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龙,张发勤
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研究
——基于经典创业模型要素的视角
刘新龙,张发勤
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自创业教育产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相关教育的缺失直接导致大学生创业缺乏正义感和诚实守信等伦理意识。目前学界对于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研究虽已起步,但对于创业伦理教育的内涵、特点、机制及运用实施等核心内容都莫衷一是。透过经典创业模型要素的视角来对经典创业模型要素与伦理的关系进行剖析,高校创业教育新的伦理目标要求得以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高校应当建立系统化的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经典创业模型
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一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创业素质的要求,其宗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1]77创业教育关注的是能使学生在创建企业、拓展企业业务、设计创业型组织中,能够有相应的创新意识和技能;[2]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比较成熟的主要包括:清华大学的深度聚焦教育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课堂扩展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的实体体验教育模式、温州大学的岗位创业教育模式等等。无论何种定义和模式,高校创业教育都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创业伦理的重视与研究,存在重技能轻德性、重经济轻伦理、重获取轻责任、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创业领域出现了单纯谋利的动机和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为了牟利不择手段,以超经济的手段获取经济利益,以失范的经济行为获得经济利益,靠对劳动者的无情掠夺获得财富。大学生作为未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不能只注重成为成功的“经济人”,而忽视了成为一名“诚信的人”“正义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德性的人”。所以,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应当成为当前及日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课题。
对于什么是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谢志远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是指在校大学生创业所遵循的伦理原则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包括创业精神、创业价值观和创业人格。[3]荆波认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是指在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价值观和创业人格的塑造与培养,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造力,能够适应创业环境,逐步成长为自主创业的优秀人才。[4]李瑞卿等人认为利益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的核心内容即是调整利益关系。这种调整诉诸于人们的创业行为,形成创业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就是创业伦理。研究这种道德规范的来源、内容、依据,及其对人们创业行为影响过程的学问,就是创业伦理学。[5]此外关于大学生创业道德教育的界定也有涉及:大学生创业道德教育是高等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针对性开展的德育教育,它以在校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创业道德知识为教育内容,是有计划、有组织开展道德知识和道德经验传授的道德教育实践。[6]我们在借鉴已有观点的基础上将大学生的创业伦理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按照社会经济和个体发展需要,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技能教育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对其施加伦理、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伦理决策水平,使其具备正义的创业动机、创业理念和创业行为,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创业者的教育活动。
为了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所要关注的研究要素或维度,我们初步以经典创业模型为研究依据和维度。所谓经典创业模型,主要是指在创业学领域当中产生深远影响的经典的创业模型,通过比较和总结,概括其共性和差异性,以期为我们研究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提供一个系统的全新视角。创业学中比较著名的创业模型主要包括:蒂蒙斯创业模型、威克姆创业模型、加纳创业模型、萨尔曼创业模型和克里斯安创业模型等。通过对这些创业模型比较和总结,以及对于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伦理应当包含创业者伦理、创业机会与资源、创业组织形式、创业环境四个要素。
(一)创业者伦理
创业者伦理是创业伦理重点关注的问题。初创者在创业时会出现和面临各种伦理冲突或现实问题,如:资源的稀缺、环境和制度的不确定性、创业团队的磨合、创业风险的掌控、制度的完善以及竞争的压力等等。创业者作为伦理载体和利益相关者,他们在追求个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时,在利益面前能否坚守伦理规范,这就需要做出果断的伦理决策。伦理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创业活动的信息不对称性、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何优先排序、创业者的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冲突等等。[7]2初创者在创业时企业规模较小,承担风险能力较弱,信息资源匮乏,他们会把重心放在企业或个人的利益上,试图保证个人利益最大化,关注自身的经济责任,而不会去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伦理责任,甚至牺牲他人利益、违背正义和诚信等伦理原则。国外有专家认为造成这种创业者伦理差异性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创业者本身的特质这一主观因素和初创小企业的天然特性这一客观因素。首先,创业者本身的特质指的是创业者是否具备想象力、创造力、新奇性和敏感性等特质,这些是决定创业者伦理决策的关键要素。[7]2-3初创者是否具备这些能力直接决定了其伦理决策的水平,决定了创业者在面对各种财务、管理和社会等风险时能否做出正确的伦理判断和决策,从而有效克服风险和规避违规失德行为。初创者的这些特质造就的高伦理决策水平,有助于克服其创业认知偏见和行动偏好,有助于初创者的创业成功和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其次,初创企业的天然特质也决定着创业者伦理决策的差异性。初创小企业的天然特性是指初创企业较之于大型的成熟企业,有其本源的弱势和不成熟性。初创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相对简单,企业的发展决策大部分以创业者本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成熟的大企业职业经理的伦理决策往往不能由自己个人全权决定。再加上初创企业规模较小,资源匮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很难避免创业者为获取个人利益规避高成本风险而做出不负责任的伦理选择。
(二)创业机会、资源与伦理
美国创业教育之父蒂蒙斯说过,创业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商机问题,创业来源于对机会的识别和筛选,创业过程也是由商机驱动的。市场需求的不平衡是衡量商机的关键因素,但商机的来源识别、筛选、评估和开发都会涉及到伦理问题,这点长期被人们所忽视。商机的识别与筛选不能仅仅关注技术和商业的标准,还要关注其伦理规范和价值诉求。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突破性技术不断涌现,会不断创造新的创业机会,但创新往往会产生一种“创造性破坏”,在打破旧有技术的同时也颠覆了人们的伦理认知和价值规范,造成一种创新的悖论。正如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在2017首科新年论坛所指出的:科技创新实现了人工智能,提高了生产力,解放了人,但科技对劳动替代的同时,使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它又排挤人,造成了去人性化的客观结果。 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一种创新的悖论,创新的同时忽视了以人为本的这一伦理维度。忽视以人为本的企业必然对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引起社会对该企业社会责任的质疑。所以,初创企业要想合理评估和把握商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服务的同时,还要依赖于建立自己的认知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提升社会认可度,在推进创新的同时,注重就业的关联度和就业门槛,构建人本化的创新创业模式。
资源匮乏一直是初创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里的资源包括资金、管理资源、制度资源、社会资源等等。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获得更多资源使其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做出一些违反伦理和道德的事情,会歪曲事实或者是说一些“善意的谎言”,一直游走在制度和传统的边界,但是并不违法。正如蒂蒙斯所言:“商业道德不能以社会道德标准来衡量;它更适合以纸牌游戏中的道德来解释。个人道德和商业道德常常是不和谐的,只有通过协商或让步才能解决问题。”[8]222所以,社会的普遍伦理道德在缺乏资源的初创企业面前往往显得异常脆弱。
(三)创业组织形式与伦理
根据企业是否以盈利为根本目标来划分,创业组织形式可划分为商业创业和社会创业。传统的观点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创业与伦理是对立的或者是无关的,经济理性决定着企业要想盈利就不能顾及道德与伦理,为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应该不择手段,只要不违法,怎么做都行。但是这样的企业和人性忽视了它们的伦理责任和社会义务,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创业的短命或失败。所以,我们要追求道德伦理与利益追求的平衡化,精心呵护创业的伦理诉求,既要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也要兼顾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伦理目标。正如蒂蒙斯所说“创业者在如何解决道德问题时,非常有可能要牵涉到对各方的义务,包括客户、雇员、股民、家庭、合伙人、他本人,或这些人的组合等,要在道德框架和常规做法之间寻找平衡点就如同走钢丝那样必须十分小心。”[8]226所以,目前在创业领域中“创业研究呈现出‘绿色化’的趋势,即创业研究开始兼顾经济目标与社会环境福利的多重诉求,实现创业与伦理融合的新价值创造活动,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实现更广泛社会领域的健康发展。”[9]
(四)创业环境与伦理
这里的创业环境包括宏观的法制和政治等环境、中观的资源和创新等环境、微观的管理和制度等环境。“创业者是否以合乎伦理的方式开展创业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环境中游戏规则的激励机制。”[7]4初创者的成功依赖于完善的市场“游戏规则”和创业环境,依赖于坚守若干伦理原则的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法制和管理的失范必然导致创业环境中伦理的缺失,例如制度和法规对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对其他人产生的歧视性与非公正性、有组织的犯罪、权力寻租、违规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创业环境中伦理道德的缺失;反过来,创业者的破坏性的创新力量也会改变社会的价值认知、伦理标准以及社会规范和制度的演进,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与其要求初创者约束自己,提升自身的伦理素养,不如改变游戏规则,创新和完善制度,创造正义、公平、诚信的创业环境,才能更好的构建友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生态,驱动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创业中的主要因素与伦理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创业者在创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伦理的观照。各种各样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最终不利于创业的成功和经济的发展。创业大学生在面对如此复杂的伦理困境时,具备智慧的伦理决策水平至关重要。但是现实情况并不理想,大学生伦理决策能力较低,伦理缺失现象仍较为突出。在权利与义务之间、利己与利他之间、义与利之间、人与物之间、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诚信与失信之间还难以取舍和判断。因此,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亟待开展。
(一)培养大学生的伦理特质
蒂蒙斯认为商业道德或伦理是能传授的,也是应该被传授的,伦理和道德课的作用“不是改造罪犯,而是要使年轻人也有一种正直感,并试图使他们把商业决策与道德联系起来。”[8]224高校应该培养年轻人具备想象力、创造力、新奇性和敏感性等特质,这些特质的形成依赖于对伦理原则的坚守和实践,这些原则包括集体主义、义利统一、以人为本、职业良心、诚实守信、善的竞争等等,美国马里恩实验室创始人考夫曼曾提出要想达到创业辉煌务必坚守三条黄金原则:待人如待己;与人共享财富;回报社会。高校创业教育要始终坚持这些伦理原则,培养大学生具备这些伦理特质,最终把大学生培养成有为的“经济人”的同时,也把其培养成正义的人、诚信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德性的人。只有这样,大学生在创业时,即使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先天不足,“如果能够突破狭隘的利己主义思维,转而追求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双赢思维,则可能变‘新进入缺陷’为‘新进入优势’。”[7]5
(二)结合专业,构架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课程体系
提升伦理决策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和伦理教育的要求,也是专业教育的要求 。高校既要把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设置成专业课程,又要融入其他专业的教学实践:学工商专业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其商业创业伦理;学科技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其科技创业伦理;学医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其医疗创业方面的伦理;学师范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其办学方面的创业伦理;此外,学新闻的、学法律的、学农业的等等,都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业伦理教育,把伦理课程贯穿专业学习的各门课程之中,从而提高伦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伦理决策水平。此外,还应该加强基础伦理理论的学习、创业实践案例和创业故事的学习、公益事业和慈善文化的学习等等,这些都有利于使大学生创业体现公益性和社会性,而不仅仅是获取利益。当然,重构课程体系的同时必然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以往的说教式的灌输,更应该采取角色扮演、情景分析、案例分析、主题辩论等体验式学习方法,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10]
(三)加强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师资建设
教师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不仅传授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创业大学生的创业伦理和创业道德规范,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道德和伦理要求,要求高校教师具备丰富的创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掌握娴熟的创业伦理教育的方式方法。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只关注创业技能、知识的培养和商机的识别,教育者大多是辅导员、行政人员或者是专业教师,而把道德伦理观的教育交给了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通过思政课形式进行传授,造成结果是:“在创业教育方面,创业教育沦为企业主的早期培养环节;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经济至上主义将会侵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1]78所以,高校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既要求其教师个人具备创业伦理的教学智慧,也要加强创业教育整体教学团队的建设,加强“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强化师资力量培训,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学历的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四)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伦理发展生态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过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又称环境生态模式理论,指出了环境对于个体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由四个相互镶嵌、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子系统组成,分别是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观系统、宏观系统。大学生处在学校、家庭、朋友、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各类系统之中。大学生的创业伦理及其行为会受到来自各种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各个系统之间的伦理道德的不和谐会作用在创业者身上,例如商业伦理与社会伦理会产生矛盾,市场游戏规则的伦理缺失等等,都会使创业者产生伦理冲突,所以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维一体的伦理发展生态系统,对创业者产生一致的伦理要求至关重要。创业者所处的创业伦理大环境的培育依赖于政府及社会的人文关怀和制度创新,才能更好的保护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创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者所处的学校伦理环境的培育依赖于将创业精神和创业道德融入校园文化、融入办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大学生创业者所处的家庭伦理环境的培育依赖家庭教育由知识本位、学历本位向素质本位、人格本位的转变,形成健全创业人格,从而构建出三维一体的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的发展生态系统。
[1] 孟新,胡汉辉.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伦理审读[J].阅江学刊,2016(1).
[2] 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Enterprise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uidance for UK 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s[R].QAA,2012-07.
[3] 谢志远,刘元禄,夏春雨,等.大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培养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1):146.
[4] 荆波.大学生创业伦理教育浅探[J].中国职工教育,2012(16):19.
[5] 李瑞卿,梁妙荣,马隽戎.创业伦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9):28.
[6] 卢长彤.大学生创业道德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4:8.
[7] 尹珏林,薛红志,张玉利.创业伦理研究:现状评价与未来趋势[J].科学管理研究,2010(1).
[8] 杰弗里·蒂蒙,小斯蒂芬·斯皮内利.创业学[M].周伟民,吕长春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9] 李华晶,张玉利,郑娟.情景与融合:创业与伦理关系研究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14(7):155.
[10] 王义明.亟待开展的高校创业伦理教育[J].创新创业教育,2011(5):14.
责任编辑:李应青
G647
:A
:1673-1794(2017)04-0085-04
刘新龙,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哲学;张发勤,滁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安徽 滁州 239000)。
滁州学院科研项目(2015SZ04);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5ckjh100)
201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