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在部分教师的教学中,“一案到底”又被称为是“一案通”或者“一案贯底”。无论是“一案通”或者“一案贯底”还是“一案到底”,均需要将学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学习需求、要求融入教师“一案到底”的探索中。那么,教师如何在一案到底教学模式下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与教师共同研究的因素,应该成为保证一案到底教学方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获得实效的重要前提。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一案到底应用中的问题
1.局限于理解不足。
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政治教学中普遍使用“一理多例”“一理一例”等教学法。但是伴随教学实践的逐步展开,此种教学法存在的弊端日渐凸显。一案到底作为解决“一理多例”“一理一例”等教学法所存在弊端的新的教学方法,在初期应用中,教师在课上的确是思路清晰,很容易把控课堂,但是在授课结束之后,因其仅依靠一个案例诠释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并且缺乏课堂反思性,课堂单调性就凸显出来。
2.局限于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
一案到底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及知识储备情况要求极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案到底教学法应用的能力和素质,还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点、跨学科的知识点。
3.局限于学生的参与度不足。
一些学生认为政治作为副科,无须耗费过多精力,一案到底教学法的应用要求学生在课前要预习、探索等,但是如果学生主观意识影响下的主动性不足,即便是教師努力地引导和启发,也不能保证一案到底教学法的顺利实施。
二、最近发展区影响下高中政治课“一案到底”的应用方式
1.预先明确教学目标,明晰教学内容。
预先明确教学目标需要与本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融合,这也是一案到底课堂设计及应用的前提条件。充分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更好地推进一案到底的教学方式。
2.确定分析视角,选择或者自行撰写案例。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件中选择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案例。一案到底的案例选择需要具有时效性、综合性、典型性、思想性,尤其是案例在选择后必须保证其能贯穿整个课堂始终。
3.启发、引导并用,多角度诠释案例。
教师在选择和编撰案例时,只有充分熟悉案例,才能在课堂上做到举一反三。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这样在课堂上处理突发情况时也可以得心应手。在熟悉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明确案例的分析角度,并按照此角度逐一呈现丰富的资料。
三、最近发展区影响下高中政治课一案到底应用的反思
1.围绕学生表现灵活调整内容,问题设计紧扣重点。
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影响下,一案到底教学方式中案例选择和问题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及理解水平,将直接影响并制约着一案到底教学方式的应用成效。对此,教师需要尝试运用案例选择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视野,即使学生仅是对案例“听说”而不甚了解,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案例和知识点解读、认知的重要辅助,这也是一案到底教学方式区别其他教学法的特点之一。
2.及时补充案例内容,选择恰当案例呈现方式。
教师在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时,需要及时概括与本课相关的课程内知识和在时间允许下作为延展知识点的课外知识,两种知识点的补充均需要案例作为支撑。一案到底策略的执行需要遵从两项原则,其一为如何将“一案到底”转为“一案主到底”,以便丰富课堂教学,其二为探究案例和设问的开放性,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两项原则的合理应用,都需要教师搜索并收集适合一案到底设计及应用的资料,并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案例的呈现。
3.将学生纳入案例选择中,凸显学生个性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任何案例和问题的设计都需要为学生服务,因此案例和问题的设计需要包含模糊的问题、复杂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但是,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努力激发学生思考,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需要将学生的反思和好奇融入案例的开发及整合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