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无手机课堂”创建优良学风

2017-03-28 19:22
传播与版权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风班级大学生

戴 颖

依托“无手机课堂”创建优良学风

戴 颖

随着4G 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大学生人手一部的必需品。大学生把手机带进了课堂,在课堂上玩手机成了大学课堂教学和管理的难点。因此,倡导“无手机课堂”势在必行,这是课堂本质的回归,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情感价值的回归。通过分析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倡导“无手机课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提出创建“无手机课堂”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无手机;课堂;学风

[作者] 戴颖,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讲师。

根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随着手机功能的进一步研发以及手机APP的广泛推广,手机成为大学生通讯、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然而,手机在带给大学生极大便利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逐渐凸显。大学生把手机带进了课堂,“玩手机”成了课堂的常态。课堂已由以往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变成现如今的“QQ声,游戏声,短信声,声声不息”,这不仅破坏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

(一)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社交,获取满足感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没有了高中时期的明确目标,没有了老师家长的高度关注,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加之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新同学的陌生,手机则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大学生们利用手机发短信、写心情、发空间、发微博,刷朋友圈、互相评论,通过手机他们与老朋友们交流,通过手机他们获得了新朋友们的关注。手机减少了大学生现实中人际交往贫乏的紧张感,使他们在虚拟世界中获得存在感和认同感。长此以往,“玩手机”成了一种习惯,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一旦离开手机,大学生们就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不自在。因此时常出现大学生在课堂上习惯性地、不自觉地拿出手机进行社交的情况。

(二)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娱乐,获取成就感

大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由于课业没有过多的压力减轻逐步放任自己,甚至沉迷网络。大把时间投入网络、游戏后将直接导致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下课无法主动学习、完成作业,久而久之就出现跟不上学习进度、无法完成课后作业、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等情况。由于不良习惯的养成和理性控制意识的缺乏,大学生在学业上的挫败感更导致了恶性循环,他们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看网络小说、听在线音乐等途径来填补学习上未能获得的成就感与优越感。

(三)课堂上利用手机进行学习,获取充实感

一部分学生利用手机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现场寻求解决措施,或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一部分学生认为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步入社会后的自己用处不大,课堂上吸收不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所以就在课堂上利用手机浏览“订阅号”“手机报”等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另一部分同学由于跟不上所学的课程,在课堂上不动脑思考,利用手机查找问题和作业的答案,直接套用,走捷径。

除此之外,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缺乏趣味和互动等,在无形之中就滋长了学生对玩手机的渴望。同时,教师对于课堂管理较为宽松,对于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没有过多限制,也助长了课堂使用手机的风气。

二、“无手机课堂”的内涵

倡导“无手机课堂”势在必行。无手机课堂,并不是将手机收起来或藏起来,手机可以让学生自行保管或放在指定位置,如遇到特殊或紧急情况时依然可以使用,但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等)或公共学习场所(自习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应当将手机等电子设备主动静音或关闭,不能出现手机铃声或使用手机发短信、打电话、玩游戏、看小说等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违规行为。

三、倡导“无手机课堂”的意义

(一)课堂本质的回归

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的重要场所,有序的课堂秩序是创建优良学风的基础。古人云:“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优良的学风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优良的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气质,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现如今手机变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三者”,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听课的效率,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激情。因此,讲秩序,远离手机,倡导“无手机课堂”,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课堂本质的回归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统文化的回归

我们生活在一个每天信息扑面而来的浮躁的时代,刷微信、刷微博,刷朋友圈,人们享用着各种快餐文化。大学生们更是在“先定一个小目标吧,先挣一个亿”“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哭”等热门词汇中赶集似得汲取信息,生怕错过点什么。但沉下心去想,每天接受各样的资讯,最后留下了什么?现在又有多少个大学生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耐心地去学习和阅读一本厚厚的书?倡导“无手机课堂”,重新燃起大学生对知识的兴致与渴望,培养大学生的耐心和定力,使传统文化得以回归。

(三)情感价值的回归

手机网络的世界是一个间接的、跨区域的虚拟的世界,大学生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塑造了理想的自我,得到了精神的慰藉。然而,一旦走出了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低头族”们往往会陷入人际交往的“黑洞”中,社交恐惧症滋长,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冷漠。同时,大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出现了“老师在讲课,而学生在看手机”这样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这给课堂中师生的融洽关系挖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坑。

因此,倡导“无手机课堂”,在课堂上关机或静音,让手机保持安静,体现了大学生的良好的素质和修养,是对授课老师及其他听课学生的最起码的尊重,更是对现代文明礼仪的风范和底蕴的培养。倡导“无手机课堂”,是课堂本质的回归,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更是情感价值的回归。

四、创建“无手机课堂”的对策与建议

(一)鼓励班级申报“无手机课堂”试点班级

每学期开学初,积极鼓励各班级申报“创建无手机课堂”试点班级,通过班委、党员等骨干力量在班级里面宣传“无手机课堂”的重要意义,鼓励每一位同学签署“无手机课堂”承诺书,若班级成员均承诺主动参与到“无手机课堂”的活动中,则该试点班级申报成功。其实大部分学生是能管好自己的,“无手机课堂”是为了帮助那些自控能力不强的同学,因为玩手机玩过了头就是被手机玩了,“无手机课堂”是利用集体的力量帮助这些同学摆脱手机的困扰,所以这是乐于助人的体现。

(二)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和引导

创建“无手机课堂”,需要任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在课堂上,任课老师要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提醒学生应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关闭,自行保管或存放在指定位置,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规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如在上课期间发现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应该及时提醒制止,下课后让学生填写“违规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登记表”,及时交至本年级辅导员处,与辅导员配合教育引导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要对学生强化课堂上不得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纪律教育,经常性地巡查课堂,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对课堂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应及时制止、教育和处理。

(三)积极开展“无手机课堂”的评比活动

每学期期末开展“无手机课堂”的评比活动,统计汇总本学期各班级“创建无手机课堂”的违规情况,如一学期内在试点班级没有发现在课堂上有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违规行为的,将给予该试点班级奖金奖励并分发“无手机课堂”先进集体的荣誉证书。根据统计出来的违规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每个等级对于一个学期的违规数量都有相应的限制),按照等级给予相应的奖金奖励,并给所在班级的每个成员在年度综合测评时奖励相应的思想品德分。

(四)定期召开“创建无手机课堂”专题研讨会

各班级、各年级和学院要定期召开“无手机课堂”专题研讨会,分析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类型和原因,研究工作对策。理性教育比机械地执行规定更能使学生接受,因此在执行“无手机课堂”方案时,作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多一些循循善诱的理性教育,少一些简单粗暴地执行规定,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学院每学年定期召开学风建设动员会、学风建设座谈会和学风建设表彰大会,传递和交流一些新的、好的做法,表彰各类学习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五)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而借助玩手机打发时间。因此,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也是倡导“无手机课堂”的重要举措。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上课,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课程安排和课堂实际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不会因为课堂枯燥、无聊而玩手机,同时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实践技能。

(六)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学院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有针对性的科学使用手机论坛,到学生感兴趣的专业讲座,再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等,让学生从手机的“虚拟世界”中跳出来,积极与老师交流、与同学沟通,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能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使用手机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失落感和孤独感,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憧憬未来,学生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的良好的科学使用手机的习惯,从而保证“无手机课堂”的顺利实施。

要使得“无手机课堂”真正起到作用而不流于形式,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形成合力。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科学合理且以人为本的制度是创建“无手机课堂”的关键;教师应加强对课堂情况的监管,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监督和引导,另一方面提高教学水平,采用新颖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应自觉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把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学习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2]张健.大学生课堂手机控现象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3(29).

[3]王太明.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与干预机制研究[J].黑河学刊,2015(9).

[4]陈名琛.“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主题活动综述[J].教育探究,2015,4(10).

[5]刘金荣.高校学生课堂手机上网行为矫正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11).

猜你喜欢
学风班级大学生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