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2017-03-29 12:48曹琼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曹琼

[摘 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也是发展学习智力的重要条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悉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结合个人体会及同行经验,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的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数学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学习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对学生本人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兼具横向与纵向的全面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有许多计算题,运算量比较大,所以需要学生有耐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预习,奠定学习基础

预习对学生的学习尤其重要,它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预习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好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大脑皮层上引起了一个兴奋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这种注意状态加深了学牛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并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活动解决疑难问题,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课前预习也有诀窍,需要掌握好预习的时间,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得深入一些。时间比较紧的时候最好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预习时,迅速浏览一遍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要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不同学科的特点适用不同的预习策略,数学课的预习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知识,为学生布置合理的预习目标,使学生掌握准确的预习点,指导学习预习,逐渐培养学生判断重要知识点的能力。

2.思考,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学生可以通过认真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培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思考,循序渐进地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从多个角度、渠道去解决问题使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逐渐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通常情况下,学生独特的、新颖的解题思路是在思维积累、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教师还要注意控制留给学生的思考的时间。

3.审题,细节决定成败

在小学数学的作业与考试中,因审题不清而导致做错题的比例较大。例如:在应用题中,因没能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导致列式的错误;在文字中的阅读中,由于数量关系的复杂、层次多,学生往往忽视、混淆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使解题出现差错;在运算题中,一些学生因看错运算符号致使运算错误,等等。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例如:在应用题的讲解中,应先让学生自己仔细读题,对题意进行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对题目中的每个数字、词、句进行仔细推敲,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出计算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对应用题进行分析,列出关系式,教师再对计算式进行讲解,对学生忽视的内容进行补充、强调,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

4.倾听,课堂受益匪浅

教學改革注重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越来越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数学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但越来越少的学生能静下心来听教师讲解、分析课程。在现在的小学课堂中,不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师讲解知识时,学生有一点开窍就开始自言自语,如果教师对其制止,学生就会产生不满,不再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这样就使学生不能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静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倾听教师的讲课,注重对学生发言的控制,使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

5.作业,知识学以致用

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独立完成、书写工整、及时检查验算、富有创见、态度认真等。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教师应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对抄袭作业的学生给予批评教导。学生自觉检查习惯的缺失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欠缺,应在教学中加强训练与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自觉检查的习惯,不仅是对学生认真态度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缜密、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堂、学生作业、考试等各方面着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与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朱雅晶.浅析如何培养良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教学参考》,2011.

[2] 黄晓蓉.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小学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读写算:教师版》,2016.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