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仪敏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 214063)
■文学艺术研究
论南朝吴歌的艺术性
曹仪敏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 214063)
东晋南朝的吴歌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其中既有男女相恋的欢喜娇嗔之作,也有女子暗恋男子的相思切切,而表现尤多的是女子失恋后的哀伤。东晋南朝时期的吴歌创作具有明显的吴地地域性特色,集中表现江南边地的意象密集。此外,一部分吴歌的创作明显受到了前代文学的影响。吴歌的产生既是社会风气自发影响的产物,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魏晋南北朝;吴歌;艺术特色;产生原因
吴歌是古代江南文化的瑰宝,是民间艺术发展的代表性作品之一,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道:“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吴声歌曲起於此也。”[1]639早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关于吴歌的记载,但是吴歌真正发展壮大的时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南朝的政治气候给予了吴歌创作以丰富的养料。南北朝时期,吴歌被统治者大量采集与创作,并开始由田间巷陌走向殿堂台阁,成为一种正式的歌体。六朝时期的吴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一改质朴之色而形成了婉曲艳丽的风格。
顾颉刚《吴歌小史》云:“所谓的吴歌,便是流传于这一带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2]258吴歌最初以徒歌的形式传播于建业一带,早期的吴歌因为是徒歌形式,所以在用词、音韵等方面皆呈现出质朴的面貌。自永嘉渡江之日起,吴歌逐渐走出了乡野文学的范畴而与城市文学相结合,它表达的多是城市青年男女的情感生活,展现了江南安逸的城市氛围。
(一)相恋时的欢喜娇嗔之作
沈德潜云:“晋人《子夜歌》、齐梁人《读曲》等歌,俚语俱趣,拙语俱巧”[3]4早期的吴歌在曲词上较为朴实,表现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多有率性天真之语。其后的吴歌创作都将男女的爱情作为诗歌创作的主旨,充分表现出青年男女热恋时的心理变化。热恋中的女子不仅会对情郎满腹相思,还会不自觉地将情郎比附成独一无二的存在:“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1]684情郎的品质如璞玉般无暇,其身姿威武如翠柏,女子将此美誉毫不犹豫地赋予其情人,表现出女子如火般的热情。热恋中的女子通常带有小女儿的娇羞,为掩饰自己的喜悦,她们多将情感寄托在他物之中。“揽裙未结带,约眉出前窗。罗裳易飘飏,小开骂春风。”[1]643一阵风起,女子心中的娇喜之态瞬间萌发,为了掩饰便借口骂起了春风,其娇憨泼辣姿态毕现于目前。钟惺《古诗归》评道:“骂春风,无理之甚,真儿女性情,儿女口角。”[4]198儿女私情的表现大大拓展了诗歌创作的领域,女子的喜怒哀乐成为诗歌着意表现的对象,富有奇趣。
早在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男女突破种种障碍自由欢会甚至结为夫妇的诗作,而在吴歌中,这种诗作的表现能力逾益增强,成为文学一景。吴歌中有很多表现热恋男女偷情的作品,陆时雍曾云:“古歌《子夜》等诗,俚情亵语,村童之所赧言”[5]1411,这种评价代表了士大夫阶层对于吴歌表现艺术的态度,但是吴歌虽然多有俚情亵语,其中也不乏生动细腻之作,“打杀长鸣雉,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1]684,首句表现出对于晨曦初上鸟儿扰人的恼恨,次句发出心中的愿念:希望朝阳不复出现,一年只需要一次晨曦,以便于二人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热烈地欢会。这首诗感情丰富充满了趣味,生动得描写出了女子矛盾的心情,表现出热恋男女的大胆与开放。
(二)缠绵悱恻的相思情切之作
吴歌中还有一部分表现了一方对另一方的渴慕与执着追求,《读曲歌·八十九》描写道:“披被树明灯,独思谁能忍。欲知长寒夜,兰灯倾壶尽。”[1]657漫长的寒夜,伴随女子的是一壶浊酒和不尽的惆怅。诗歌只用了几个标志性的动作描写,便突出了主人公的寂寞难耐之感,利用兰灯、酒壶等意象,充分衬托了凄凉的气氛。思念的情感古今相似贫贱类同,梁武帝曾撰相思之诗:“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持此可怜意,摘以寄相知。”[1]694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但是诗人将此比作情感的得失,兰花刚及遍地,梅花就已经谢了,诗人将怜花之意化作怜惜,并希望借此传达对情人的相知。这首诗歌意境丰富,情感深厚,是为难得之作。
渴慕与追求的情感给吴歌带来了别样的生机,而女子失恋时的作品则是吴歌另一种风貌的表现。有诗曰:“登店卖三葛,郎来买丈余。合匹与郎去,谁结断粗疏。”[1]657情郎登门买葛布,女子的心中万分忐忑,郎要丈余的布,女子将整匹布交于郎手,此匹布寓有女子深深的心意:整匹布送给情郎,不知自己能否与这匹布一般和情郎两相匹配。吴歌的情感丰富,含蕴深沉,除了失恋时的痛苦忐忑之外,还着力表现出男女爱情的崇高,《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1]684描写的是女子为了回报男子的痴情而殉情之事:“《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盬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1]684
吴歌与其他诗体具有不同的风格,它以婉曲绮丽为主要特色,歌唱爱情与讽咏思恋为其主题。吴歌主要是由劳动者创作的民间俗文学,主要依靠口口相传来传播,深深打上了地域的烙印。
(一)富集的江南意象
在诗歌中置入大量的地方风物,是吴歌的一大特色,这些诗歌中经常用莲花、稻谷、河鱼等江南常见的意象起兴,这些意象的使用,一方面是由于江南气候适宜,水网密布,另一方面也是江南人温润如玉的体现。
莲也称“荷”、“芙蕖”、“菡萏”等,是江南的标志性植物,也是吴歌中最常见的意象。莲在江南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古就是吴地百姓的吟咏对象,有的是借莲以起兴:
我念欢的的,子行由豫情。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
郁蒸仲暑月,长啸出湖边。芙蓉始结叶,花艳未成莲。
莲花,代表着女性的形象,以莲比喻女子,既是对女子出淤泥而不染的赞颂,也赋予了诗境一种含蓄婉转的朦胧感。在吴歌中,以莲喻女的作品极多,一方面,莲花因花色妖娆而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另一方面,对于生活在江南地区的吴人来说,莲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莲可以娱人心目,可以使人果腹,更是一种多子多孙的象征,因此,吴歌中以莲花比喻女子的作品极多。
又有以江南桑蚕和丝织入诗之作,江南素工蚕桑,蚕的养殖在这片土地上相当普遍,因此吴人在创作时也将蚕桑置于诗歌中,使得诗歌呈现出别样的风格。这些诗歌中无一不带有江南气息,“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表现了女子希冀与男子成双成对的愿望,这里的“匹”既有“布匹”之意,也含有“匹配”的意思,字面上所说皆是布匹,但是其内涵却是男女之间的匹配登对。江南独特的蚕桑文化在吴歌中随处可见,这其中不仅有男耕女织的传统习俗,更包含的是吴地先民对自己家乡的深厚感情。无论是莲花荷藕、桑蚕丝绢还是菱芰、菰笋,这些意象无不富有江南气息,将江南的韵味表现得极为突出。
(二)前代文学的隐与显
齐梁之代,吴歌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此时的吴歌创作中存在一类诗歌将前代诗歌的本事、主题以及曲辞的创作技巧潜藏到吴歌的创作中,通过片段性的辞句暗示出来,使得诗歌呈现出一种隐秘和深远的审美享受。
梁代吴歌中就有这样的创作特点,其中以乐歌的本事、主题的隐显最为突出。本事、主题本来就是深藏于诗歌之中的,它们的作用大多是形成诗歌的潜在意蕴或者是作者借其有所指,一旦它们成为诗歌的暗藏对象,甚至会构成一种双重的隐藏效果。《乐府诗集》中《黄鹄曲》题解转引了《列女传》的内容:“鲁陶婴者……鲁人或闻其义,将求焉。婴闻之恐不得免,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庭也。其歌曰:‘悲夫黄鹄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鸣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飞鸣尚然兮,况於真良。虽有贤雄兮,终不重行。’鲁人闻之,不敢复求。”[1]663又有按曰:《黄鹄》本汉横吹曲名。吴歌《黄鹄曲四首》隐藏了汉横吹曲和《列女传》的本事和主题,这种隐藏是借由对黄鹄的吟咏实现的。“悲夫黄鹄之早寡”和“独宿何殇”是《黄鹄曲》的主题,而鲁陶婴义不事二夫之举为《黄鹄曲》的本事。经过代代相传,吴歌的吟咏者将《黄鹄曲》的主题和本事引入到了吴歌之中,并以此切入到诗题当中。
又有《团扇郎》组诗,《古今乐录》曰:“《团扇郎歌》者,晋中书令王珉,捉白团扇与嫂婢谢芳姿有爱,情好甚笃。嫂捶挞婢过苦,王东亭闻而止之。芳姿素善歌,嫂令歌一曲当赦之。应声歌曰:‘白团扇,辛苦五流连。是郎眼所见。’珉闻,更问之:‘汝歌何遗盬’芳姿即改云:‘白团扇,憔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后人因而歌之。”[1]663《团扇郎歌》的本事诗来源于晋朝时期的真事,晋朝中书令王珉与嫂子的婢女谢芳姿相爱,一次嫂子责打谢芳姿,恰巧王珉之兄王珣撞见,便让谢芳姿唱和一首,谢芳姿吟咏出这首《团扇郎歌》便免去了责打。这一本事和主题在吴歌组诗中得到了拓展,梁武帝有诗两首:“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声任意发。”、“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遮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1]656在这两首诗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谢芳姿《团扇郎歌》的痕迹,武帝将谢诗中隐藏的意味重新加以组织,使得白团扇是女子心爱男子的象征,经梁武帝之手,这首诗歌便具有了女子娇羞动人的情感。
吴歌很巧妙地将前代诗歌中的本事和主题“旧瓶装新酒”,同时在诗歌的处理上力求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作者的本意。这种艺术手法使得吴歌在吴地流传的过程中既不会流于“蹈袭”而遭人诟病,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其朦胧的艺术感和独特的艺术品位。
吴歌的兴盛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原因和文化生态原因,它是当时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尤其是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吴歌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诚如萧涤非先生所云:“南朝乐府者,名曰民间,实出城市者”[6]231江南城市的发展是吴歌发展的一大动力。南北分裂局势促进了北人在南地的改革,以庄园经济为主的生产模式将南方农民与北方的士族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一时期,建康、京口、山阴和江陵等地成为南朝繁华富庶之地,城市经济的发展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出现了具有浓重贵族审美趣味的吴歌。经济的发展使财货大量积聚于城市,市民的生活在经济的刺激下日渐富足安逸,享乐的情绪在此滋生开来,两性间相互谑乐,形成了歌颂男欢女爱的吴歌。
另一方面,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频繁地与贵族交往,加速了江南市井趣味进入宫廷的脚步。唐长孺称:“宫廷中流行吴歌、西曲的原因之一,正是和模仿市里工商一样由于宫廷中聚集了大批‘市里小人’,特别是商人。”[7]107再加上一部分南朝统治者出身寒微,吴歌这一出身于下层阶级的文学形式在当时的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流传,甚至连皇族也对此流连忘返:“齐武帝尝与王公大臣共集石头烽火楼,令长沙王晃歌《子夜》之曲”[8]19长沙王是南齐的重臣,在公开场合下受皇命演唱《子夜》曲,就已经能充分说明经济的发展对吴歌广为传播所产生的影响了。吴歌产生的原因多样,尤其是以建康为代表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吴歌的流播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同时,经济的发展还为市民的富足生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为以男欢女爱为主线的吴歌得以发展。
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前朝文学创作与后世的文人改作也对吴歌的传承与发展有不可磨灭之功。诚如萧涤非所言:“南朝乐府,以前期民歌为主干,梁陈拟作,则其附庸。然不有此种拟作,则民歌影响,亦莫由而著。溯自东晋开国,下迄齐亡,百八十余年间,民间乐府已达于其最高潮;而梁武以开国能文之主,雅好音乐,吟咏之士,云集殿庭,于是取前期民歌咀嚼之,消化之,或沿旧曲而谱新词,或改旧曲而创新调,文人之作,遂盛极一时。”[6]243总之,对前代民歌的传承使吴歌具有了立足的根本,而梁陈之际的拟作更是给予了吴歌以丰富的生命力,而由于统治者和上层人士的钟爱,文人逐渐开始大规模地拟写吴歌,有力地促进了吴歌的兴盛。
[1]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王翼之.吴歌乙集[M].顾颉刚.吴歌小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3] 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 钟惺.古诗归[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5] 丁福宝.历代诗话续编[M]//陆时雍.诗镜总论.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 唐长孺.汉魏六朝史论丛续编[M].北京:三联书店,1959.
[8] 萧绎.金楼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5.
[学术编辑 胡世强]
[责任编辑 李兆平]
The Artistic Value of The Wu Ballads
CAOYi-min
(Jiangnan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Wuxi214000,China)
The Wu Ballads are the folkloric songs and ballads popularized in the Wu-dialect areas .It is the indispensable o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u Ballads,especially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and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he Wu Ballads in this period compe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oral writing to collectivized and aristocratic writing. The Wu Ballads in this period described the love between young people,among whom are happy stories and love stories. The Wu Ballads in this period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et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It has more images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The Wu Ballads;characteristic;reasons
2016-07-19;
2016-08-31
曹仪敏,女,江苏常州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I222
A
2095-770X(2017)03-0113-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