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信在提升高校党建实效性中的作用

2017-03-28 11:34:55孟晓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党课党员微信

孟晓东

(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哲学政治法学研究

试论微信在提升高校党建实效性中的作用

孟晓东

(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党建网络化是一个大势所趋,网络党建自媒体化则是这一趋势的新要求。在这种条件下,高校党组织要树立新理念、开发新载体、创造新形式,在工作中积极引入以微信为代表的各种自媒体,让高校基层党建更加接地气、省力气,进而切实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实效性。

微信;高校党建;实效性

一、微信平台与高校党建有效衔接的优越性

微信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实现用户之间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推送。在高校中,手机网民的数量极大、比例奇高,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安装了一个叫微信的软件,几乎每一个手机网民都使用微信。可以说,微信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此同时,党的十八大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1]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党建引入微信平台实现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微信平台与高校党建有效衔接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借助微信平台可以完善党的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针对性。由于高校党建宣传受众面偏小,宣传内容较为严肃,宣传形式较为单一,所以普通党员和群众的信息接收兴趣并不太高,往往是宣传力度看似不小,实际收效并不突出。

在“互联网+党建”的大背景下,把微信等自媒体引入到高校党建宣传中,即可以借助党员群组和朋友圈实现信息的时时发布、处处发布,降低发布的时空限制和信息的层级损耗;也可以通过成员对发布内容的文字评论或表情反应以更好的了解受众的基本态度,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深刻性。

其次,借助微信平台可以方便组织管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众所周知,高校党员数量不断增多,青年党员比例较大,党员的流动性较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高校日常党务工作十分繁杂。基层党组织引入微信平台后,可以让一些工作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大幅提高党务工作的效率。例如过去面对面的党费收缴工作可以通过微信红包来完成;可以定期接收学生的电子版思想汇报或手写版思想汇报照片;过去需要集中观摩的视频资料可以放到微信朋友圈让党员自己安排时间地点观看;可以用微信完成对的党员信息统计;一些民主投票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完成;在一些特殊条件下,可以召开微信组织生活会,利用微信发言讨论,最终打印存档。

第三,借助微信平台可以拓展党课教育,实现传统党课和微信党课的衔接。作为每一个中共党员的必修课,党课在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提高党员政治素质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微信党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配合传统党课,提高党课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来说:党校学员可以借助手机随时随地接收微信党课推送的内容,克服了传统党课的局限,实现学习的连续性;针对各自的疑问,党校学员可以在线一对一提问或集体讨论,把理论讲透,把历史讲清,实现学习的透彻化;针对学员的各种反馈,党课负责人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讲授内容,使之更加富有针对性,提高听课率,实现学习的高效化。

二、微信平台与高校党建衔接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一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已经开设了微信党建平台,实现了微信平台与高校党建的衔接,取得了一定效果;由于诸多原因,在实践中微信党建也存在若干问题急需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建立轻管理

建立的目的是使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使用,重建立轻管理必然会影响日常的使用效果。和当年一些基层党建网站类似,一些微信党建平台同样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建、为了面子工程而建、为了上级要求而建,在微信平台建完之后往往是虎头蛇尾、疏于管理。例如管理员在发布信息发布时贪图省劲多是复制粘贴,缺乏对发布信息文本的加工和优化;为了追求微信平台的人气,微信管理者对组群内谈论的内容缺乏有效管理:对语言不文明、政治立场偏激的发言者缺乏警示;在朋友圈内默许大量商业广告链接、各种社会评比投票链接、迷信宣传链接的存在。

(二)重形式轻内容

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上,内容决定和支配形式,形式制约和影响内容,若在二者之间做一个排序,内容应当处于优先地位。在微信党建平台实践中,要“注意克服片面地追求形式,为形式而形式,忽视内容、甚至以形式伤害内容的形式主义”[2]。在自媒体时代,微信推送内容的质量决定了它的兴衰,有上乘的内容才有阅读量和转载率。

由于投入过少、缺乏研究等原因,一些党建微信平台在形式上保持各类信息的天天推送,在内容上却缺乏原创性和吸引力,忽视了青年党员群体的阅读习惯和审美倾向。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大家习惯了碎片化阅读,只喜欢言简意赅的文字和图文并茂的内容,懒得看原原本本长篇大论的政策文件;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增强后不再相信经不起推敲的心灵鸡汤。若无法提高内容质量、提升大学生们的体验值和参与度,任何自媒体都会陷入这样的困境:内容无人看、看也不深入,最终是用户的流失或睡眠(用户虽不退出某个微信账号,但处于不关心、不浏览的状态)。

(三)重发布轻反馈

发布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反馈的信息发布往往不能达到信息发布者的预期,无法知道信息是否已经被有效接受、接受者对此持何态度。微信既是一个信息的发布源头,也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场所,从一定意义上讲,在通讯发达的当代,信息交流的价值比单纯的信息发布更为明显。

一些基层党建微信平台过于注重单向的信息灌输和宣传动员,只把微信党建平台当成了上传下达的有效工具,缺乏对交流互动功能的开发利用。例如忽视人们在朋友圈的评论;对组群讨论内容缺乏分析归纳;对批评建议的敷衍了事。这种重发布轻反馈的模式不利于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状态,不利于增强党员的党性觉悟,不利于党内基层民主的扩大,需要得到有效的改进完善。在重发布的同时做到重反馈,就应当尽力做到“凡是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都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3]。

三、基于微信党建平台提升高校网络党建有效性的路径

高校网络党建有效性,主要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网络平台在内容上引起阅读者的重视,在形式上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在结果上真正对受教育者有所影响和启发,真正提升党员和预备党员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的背景下,高校网络党建的实效性问题,是任何高校党建工作者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也是任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宣传者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基于微信党建平台提升高校网络党建有效性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内容设置精致化

从根本上讲,微信党建平台是大学生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一个信息集散地,能否推出原创性强、权威度高、说服力强、趣味十足的内容,关系到这一新型党建平台的兴衰,也关系到基层党建的有效性。因此,让微信党建平台的内容设置精致化,是必不可少且大有可为的一个环节。

一方面要有的放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高校基层网络党建工作要做人的工作,就必须研究人的实际需要、人的志趣爱好、人的社会关系。在互联网时代,各种自媒体不仅影响了90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还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在阅读方面,他们有他们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习惯:他们普遍有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青睐于彩色排版的文字、热衷于用读图来获取信息、偏爱收看微型视频并给予个性化的评价等等。若要办好微信党建平台,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党建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一方面要有工匠精神。当前,人们对工匠精神的解读有很多,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注重细节上的精益求精,反对为了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在微信党建平台内容设置上,党建工作者用工匠精神对待微信平台的推送内容,就要认真把握政策文件,用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阐释;就要善于引用和编辑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形式来表达特定主题;就要在多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情感变化,对于大学生的学业、升学、实习、就业方面的问题及时予以重点辅导和支持;就要注重对转载文章真实性和政治性的考量,拒绝发布没有史实依据的历史虚无主义段子和偏激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网文,敢于有理、有力地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二)人才建设常态化

纵观历史,无论什么时期、哪个行业,人才济济则事业兴旺,人才凋零则举步维艰。高校基层党建也不例外。做好微信党建平台,务必要做到人才建设常态化。

首先是识别人才常态化。常言道“你不理才,才不理你”。党组织要在善于寻找师生两个群体中的可塑之才与可用之才,有意识的把他们培养成微信党建平台的幕后助手或活跃分子,使之成为常态化,让微信党建平台有一个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库。

其次是使用人才常态化。识别人才之后就要使用人才,就要在既定的大方向之内肯于放权,肯于接受他们的有益见解和大胆创意,并把这种做法常态化。让这些人才在微信党建平台建设中不断磨砺,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其职业发展潜力和政治觉悟。实现微信党建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选拔上的双赢。

第三是鼓励人才常态化。理论上讲,“任何社会集团和个人都是为了一定的利益而进行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斗争的”[4]。这种利益既包括常见的物质利益也包括价值观层面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鼓励人才常态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其失误的包容。微信党建平台建设是一个新事物,在建设中难免有失误甚至错误,各级党组织要包容发展中的无意过失,要宽容探索性试验中的错误,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人才的积极性。一个是对其劳动的奖励。各级党组织要完善相关鼓励制度,增加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投入,让相关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必要的补偿,用各种激励制度保障人才的创造性。

(三)理论研究深入化

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与高校基层党建相衔接的实践探索仅仅几年,相关理论研究早已起步,且成果众多。新的实践探索客观上要求人们对理论研究的深入化。

一方面是强化问题意识,人们要以微信党建实践为研究基点,克服研究的浅层化和重复化,多一些到基层的调研、多一些和学生们的互动,做到关注新问题、聚焦大问题、分析热问题、留心冷问题。在问题目前,人们不能醉心于某一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面向实践中的难题,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敢于对原有理论观点进行大胆扬弃,敢于提出创造性的思路。

一方面是注重实践反馈。实践是一切研究的来源,也是一切研究的服务目标。脱离实践的理论是苍白无力的理论,既缺乏对过去的解释力,又缺乏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力,还缺乏对未来的预测力。对高校微信党建的理论研究要以提高党建实效性为中心,以服务党员为根本,注重理论成果在实践中的反馈,一切行之有效、广受好评的部分都应当得到重视,一切玩弄辞藻、故弄玄虚构建缺乏操作性的环节都应当被修订。

总之,我们要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齐头并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高校微信党建平台,使之更加接地气、省力气、有朝气,进而切实提高高校基层党建的实效性。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

[2] 吴倬.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135.

[3] 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35.

[4] 刘建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86.

[责任编辑 熊 伟]

The Role of WeChat in Advancing the Actual Effect of the CPC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NGXiao-dong

(SchoolofMarxism,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iaoning,Ansan114051,China)

In the era of “Internet +”,the CPC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network is a developing trend. The network party construction since the media era is the trend of meeting new requirements. 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CPC party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new concept of having a new form with new media message carrier,which was represented by WeChat that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Chat;party construction;the actual effect

2016-08-28;

2016-11-07

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GXDJ2015-B047);辽宁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改革专项项目(qnjj-2015-17)

孟晓东,男,河北沧州人,辽宁科技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D26

A

2095-770X(2017)03-0131-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3.029

猜你喜欢
党课党员微信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2:38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党课参考(2017年4期)2017-04-14 10:26:40
微信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