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2017-03-29 18:42唐晓红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作文情感教师

唐晓红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部分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初中生的情感培育。由此可见,情感是学生作文的源动力之一,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着力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构建愉悦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深入生活,感悟情感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喜怒哀乐,日常生活中处处显现。生活是复杂多变的,生活中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这些情感也一定会感染着学生。潜移默化之下,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一定的积累,在特定环境下,当他需要倾诉时,文思泉涌,自然就投入了自己的情感,有话要说就是一种情感的渲泄。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各种活动。这样,学生视野得到开阔,作文兴趣得到培养,思想情感得到丰富。比如,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那一刻,我理解了母亲”,然后要求学生留心观察母亲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体会让你最为感动的细节。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表现得特别好,成功体验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无论是从作文的角度,还是学生情感的培育,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有学生说听着母亲的唠叨,第一次没有觉得烦;有学生说和妈妈聊天,发现妈妈记得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特别感动。这样有了真情实感的体验,心灵也得到了洗礼。

二、赏鉴作品,培养情感

名家名作感情丰富,这些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都是从作家的长期生活积累中孕育出来的。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体验,品味、赏析,去体会其中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背影》,感情真挚深厚,细节描写感人至深。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验,对父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读王维的山水诗,自然会沉浸在那种风清月明,莺歌燕啼的自然风光里,感受到幽静、闲适的氛围;读杜甫的《三吏》《三别》,又会被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染;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眼前展现的是土地、风、河流、黎明等意象,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以及为祖国献身的热情,学生在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并产生共鸣,那是因为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作者真挚的情感。文章总是蕴含着感情的,有情感的文章才是有生命的,才是有灵魂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大量的阅读感悟,有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伤感,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激愤与同情,也有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恩。总之,阅读、鉴赏既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情感素养。

三、下水作文,诱导情感

积蓄的情感需要有个很好的途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情现文中。单纯的作文技巧的传授,往往是事倍功半,学生仅仅知道方法却不一定写出好文章。因此,叶圣陶先生在关于作文指导方面就有许多这样的论述,“教师要下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无论取材布局,选词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有益启发”这些论述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上,教师可以自己和学生一起写同题作文,这样可以体会到作文的难点以及注意要点,从而有针对性进行指导及批改。最重要的是,“教师下水”可以起到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事实证明,一个喜欢写作,擅长写作的教师,往往会培养出一批喜欢写作热爱写作的学生。

四、写作实践,升华情感

学生的情感最终要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我们最终的目的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唤醒学生的写作灵感,鼓励学生用文字表达。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搭建写作平台,让写作活动丰富多彩,让他们的写作情感不断丰盛。譬如,父亲节到了,我布置学生写“父爱如山”,让学生表达对父亲的感恩,这样,作文中也融入了实用价值与人文情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与动力。平时,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写作,积极投稿,参加作文竞赛,这样,在不断的实践中,升华学生的写作情感。

总之,写作中的情感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感,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素质。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我们不仅僅要教会学生写作的技巧,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培养学生用真情写作,让作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224050)

猜你喜欢
作文情感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如何说课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