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茂华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既具有传统艺术的审美属性,又受到诸多技术性因素的制约。既需要学生掌握影视艺术编导技术同时又要具备深厚的艺术审美素养及能力,除此以外,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不可能是靠某一个人的努力便得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的完成需要创作成员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能在影视作品创作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高校的影视艺术专业,特别是一些起步较晚、软硬件配备较薄弱的专业,还未形成成熟、有效的培养模式。一方面是社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则是学校软硬件配置无法跟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背景下学生的多元化学习要求的矛盾。而对于学校和专业自身来说,软、硬件条件的改善又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系列矛盾与困境,使得这一部分学校必须探索出一条既适应当前社会要求又能与自身现实条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如何在硬件条件和环境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尽可能地缩短社会需要及学生需求与自身专业建设之间的差距,对于在编导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来说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义务。
我校影视艺术编导专业成立于2006年,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对影视艺术编导专业来说,它的实践性属性要求其培养的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够马上胜任实际工作。种种矛盾和要求,使得编导专业学生在校时即有实际项目操作经验成为必要。
其次,对于以我校为代表的地方高等院校来说,服务地方既是责任亦是生存之道。随着中国经济和西部经济的发展,成都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我校地理位置与成都中心城区紧邻,再加市属高校所赋予的天然“血缘关系”,使得以项目为基础推动政校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成为以成都大学为代表的地方高校的优势。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有许多成功的服务地方的例子推动了成都大学在服务地方的同时补足了自身不足的资源与教学短板。
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编导专业来说,通过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天然关系,实现专业与地方相关部门的对接,实现互助互利,将对编导专业的教学模式、资源建设、人才队伍搭建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项目式教学能够最大程度打破传统讲授式课堂在实践性专业中的局限。在项目式教学课堂中,学生与老师都是以项目组成员的身份进入项目,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学生的自由度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项目式教学的成功实施,能使学生较早地进入到影视作品实际策划与制作的真正流程中,使学生在交流、创意、策划、制作等方面都得到真正地锻炼。
我校编导专业注重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专业特色上更加注重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创作项目实践相结合,使专业教学与行业结合更为紧密。就目前的培养方案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式还是以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注重知识的体系化与条理性是传统课程式教学模式的优势。这中间也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
首先是媒介技术发展迅速,推动整个媒介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在90年代以前,我们接收信息的媒介还是以广播电视为主,但到21世纪,传统媒介式微,互联网崛起。之后,手机等移动终端几乎取代电脑,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媒介的进步,使得信息的制作方式也必须适应新的媒介要求,如注重视听元素的使用,文字日趋短小精悍、更注重页面的奇观化效果等。这些都对我们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要求。传统的课程教学往往无法及时进行转换培养。其次,传统课程式教学比较注重体系化与学理性,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方面,相对较弱。而编导专业应用性较强,如果不能与市场对接,将难以培养出市场需要的人才。最后,大学因对教师的学历、职称等要求较高,许多业内有经验的技术型老师,往往无法达到学历或职称的要求,无法进入大学课堂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得学校教育理论教育较强而技能教育偏弱。这些状态,都呼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当前,笔者认为进行“项目式”教学,是较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弱点,培养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较好途径。
在当前,对编导专业实施“项目式”教学,主要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成都大学是成都市属唯一高校,近年来,在成都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校园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硬件设施设备建设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5年,在成都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成都大学与成都广播电视台、成都传媒集团等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沟通有无,互助进步。两年来,宣传部协调推动了媒体教师到学校交流教学,将一线知识带入课堂;同时也派遣学校教师到一线媒体挂职锻炼。均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双方可将学校、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各自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建立各个项目组群,带动学生一起参与市场项目的制作,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要借助学界教师和业内教师的联合,但同时更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业界教师更注重市场性,关注市场项目的取得、实施与完成。与学界教师相比,比较缺乏系统的培养学生的方法与坚定的职业责任感(当然不乏优秀的业界教师)。在学生培养的途中,容易出现后继乏力的情况。因此,加强对本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才是实行项目式教学的重要保障。
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虽然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但双方之间更多的还是一种你传我受的关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全面调动。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将会弱化。教师与学生双方是围绕一个项目而建立的战友关系,双方将针对这一项目提供自己最大的智慧与技能。除了在讨论中双方互动式学习之外,参与项目的各方将会自觉将此项目视为自己必要完成的工作之一,会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样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媒介环境迅猛变革的当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其进行补充是较好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