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勇
【摘 要】本文重点探讨基于“学情视角”的文本切入策略,从定位关键点出发,到抓住兴奋点、发现疑问点,最后发散思考点,让文本切入更加合理,从而真正实现文本切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情;文本切入;策略
课堂教学中切入文本,要根据学情巧妙切入,准确定位文本关键点,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疑问点,鼓励学生发散思考点,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学内容,对实现教学目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定位关键点,领串切入
基于“学情视角”切入文本,教师先要准确定位文本的关键点。具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定位文本内容的关键点,牢牢把握文本的教学重难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在教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提示,促使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
现以人教版新课标《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例,文本的关键点为“和平”。在明确文本关键点之后,为了使文本导入更加精妙,教师充分了解文本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导入了当前社会的“战争与和平”,让学生直面战争的残酷,深刻体会战争国家对和平的期望,唤醒学生世界和平的向往。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一组数据,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委员会OCHA公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缅甸需要给予人道主义援助的人口总数达52万人。缅甸国内人口有5100多万,战争波及区域人口达640万人,这个数字达到全国人口的12%,其中儿童和妇女占据很大比例。在学生被庞大的数据震惊的同时,教师再次导入两张图片,第一张图片为1945年,在在阿尔巴尼亚的一个无家可归者安置点内,一个小男孩背着正在哭泣的弟弟。70年后的今天,在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人们正在安慰哭泣的孩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对文本关键点形成更加深刻认识。
由此可见,基于“学情视角”的文本切入,教师在明确关键点的同时,合理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关键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欲望。
二、抓住兴奋点,激趣切入
基于“学情视角”的文本切入,在准确定位关键点之后,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激趣切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确保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于“学情视角”文本切入的重要目标。而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则需要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巧妙切入教学文本。
现以《水浒传》第十六回的《智取生辰纲》为例,学生在广泛涉猎文学作品的时候,对于中国四大名著有初步的了解,甚至有学生认真阅读过四大名著的故事,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四大名著的难度比较多,但学生对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则是百看不厌。根据学生这一兴趣特点,在开展文本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提前准备好的与文本相对应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对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形成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切入文本,自然可以让文本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基于“学情视角”切入文本,教师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抓住兴奋点,激趣切入文本,自然而然可以保证文本切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发现疑问点,设疑切入
文本教学过程中,设疑切入是常用方式之一。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欲望,在兴趣的趋势下切入文本、展开文本内容学习,有利于提高文本教学效率和质量;二是利用设疑的方式切入文本,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基于“学情视角”切入文本,教师应该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发现文本内容的疑问点,通过设疑的方式切入文本,保证文本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现以《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为例,从题目就可以发现文本的疑问点是“杨修之死”,根据疑问点,教师在切入文本时,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如“杨修是怎么死的?原因是什么?”“课文描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学生被问题吸引注意力,带着问题深入阅读文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为后续文本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基于“学情视角”切入文本,在发现疑问点后,设疑切入,使得学生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课堂教学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发散思考点,比较切入
基于“学情视角”开展文本教学活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由此,教师必须全面、深层次了解文本的内涵和本质,抓住文本的关键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发散思考点,保证文本切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再以《杨修之死》文本为例,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基本要求,设置了一系列问题,以期通过这些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潜移默化地文本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实现文本的巧妙切入。
由此可见,发散思考点,让学生在探究文本内容中,思考和解决文本学习中存在的疑问,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总之,基于“学情视角”切入文本,是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特点,巧妙切入文本,才能真正提高文本教學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水娥.多元解读应契合学情和文本价值取向——以《道士塔》.的失败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10):36-37
[2]洪丽芬.从学情角度解文本价值——以《喂——出来》.为例[J].语文知识,2016(17):31-33
[3]华玮.《牡丹》.能有多危险?——文本空间、《才子牡丹亭》.与情色天然[J].文化艺术研究,2012(3):5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