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厌学行为成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2017-03-28 15:22张博闻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家长

张博闻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中职学生厌学行为成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张博闻

(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中职学生厌学行为产生的原因,基本上是由学生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构成的结果。通过总结,有所针对的提出如:学生自助,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家校互助,积极发挥家校合作的功效;社会协助,扭转陈旧观念,创设良好环境等应对策略,希冀能够起到有效缓解中职学生厌学行为的良好作用,促进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职学生;厌学;成因;策略

厌学行为作为一种消极学习行为方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群体中一直都占有较高比例。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强调务必要“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1]长期以来,厌学行为一直是中职院校备受困扰的问题。居高不下的厌学比例使得中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因此,如何有效完善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学生厌学行为,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厌学行为的概念

有的学者认为“厌学行为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2]还有的学者认为“‘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是对学习产生的一种厌恶、反感、憎恨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3]在我国,约有33%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厌恶学习的心理状态,有厌学行为的学生一般表现出以下特征:课堂情绪低落,丧失内在驱动力以及学习积极性,上课时没精打采精神,即便处于安静的学习环境中也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缺乏自信心,自我效能感低,遇到挫折总是会采取逃避或是视而不见的消极态度;对父母的询问置之不理,与父母、教师及同学之间缺少交流沟通。[4]

二、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因素:“破罐破摔”从而“放飞自我”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学习能力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大部分学生进入中职是由于升学希望渺茫,通常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并且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不了解。因为在挑选专业方面,基本上是以服从家长为主,致使较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为父母所学。另外,自我效能感低,心理状况不良也是中职学生群体的一大共性特征。中职学校学生存有严重的自卑感,他们通常会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久而久之使他们对自己产生了一种自我暗示,认为自己本来就是被升学大军所淘汰的底层学生,拥有“差生”的头衔在所难免。自信心的缺失以及自我否定等问题的出现,会逐步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厌学行为随之产生。

(二)家庭因素:“望子成龙”转向“怒其不争”

家庭期望过高导致学生低成就动机或逆反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一直深埋在中国众多家长的心中。然而对于那些中职学生家长而言,上中职就等同于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在较多负面舆论压力的围困下,家长虽对于自己的孩子就读中职学校心存不满,但面对现实却又无可奈何。很多家长因此经常在子女面前表现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情绪,并且对子女的学习不抱希望,只求能够安心毕业即可。长期处于这种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中并缺失必要的家庭温暖的学生,容易产生一种被父母所遗忘忽视的错觉,没有适当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动力,也就无法产生较高的成就动机。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加剧形成逆反心理速度,对家长和老师苦口婆心的劝阻基本上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不仅不接受善意的规劝,反而一意孤行,执意要和家长、老师对着干,有的中职学生更是把顶撞家长、老师作为冲破“枷锁”的一种手段。

(三)学校因素:“以生为本”变味“以升为本”

对普通中学管理模式的生搬硬照使中职学校饱受诟病。学校将学生成绩与教师晋职、晋级、评先、考核挂钩,为谋个人利益,在统考、抽考、教考分离,甚至自教自考等监考时,有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学生舞弊;有的名目监考,实在监视巡视员,助学生舞弊;有的干脆给学生答题,教学生舞弊。[5]教师授课一味灌输,与学生缺乏良性互动,对于指导学生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意见。“以生为本”早已变味成“以升为本”。在这种混乱不堪的管理模式下,会让有的学生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认为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试去作弊,最后的成绩依然会合格;反之,平时踏实恳干的学生会因此减少刻苦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久了,也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认为学与不学两者结果并无差异;还有的学生偏科十分严重,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里的数学和英语和德育课程向来受学生欢迎程度都比较低,因此也不少学生在上这几门课程时都是敷衍了事,或逃课、旷课,只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中认真听课。

(四)社会因素:“重理轻实”引发“谈职色变”

回顾过去,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虽有条不紊。但纵观当下,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并未得到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被蔑视的现象仍较突出。现如今,毕业生如想获得一份稳定工作,跨越学历以及各种证书门槛是求职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然而,对于备受歧视的职业院校学生来说,其就业范围更为狭窄。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历史背景熏陶下,职业教育依旧代表着低水平的教育。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国家干部、是白领,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工人、是蓝领。为了前途,家长不愿意送、学生不愿意读,这样便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6]在社会中“谈职”引起“色变”早已屡见不鲜。学生综合素质低、教师教学质量差、毕业生难以就业等负面形象成为了职业院校的“招牌”、“名片”。总之,职业院校就是“差生”的“收容所”、基层工人的“生产线”。针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迷的现状,中职学生普遍赞同“读书无用论”,认为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那些普通中学的学生,上学如同“混日子”,得过且过,消极度日,对前途和未来失去信心。

三、化解厌学行为的应对策略

既然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行为,与之对应,在化解学生厌学方面也应采取多维度、多元化的防治措施。针对以上因素,有所针对的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希冀能对减缓中职学校学生的厌学行为有所帮助。

(一)学生自助:培养自身良好心理素质

正值青春期的中职学生,他们具有青春期学生的普遍特点,心理较为敏感,遇事不冷静,易怒易燥,多愁善感。因此对于处于这种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时刻关注自身的心理变化,学会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很重要。在察觉心理有异样时应及时向专业心理健康老师寻求帮助,掌握一些自我调试的好方法,完善自身心理素质,可以有效减缓厌学行为的发生频率。大量事实证明,乐观正面的心态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有所阻碍。同时,学校作为管理者,应积极配备心理咨询室、专业心理教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灵助手”等社团活动。采取一对一的互助策略,在学生遇到困扰时能够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冷静面对,师生、生生之间能够敞开心扉。只有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对不良的情绪和遇到的烦恼进行及时宣泄和转移,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尽快摆脱不良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有效避免厌学情绪的产生。[7]

(二)家校互助:积极发挥家校合作的功效

众多因素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早于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因而对厌学干预的第一个阶段应针对外部因素,起始于家庭,这种干预的目的主要是预防作用。[8]因此,在有效防治学生厌学行为的过程中,家长所起到的力量不容小觑。中职学校作为教学管理部门,协同家长强强联手,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合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等手段,设立家长微信群、QQ群,保持家校沟通渠道的畅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动态。第二,建立家长代表会制度,在定期举办的家长会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收集家长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工作。对于厌学行为较为严重的学生,学校更要密切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力争把学校思想教育与家长训导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双管齐下,对症下药。在后期对于厌学行为有明显减缓的学生也要及时采取表扬和鼓励,可通过颁发奖状证书等方式用以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直至克服厌学行为。第三,实行家长来校观摩制度,定期邀请学生家长代表来校观摩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尤其是专业技能竞赛和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这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努力学习,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9]四是学校要善于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引导学生多接受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坚定信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社会协助:扭转陈旧观念、创设良好环境

社会舆论应避免使职业教育的价值仅仅停留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头脑中,要灵活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使人民大众真正认识和了解职业教育的价值,真真切切感受到职业教育在改善自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创建适合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营造出良性的社会氛围。为了更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要先从改变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这三方面的固有就业观念开始。观念的更新,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破题之思。社会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去面对中职学生,无论是普通中学的学生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着,在国家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每个人的成长好坏都与之息息相关。

[1]教职成.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R].2010,9号.

[2]张祖岩.关于职业学校学生厌学心理现象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3):85.

[3]金忠明、周辉编著.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14.

[4]姜亚菁.临近高考却坚持留级的大男孩——浅谈“学习倦怠”现象及其应对[J].大众心理学,2016,(11):10.

[5]熊逸明.职业大中专生厌学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4):230.

[6]蒋春洋.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68-69.

[7]武喜涛、张红蕊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02):43.

[8]李莉.高中生厌学的心理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 (06):72.

G442

A

1671-5993(2017)02-0072-03

2017-01-15

张博闻(1991-)女,安徽滁州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研究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家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我心中的好家长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