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2017-03-29 15:37包汝芬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包汝芬

【摘 要】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增强合作的能力和互助的美德,同时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让学生有了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了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革课程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再交流时就有的放矢,各抒己见,而不会泛泛而谈。这样的讨论才会深刻,形成的印象才会牢固。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学生长期受教授新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肯定长处,保护他们提问的热情,如:“你敢于提出问题就是好样的,这说明你动脑子去思考了”,“你提的问题很有深度”等。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者讨论的不够积极时,教师应有意识的去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如“你们没有问题,那老师提出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这就要求他们在独立思考时还要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心情舒畅,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了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好小组的组织工作,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关于分组,改变以往按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学习小组应灵活组合,因人制宜,成员的构成要考虑学习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第二发言人,甚至是专提反方意见的“反对人”等,定期进行角色轮换,调动学生积极性。其次,要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缺乏合作能力的弱点,教师应该教给训练和提醒学生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虚心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再次,要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探究形式,来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读一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再通过议一议来深化理解。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反馈,互相激励,最终树立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达成思想上的共识。汇报时,不应出现“我认为……”的回答,而应该是“我们小组认为……”,若有不同意见时,可以说“而我保留自己的意见,我认为……”。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现在的孩子寻在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耐心,不会傾听。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更为有效。我们得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教师更需要加强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做到:

1.会听优点。训练学生听优点的能力,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从听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有利于他们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为自己树立学习的榜样;从说者的角度看,听优点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的训练,更能促进学生之间“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

2.会听缺点。训练学生听缺点也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从听者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发现他人的不足之处,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培养规范的听说习惯;从说者的角度看,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培养勇于接受他人劝告的品质。通过这样的训练,还能促进学生之间互助气氛的形成,发展“合作精神”。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

四、要培养学生的竞争习惯

儿童有被人认可的需要。对于小组成员付出的共同努力与成绩,我们应该予以认可和表扬,把对小组的奖赏奖给每个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合作所带来的喜悦。比如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评比“最佳小组”,“最佳合作团体”等。“小组合作”既然有了合作,也就意味着有了任务,当学生完成任务时,我们也可给予适当的评价。于是我在黑板一角开辟了一块小组评比栏,根据课堂表现给该组奖励星星。一周下来,获得星星最多的小组成员,可佩带“笑脸牌”。那么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会努力地并争取出色地完成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延续到课堂纪律的表现方面。时间一长,学生就逐渐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听写完马上坐好。我想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强调课堂纪律更有时效。在诸如此类的激励中,学生就会感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学习目光必然会投向集体、投向长远。

总之,合作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具备一定前概念的基础下进行;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不断激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新的思考。合理有序地进行小组合作,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