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个性”塑造
——以温州商报微信平台“三化”探索为例

2017-03-28 15:35:26邵卢静
传播力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商报个性温州

文/邵卢静

数字时代,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公众媒体还是商业媒体,都十分渴求受众的注意力,都面临这样的尴尬:无限的内容和有限的注意力是一对矛盾体。正如传播学名家詹姆斯·韦伯斯特所言,网络环境中仅存的首要稀缺资源是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

如何突出重围,摆脱同质化困扰,又如何另辟蹊径,成功吸引受众注意力?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六报一网一刊”均开辟了微信平台,做了四个方面的创新探索,甚至形成微信媒体矩阵。温州商报微信公众平台正逐步显现出“商”字特色,形成品牌影响力,凝聚一批粘性较强的粉丝群体。

一、内容制作“垂直化”,勾起用户二次传播意愿

大多数媒体的公众号选择以订阅号的形式,每日定时定量向受众推送信息。但由于微信平台数量较多,对信息选取的偏好较为接近,内容同质化现象随之而来。

在传统纸媒的同质化难题中,温州商报坚持做好“商”字文章,体现商报商味。而在新媒体传播“战役”中,我们依然坚守“商”字特色,在内容产品的制作上,更倾向选择财经服务类题材内容,并向着原创化、垂直化、精品化的方向进行采编制作。这也意味着对一些非财经服务类内容的取舍,势必会“牺牲”一部分点击量,但会逐步形成独有的媒体性格。事实证明,垂直深度的诚意之作,往往能勾起用户二次传播的兴趣。这类产品在阅读效果上,不在于短时段的突然爆发,而是随着传播率的递增而不断增长。

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其他媒体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动态影像呈现、视频动态边框整合等利用视频技术制作的新媒体作品,让用户产生一定的惊喜感,当天点击量过万,但持续传播上有些乏力。温州商报深耕垂直领域,继续围绕“商”字进行策划,推出了《书记、市长,温州这30位温州企业家代表委员有话对您说!》凸显思想性的新媒体作品,派出采编团队用3天时间跟访了参与两会的30位企业家代表,用镜头记录他们最真实的诉求和建议。当天晚上十点推出后,一小时点击量就超1.4万,随后一周内点击量都有所增长,点赞数也不少,很多企业家都参与了转发分享以及进行收藏。

二、碎片信息“栏目化”,用深读“笼络”专业用户

当前,不少公众媒体或商业媒体会录用网络热帖来吸引粉丝,在微信平台创立早期,温州商报也尝试过这些手段,但稳定粉丝基数、提高用户黏性,还需靠更专业精品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黏性,尤其抓紧专业用户群,我们进行了分层与定制自今年6月份起,在微信平台推出特色栏目,如每周日推出的《每周财评》,依据实际需要设置的《健康必读》、《实用百科》、《周末一乐》等,围绕热点话题独家定制的《街访》等。如果说,公众号头条新闻引爆阅读量是基于话题性和黄金展示位的优势,那安排在6-8条位置的特色栏目,还能收获较高的点击量,那就是用户喜好度的真实表现。

以《每周财评》为例,我们将两位资深财经记者推到台前,对一周内本地及周边地区发生的重大财经类新闻,进行回顾和深度评点,聚焦专业用户及其更深层次的需求。此类产品的阅读量较为稳定,用户的转发率和留言量都有一定的保证。

用户对信息的选择,特别是对要转发及分享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期待和想要展示的内容,以获得自尊与社会认同。微信平台内容的分层化和定制化,满足了不同用户对信息的不同需求。

“稳存量”还是“抓增量”,我们希望在保证专业用户不流失的前提下,逐步通过形成自有风格来形成口碑,持续不断地吸引新粉丝的关注。

三、品牌活动“互动化”,与粉丝“贴面”交流

作为温州本地唯一一家财经类媒体,温州商报创办了多个经济界的重大评选活动,如温州经济十大年度人物及十大在外风云温商评选、温州创业青年楷模推选、温州十大创业创新领军人物评选等,前两者都是十年以上的品牌活动;针对互联网环境下涌现的创新创业人群,发起的“新秀”评选活动,如温州品质微商评选、温州网红大赛等。

微信平台的作用,是通过微信投票的方式,实现线上线下O2O互动,带动用户参加的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微信粉丝。当然,在遍地都是微信投票活动的现下,如何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度,也是十分考验新媒体产品制作的功底。所幸我们的评选活动,主角都是自带光环的温商,而他们的创新事迹本身就是卖点,通过一定的页面设计和视觉包装,用户的参与度就比较高。再通过线下的落地宣传活动导入,铁粉带动新粉形成圈层影响。

此前推出的年度人物及在外风云温商微信投票活动,页面访问量达到35万人次,朋友圈分享量达3000次、好友转发量达2700次。而创业青年楷模、网红大赛的页面访问量也分别达到79万和21万人次。

粉丝效应的沟通模式不只是微信投票的互动,近两年,我们也尝试了多元的互动方式,并不断结合新兴技术进行产品的升级改造,比如借助网红直播的方式,将产品在微信平台、直播平台等实施多端互动;开发“e温商”小程序、“温商”АPP等,将新闻产品通过多个窗口更快捷地输送到用户面前。

总之,数字时代,内容产品十分丰裕,传受关系不断刷新,如何认识用户并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是生存在这个时代的媒体不得不深思的课题。我们要做的是迎接风口,不失“个性”。

猜你喜欢
商报个性温州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2年3期)2022-04-20 09:17:06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模具制造(2022年1期)2022-02-23 01:13:30
温州,诗意的黄昏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传媒评论(2018年3期)2018-06-21 08:16:32
报刊图书
传媒(2018年13期)2018-01-24 23:43:45
难忘九二温州行
中国篆刻(2017年6期)2017-07-18 11:09:55
机电商报
南方周末(2016-12-19)2016-12-19 10:47:22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0:36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