存的意识,提升教师教育科研的境界,推动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才能切实推动教师水平的迅速成长,促进学校办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着眼点,具有实效性,管理者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实践研究的指导,帮助教师解决研究中的困难,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学场中,收获研究成果的过程,就是一种体验职业幸福的过程,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感受到深层次的快乐,体验自身价值,专业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的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无味的义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提升,当新课改成为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希望和憧憬的过程时,教师的课改激情怎能褪去?
参考文献:
[1]苏惠兰.浅谈小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2).
[2]程志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途径[J].吉林教育,2014(Z2).
[3]董爱民.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