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炳义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在生活中寻找教育,为了生活而进行教育。[1]”语文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是中小学基础课程之一。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向孩子们教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致力于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这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采用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因此,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让他们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能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有助于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是语文教学回归真实的有效途径。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将课堂作为教学依托,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教学中,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传统的教学环境由黑板、墙壁、桌椅组成,缺少温馨的氛围,也缺乏利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环境。因此,语文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语文教学更舒适、温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交流。比如,在教学《荷花》、《燕子》等课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将教室装扮得更富有生活气息,或者展示相关实物,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观看荷花,寻找燕子。这既能让孩子们放松身心,也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学习。此外,教材中部分课文内容,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对这些内容很陌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围绕教材内容积极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生活化的情境能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也能将语文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再现生活场景,让小学生获得更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2]。同时,还能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知生活,更加热爱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努力把情境教学与生活化教学融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声光电的优势,能用声音、图片、文字、视频将复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全新的感官刺激。我们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样能给学生一种新的学习上的享受,也能降低教学难度。
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原因,笔者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在火车轰鸣声中一列有着两个火车头的列车向东北方向前进,可见一个车头在推,一个车头在拉。在经过青龙桥的时候需要经过“人”字形岔道口,此时,先前推的火车变为拉,而拉的火车变成推。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就能明白为何要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为了解决列车爬坡的问题。这直接解决了教学难点,也能让学生对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产生敬佩之情。
所谓“实践出真知”,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注重教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获得成长[3]。比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对我们地球生态环境的关注。同时,在课后也能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感知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可安排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类自然资源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了解人类对资源的无尽索取,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从而让学生明白保护地球的意义。此外,在生活化教学逐步深入的同时,教师可筛选一些与生活贴近的题目作为写作题目,让学生写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比如,让孩子种下一颗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写一篇体会在课堂上汇报,让其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开展上述生活化的教学实践,能让小学生在课后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使自身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树立起生活化教学的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将语文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1]于红霞.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读写算,2014,37(20):419-419.
[2]措姬.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大观周刊,2013,25(6):152-152.
[3]谢颖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19(2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