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理论依据
1.教师专业化理论
到了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U)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政府间专门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承认,应该将教师的工作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服务公共事业的职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才能,并须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才能获得并维持。我国的顾明远教授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重要观点,他认为教师是学校的最主要资源,应该是教育专业人员。
2.终身教育理论
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其最主要的标志是法国的保罗·郞格郞的《终生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变革加剧、人口膨胀、科技迅猛发展、政治民主化、资讯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达、休闲时间增加、生活方式改变、物质与精神的失调等对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终身教育理论就是在上述问题中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之一。“终身教育“的涵义是指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是不间断的、连续的,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局限于青少年时期;教育也不仅限于学校,而是扩及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把它们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使之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形成遍及全社会的教育网络。
3.黄炎培的教师观
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他提出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并在推行与发展职业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提出的初具理论体系的职业教育思想主张,已经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宝库特别是职业教育思想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炎培对于中国近现代现代职业教育卓越贡献,其中有一点他所倡导的“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职业教育理念,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淘洗,已成为人们公认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至理名言。
二、“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1.“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1)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即师德规范,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
(2)知识储备雄厚,知识结构优化
作为高职教师,由于对高职学生要求的特殊性,对高职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高职教师的知识应储备雄厚,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具备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及条件性知识。
(3)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高职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①较高的学识水平。②表达能力。③调控能力。④科研创新能力。⑤反思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现在,科技的日益发展使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表现在教学技术上,就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评价过程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技术的大发展,要求高职教师要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
(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两方面。众所周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纵然是学富五车也是枉然。健康好比是银行,需要收支平衡,自我保健好比是一种健康储蓄,工作学习好比是支出,如果不顾储蓄的多少,一味地要求支出,势必导致收支平衡,必然会损害身心健康。高职院校教师的劳动兼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双重性,要完成其繁重的工作,就必须有较好的身体素质、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6)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推动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的润滑剂。
(7)具备教育智慧
“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教育智慧,也即是知性智慧、理性智慧、情感智慧。
(8)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日本学者波多野完治说:“创造型教师是不僵化的教师,是心智灵活随机应变的教师,是不断渴求新知识,向往新事物的教师”。尤其是在科技迅猛的今天,职业界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乐于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适应外界环境对主体发展的需求。此外,还要求“双师型”教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且把这种创新意识带入到教育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使学生也不断地具有创新的能力。
2.“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素养
(1)专业理论知识。高职教师应该精通所学专业的基础性知识,对基本的技能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理解。
(2)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知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职业界日新月益,这就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多学习前沿理论知识,新观念,善于分析新情况、新现象,了解社会对本专业、工种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3)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高职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大多是进入企业部门。若想使学生能够胜任企业里职位,应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现代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知识。
(4)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理论。经济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科学的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等经济观念,自觉按照经济规律教学,并将经济常识、经济运行的规律贯穿于教育教学中,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与竞争力。
3.“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实践素养
在“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中,其应该具有的相当程度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也是“双师型”教师素质中的核心能力。
(1)实验能力。因为在教育教学中,由于专业需求,会用到实验的方法,使學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2)技能操作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中最重要的能力。
(3)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能力。由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的实干家。所以,在高职院校中纯理论的研究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并且对改进教学的补益不大。而与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教学使师生受益无穷,能够充分体现以“做”为核心,使教与学融会贯通。
(4)所教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在高职院校中,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所教专业的实践能力。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精湛的实践教学能力,还要具备所教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有了这样的教师,高职毕业的学生才有可能较好地进入地社会生产中,较快地适应社会角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2]蒋笃运.教育信息化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91
[3]于光远,陈保平.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257
【作者简介】
刘宁(1984-),女,河南鹿邑县人,鹿邑县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讲师,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