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电影:作为间性文本的影像表达

2017-03-28 22:57
关键词:弹幕文本

贺 滟 波

(1.重庆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2. 北京师范大学 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弹幕电影:作为间性文本的影像表达

贺 滟 波

(1.重庆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重庆 401331;2. 北京师范大学 文艺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弹幕电影,不同于传统电影文本形态,不完全是一种简单的动态影像与文字搭配构成的文本形式,而是在这一整体艺术文本形态中,并置着已完成时态的电影文本和正在进行时态的弹幕文本,是一种间性文本。这种间性文本蕴含了中国诗文评的传统因子,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是吐槽文化、宅文化的变相延伸与显现。弹幕电影的出现与传播,对未来影视剧的创作及影视剧评论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值得警醒与关注。

弹幕电影;影像表达;间性文本

弹幕近两年发展迅猛,从最初的A站、B站到主流视频网站,并逐步延伸到电影电视、户外广告、演唱会移动终端等领域,出现了弹幕广告、弹幕电视、弹幕电影、弹幕演唱会等新型媒介形式,弹幕逐渐从一种技术手段自觉地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弹幕文化。其中,弹幕电影的出现对电影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冲击着人们对观影方式的体验、电影观念的认识等不同层面的看法。这种影响在电影市场中突出地表现为:2014年中国首次尝试了弹幕电影,如《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以下简称为《秦时明月》)《小时代 3》《绣春刀》《单身男女》《飞鱼秀》,电影片方均在公映期间安排了专门的弹幕观影场次,2015年热播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甚至开启全屏弹幕。

这些尝试虽不乏先锋实验的意味,而且主办方、宣传人员的口径说辞也不尽相同,常常以影片营销宣传需要为托词,但是,作为网络ACG文化属性的弹幕从边缘小众文化走入大众文化市场,从虚拟社群空间进入现实影院,这恰恰显示出某种文化症候。故而,本文从研究弹幕电影的文本形态出发,将其与传统的电影文本形态进行对比,以期剖析背后蕴含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据此探明弹幕电影对电影文化传播可能造成的影响。

一、从弹幕视频到弹幕电影

弹幕电影是电影市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影像表达。什么是弹幕电影?弹幕电影与传统电影形态有何差异?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弹幕。

按照弹幕发展的进程来看,弹幕电影始于弹幕视频,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文化形式。弹幕(dan mu),原是军事用语,日本兴起的弹幕射击游戏最先将这一用语引入至ACG(Animation、Comic、Game,即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界,有些动漫网站的评论系统将观众的评论即时地象子弹一样飞过屏幕,效果如同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弹幕。这种评论与动态的视觉影像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即为“弹幕视频”。这一新型视频模式最初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后引入至中国,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弹幕视频网站,如AcFun,bilibili,MioMio,TUCAO.cc,专业性较高,弹幕系统完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AcFun和bilibili,分别被网民称之为A站、B站。除了这些专业化的弹幕视频网站之外,还有部分游戏网站开设视频弹幕频道,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主流视频网站也着手开发此项技术,网友可以自主选择关闭/打开弹幕频道。与此同时,作为网站的延伸与补充,专业化的弹幕视频播放器也方便了弹幕爱好者的选择,网友也可以选择桌面APP自主播放弹幕视频并进行弹幕操作。弹幕的应用逐渐趋向广泛。

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弹幕电影”,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目前国内所见的“弹幕电影”,主要指的是带有弹幕功能的影片,线下影院公开放映的片目,有别于网站提供弹幕功能的在线视频。那么,弹幕电影如何操作呢?我们也需要对此解说一二。以弹幕视频代表网站B站的弹幕视频操作为例,该站实行会员制,多数视频是会员、游客都可以观看,但部分视频才对会员开放。但是,“游客无法发送弹幕”,需要登录或者注册为会员才可享用弹幕功能。一般来说,弹幕操作比较简单,弹幕操作栏就设置在视频的下方,会员或登录之后,可以对当前画面内容随时做出评论,并将评论内容输入专门的指定区域,然后点击“发送”按钮即刻完成弹幕操作。甚至,在发送之前,你还可以对发送弹幕的字号、模式、颜色、发送方向等细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和调整,还可以点击视频右侧的“屏蔽设定”对当前弹幕进行各种设定,形式多样,灵活丰富。弹幕经过上述操作之后,评论在网站后台以数据方式储存,个人发送弹幕的IP与会员ID同时也记录在后台,也就是说,视频上出现的每一条弹幕对应的是发送该弹幕的会员ID或电脑IP。

与弹幕视频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弹幕电影也基本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但是,与弹幕视频稍有不同的是,弹幕电影的视觉呈现效果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比如,作为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弹幕”放映[1]的《秦时明月》专场放映时,将手机短信平台作为弹幕操作发送平台,由于影院手机网络信号较差,观众现场即时发送评论的时间出现了延宕,无法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评论,这一点与弹幕视频的即时显现相比,弹幕电影的初次实验效果欠佳。另外,与弹幕视频还有一处不同,《秦时明月》作为弹幕电影的首次实验,弹幕并没有直接投在电影屏幕上,而是投在影院两侧的墙上,从观看效果来看的话,《秦时明月》的视觉呈现与弹幕视频还略有差别。

《小时代3》《绣春刀》专场放映时,弹幕操作技术相对更接近弹幕视频,片方依托于WiFi互联网技术,将弹幕操作平台设置为网络在线即时发表评论,即观众现场链接WiFi,用手机浏览器打开专用网址,在这一网页内,就可以免费、随意发表评论。与此同时,观众编辑好的评论能够即时地、直接地弹射在电影荧幕上,编辑好的文字即时流动,被后边的评论淹没,与流动的画面交叠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一种新的观影模式、观影体验,这与弹幕视频所造成的视觉效果所差无几。

从《秦时明月》到《小时代3》《绣春刀》,我们会发现,弹幕视频已然从虚拟的互联网空间成功地移植到了实际的影院空间中,成为一种新的影像表达形式——弹幕电影。这一电影形式将一种小众的文化形态逐步扩散为集体的狂欢,成为继3D电影之后引发影院观影模式最重要的变革,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电影文本形态的重构。

二、作为间性文本存在的弹幕电影

本文对弹幕电影的这一理解,主要来自20世纪文学理论的文本间性观念。文本间性(intertextual,即互文性),由巴赫金首次提出,经由克里斯蒂娃的借用与深入发挥,指的是一个艺术文本不仅内在地具有文本间性,而且与其他不同种类的艺术文本等世界上存在着的一切符号文本之间,都外在地存在着广泛的文本间性。文本与文本之间构成种种对话关系,它们构成了弹幕电影的文本间性的结构。我们从文本间性构成的间性文本的观念来看弹幕电影的文本特征,也可以得到一种新的认识,一种深入分析弹幕电影文本的可能性。

相较于传统电影而言,作为一种新的影像表达形式的弹幕电影在其生产、制作、消费、传播等诸多环节均有不同。其中,就文本形式而言,弹幕电影区别于传统电影文本的最大之处在于,它不完全是一种动态影像画面构成的文本形式,而是在这一整体艺术文本形态中,并置着已完成时态的电影文本和正在进行时态的弹幕(文字)文本,它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综合,是一种文本间性的综合,这种综合产生的弹幕电影整体文本是一种间性文本。间性文本实质上是一种对话性文本,一个具体的弹幕电影文本的内部,存在着诸多文本对话的可能性。比如完成式的电影文本与正在进行时的弹幕文本组成了弹幕电影文本的整体构架。从文本间性概念出发认识弹幕电影的话,我们发现,弹幕电影表面上看起来是已完成的电影文本与即时的、滚动的弹幕字幕的综合,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是电影配了大量的文字说明,更有甚者也认为电影画面为观众编辑的文字做注脚,这种观点的出现,并非完全荒唐、不可理喻。但是,基于文本间性观念的理解,我们就会发现,持这些观念的人将电影文本与弹幕文本看作是两个地位不平等的客体,有主次之分,事实上,二者地位是平等的,以平等的姿态展开对话,比如《秦时明月》弹幕电影专场放映时,类似如下的评论一直持续进行,“天明我的爱……”“盖聂大叔的蝴蝶结呢?”“我的女神是少司命!”“小貅貅萌爆啦,求收养!”这些评论都是观众观影过程中的即兴发挥,虽然从内容上来看,其与电影画面主旨毫不关联,但这丝毫不影响观众的接受与互动交流,而且这些不断滚动的文字并非只是漂移的能指。也就是说,电影画面流动与弹幕文字滚动看似作为两条并行相悖、关联度不高的话语体系,甚至没有展开直接的对话,然而,这种对话背后潜藏着一个更深的“潜文本”。这个“潜文本”即是链接起已完成式电影文本与正在进行的弹幕文本的关键点,也是理解弹幕电影这一间性文本的关键所在。

那么,这个“潜文本”是什么?即弹幕文字系统背后所关涉的弹幕文化。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弹幕化”。以B站(哔哩哔哩弹幕网)为例,可以进行“弹幕化”操作的视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日本的ACG视频;第二种是网友分享的适合吐槽的视频、音频,其中,视频内容为主,音频较少,也就是说,弹幕可以表现为视觉化的文字形态,也包含听觉化的声音,但以前者为主;第三种是对已有视频节目进行重新拼贴、戏仿、组合、恶搞,此外,网友运用各种软件制作成特效音频、二维/三维动画。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弹幕功能主要适用于轻松娱乐、恶搞吐槽的动漫、游戏类视频中。所以,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弹幕电影基本呈现为此种风格:动画或者轻松娱乐的电影。总体来说,限于各个方面的原因,能够弹幕化的电影数量比较少。

其次,弹幕电影观众的主体预设为:ACG群体、90后所代表的整个青少年群体。《秦时明月》导演沈乐平明确表示,90后观众“边弹幕边看电影不是难事”[2]。该片弹幕现场观众主体近六成集中于30岁以下人群[3];《小时代3》的市场目标群定位更精细,“18-25岁、单身、屌丝”。弹幕电影之前身——弹幕网站的高使用率人群集中于一个群体:御宅族。这些人通常是ACG的爱好者,喜欢宅在家里、足不出户,甚至在弹幕网站出现之前,特定的字幕组、贴吧、论坛的某些频道和版块,都是御宅族的聚居之地。弹幕网站的出现整合上述资源,比如,字幕组提供片源和翻译,视频分享网站提供存储空间,贴吧和BBS论坛的评论与视频中的弹幕互相耦合,这使御宅族群体的网络沟通链条完整、及时。

另外,弹幕电影屏幕上不断滚动、随意发挥评论性的文字,不仅仅源于传播者“御宅族”身份的延伸,更是继传统评论文化——吐槽文化之后的一种新型表达形态。中国传统诗文评文化传统中,出现了一大批点评类的经典著作,如脂砚斋点评《红楼梦》,金圣叹点评《水浒传》。脂砚斋、金圣叹将个人内心的看法以文字形式批注在正文旁边,弹幕文字与之有类似之处。然而,在后工业时代,弹幕文化吸收的资源除了中国本土的传统因素之外,还有伴随互联网技术不断革新而发展的形式变化。互联网初期发展,BBS论坛、QQ、水军等群体集中于某一文章、新闻等信息之下,发帖、留言、互动交流;稍后,微博、博客等平台的出现,受众参与的程度更高,发言、转载、相互吐槽、点评,这些发言交流主要集中于某一部落之中,属于小范围的对话;这些评论或吐槽通常是滞后性的,即网友或者在观看完电影之后,在某一部落群体中吐槽、交流,或者一方现场观影,直接将评论发在某一圈中,作为一种事后的评论,其实与影院放映的电影本身并不会构成一种整体观影效果。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WiFi网络等技术手段催生出弹幕电影形式,观众再一次部落化,观众观看电影与评论电影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直接发表对影片的赞叹或批评,形成现场直播互动的效果。当一条弹幕从右向左飘过时,每个观众内心的吐槽点都被表达出来了,在场的观影者们瞬间成为一个互动群体,形成了“吐槽—可视化/弹幕刺激—脑补—更多槽点”的持续运转[4]。

三、弹幕电影对影视剧发展的影响

弹幕电影作为一种间性文本,电影文本与在场观众即时发送的弹幕文本之间展开了一种对话。这样一种新型的影像表达形式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出现的,相反其背后蕴含了中国诗文评的传统因子,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是吐槽文化、宅文化的变相延伸与显现。就目前情况来看,弹幕电影的数量还较少,还没有形成某种气候,还无法与电影市场的主流形态相抗衡,但是,我们有理由做出预测与警醒,弹幕电影的来袭必然对电影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首先,弹幕电影影响影视剧创作。“弹幕在无形中构成了另一个即时的、全新的屏幕,并且覆盖于网剧屏幕之上。如今弹幕在网剧的拍摄、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很多网剧在开拍之初就非常注重‘弹幕思维’,剧组会关心网民如何评论、吐槽,编剧也会根据网民的弹幕来更改剧情下一步的发展,可见弹幕对网剧的意义已经上升到了新高度。”[5]比如2015年热播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因其简陋的服装布景而遭到网友的集体吐槽,引发了一千万条的“弹幕评论”,这使网络剧创作方意识到弹幕背后强大的传播力量,从这些弹幕评论中,主创者了解观众的意见和看法,甚至在之后网剧的创作中吸收了这些意见。比如,作品播出时,主办方会自己先打一遍“弹幕”,然后观察观众是否跟进,预先设置的槽点是否会引发观众一轮接一轮的相继“弹幕”,这为下一集修改、剪辑提供了方向。与此同时,主创者还会根据弹幕评论修改故事走向,按照观众提出的意见,设置多个版本,让观众自行挑选;主创者还会根据观众需要定制“弹幕高频词”,为后续宣传做准备。总之,弹幕这一方式的引进,将观众拉进作品中,共同参与作品的制作、宣传、传播整个进程,观众不单单是观看者,其实也间接地充当了多种角色。

弹幕对影视剧创作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由于弹幕这一功能的应用与实现,观众对弹幕的热衷,容易使部分影视剧创作者走入另一个方向,即不重视影视剧文本质量(如剧本、台词、演员表演、场景布置、动作指导等等),而将精力致力于构造“槽点”以博得观众的眼球和吸引力,甚至认为剧作“能被吐槽就成功了一半”,从而有可能出现一大批缺乏文化底蕴的雷剧、恶搞剧、色情剧、低俗剧,这些剧大肆泛滥的话,就不仅仅影响一部影视作品本身的叙事走向、故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还会对影视剧市场构成一种恶性的、低俗的竞争。

另外,弹幕电影的出现颠覆了影视剧评论。通过弹幕,影院观众可以即时对电影剧情、人物设置、服装道具、甚至与电影毫无关系的内容进行实时评论,这种观影方式改变了传统受众对影视剧的被动接受方式,使创作者与观众置于平等的位置展开“对话”,使传统观影的沉浸式体验逐渐为喧闹的集体性狂欢所替代,形成一个全民文艺评论体系网络。但是,从《秦时明月》《小时代3》《绣春刀》等几部弹幕电影来看,这些弹幕评论更多的是观众的一种情绪化的表达,关注点无非是“男主”长相、“女主”着装、甚至是毫无意义的一排“哈”字飘过,这些即兴发挥的评论不再关注电影画面是否精致,不再关注电影叙事是否缜密连贯、富有逻辑,不再关注人物表演是否得当,只是单纯的、以自己的经历对作品进行解构和重写,不去深度解读、不去系统化解读,而趋向随意发挥的浅解读、轻松的插科打诨式的戏谑。由此,传统严肃的文艺评论在弹幕电影中被颠覆,并重构为后现代集体狂欢式的“吐槽”与“口水战”。

弹幕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影像表达形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动态影像画面与文字搭配构成的文本形式,而是在这一整体艺术文本形态中,并置着已完成时态的电影文本和正在进行时态的弹幕文本,是一种文本间性的综合,这种综合产生的弹幕电影整体文本是一种间性文本。这种间性文本并不是无中生有、凭空出现的,相反其背后蕴含了中国诗文评的传统因子,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是吐槽文化、宅文化的变相延伸与显现。弹幕电影的出现与传播,对未来影视剧的创作及影视剧评论造成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值得警醒与关注。

[1]《秦时明月》千人弹幕场 创新观影模式[EB/OL].http://ent.sina.com.cn/m/c/2014-08-03/16454185404.shtml.

[2] 余姝,张玉瑶.“弹幕电影”有什么好?可以吐槽,可以把妹![N].羊城晚报,2014-08-06.

[3] 数太奇发布大数据 预测“弹幕”未来[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xfly/2014-08-31/content_12294435.html.

[4] 金元浦.什么是“弹幕”的明天[J].上海艺术评论,2016,(2).

[5] 付晓岚.大IP、弹幕如何助力网络[J].上海艺术评论,2016,(2).

[责任编辑:朱丕智]

Barrage Movie:As Image Expression of Intertext

He Yanbo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enter for Art and Literature Studi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Barrage movie, are different traditional film text, which are not one made up of dynamic image and word, but are both constructed of perfected movie and barraging text—intertext. Intertext not only are related to traditional factors of Chinese poetry criticism, but also are new form in varying stage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earance of Tucao culture or Otaku culture. In a word, the prevalence of Barrage movie will influence on TV drama creation and review.

barrage movie; image expression; intertextual

2017-02-29

贺滟波(1987-),女,山西大同人,文学博士,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与批评、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化语境中新世纪以来的文艺审美实践研究”(13BZW027)。

J90

A

1673—0429(2017)03—0095—05

猜你喜欢
弹幕文本
HOLLOW COMFORT
“弹幕”防御大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拜托了,弹幕君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弹幕小能手养成攻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