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琴塔娜 艾则孜
德国地处中欧,是欧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回顾历史,德国的政治制度可以简分为五大阶段。从公元962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开始,处于封建王朝阶段的罗马帝国一直抱有试图征服欧洲的幻想,四处征战,少受他人侵略,从未有过统一。而公元1356年的“金玺诏书”制度也使王权受制于德意志选候,始终无法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直至依靠普鲁士的强大军事力量打败了法国,才由此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相较于同时期的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统一时间较晚。特别在希特勒时期,纳粹政权使德国在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上经历了更大的波折。随着冷战结束,两德的统一终于使德国迈进了西方民主世界的大门。因此,在封建时期长久的割据状态以及日耳曼民族迁徙中强烈的种族部落意识,使德国最终走向议会制共和制的政治体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也符合民族文化的特性。
作为西欧媒体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邦议会的共和政体决定了德国的媒介制度,一套由媒介所有制,媒介管理体制等方面构成的媒介规范体系。媒介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包括报纸和广播电视两大类,德国的日报以私营占主导地位,报纸市场中不存在政党报刊。唯一持有地方报业出版集团股权的社会民主党派,在新闻方面也起不到太大作用。且各报内容基本相同,只有个别处及地方版面有所差异。
德国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实行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行体制。国家公共广播机构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联盟和德国电视二台承担着主要为公众服务的工作。1991年德国《州际广播协议》中明确规定。各州广播电视机构要充分满足公众表达公共意见的自由,为大众提供信息娱乐服务。
各国的媒介运行系统受到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宏观管理层次看,1945年的德国《基本法》中对新闻出版自由、新闻报道自由和检查制度给予了充分的自由,个人的言论表达和传播自由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在内容层次方面《刑法》中明确规定,宣扬暴力及种族歧视者将被起诉。德国的《反不诚实竞争法》的出台也对媒介管理起到了极大的规范作用。《垄断法》严禁任何媒体垄断市场,要充分保障公平公开的媒体市场以及意见的多元表达。并且德国州际媒体法规定若一家媒介公司下属频道平均年收视率大于30%,则其言论在媒体中占主导地位,此家公司就失去了在全国范围内播出频道的权利。
德国的公私并举双轨制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同时进行的方式,在法律层面对广播电视制定了十分严苛的规章制度。但相较于英国等其他双轨制媒介制度的国家而言,政府的导向作用并不明显,相对较弱。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各广播电视机构拥有自治权,不受政府管制。
在媒介内部的运行管理机制中,德国广播联盟实行社会化领导机制。社会化领导机制中,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理事会必须涉及到每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从而使得其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并在最大程度上禁止政府参与各电台、电视台的经营管理。
而媒介制度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从媒体对政治的作用来讲能够起到维护政治权利的合法性、进行舆论监督、参与政治决策、帮助政府塑造政治文化的作用。德国政坛今年无太大波动,两大政党的更替执政使得选民对总统选举不抱有太大的参与热情。在2009年默克尔与伦斯菲尔德在为七周后的选举进行讨论时,却因一张“我们还有更对可以奉献”的低胸晚装照引起了公众激烈的讨论,增加了公众对于政府公共事务参与的积极性。
德国的报纸市场的发展程度较高,德国日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收入,剩下一小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各自报纸的销售额。因此报纸的销售业绩主要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因此经济形势好则报纸经营状况佳。并且德国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世界性报纸如《世界报》及本土影响力极大的《斯图加特报》在经济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德国没有舆论领导性的报纸,报纸与政府的关系并不密切,新闻专业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行体制的宗旨是为大众服务,政府无权建立广播电视机构。
德国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度决定了德国广播电视实行公私并举双轨制,并且联邦议会的政治体制体现在德国没有一部统一的媒体法,而是把立法权分散在各州。媒体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分散在不同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中进一步保障了德国媒介传播的自由。联邦议会共和制度也保障了新闻的独立性和为公众服务的原则。而媒介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也对德国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1]李良荣著.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第三版).
[2]杜美著.德国文化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德]库特·宗特海默尔.联邦德国政府与政治[M].孙克武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第1版).
[4]Basistexte Öffentliches Recht (2007) Beck Texte Deutsche Taschenbuch Ver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