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与实践

2017-03-28 14:55李晶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教师

李晶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

“互联网+”时代,人们每天都能接收到海量信息。如何让大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大的本领,得到更好的发展,建立正确的“三观”,成为高校教育需要面对的紧迫课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因其“利用相对最小的教学消耗,达到相对最理想的教育效果”的核心理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以下简称思政课),如果能够采取在条件许可范围之内的最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在不额外增加学生课余负担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学生对于思政类课程的兴趣应该会有所增加,思政课育人效果会增强,思政课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的作用也会增大。

一、教学最优化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按照巴班斯基的理论,最优化教学的含义,是力图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达到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最大的成就,而教师和学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时间不超过学校规定的正常标准。所谓“最优”,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最好,而是要结合一所学校或一定班级现有的具体条件去考虑,这也就意味着在面对不同教育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时候,教学安排者可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科学依据地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最优”的作用,达到当时条件下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最好授课效果。至于如何衡量最优,标准有两个,一是效果标准。也就是看教学后的效果对比没有采用此方式的效果,是否有优化;二是时间精力消耗标准,即教学过程耗费的时间精力是否增加,教学单位和学生的负担是否增加。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的内在要求和课程体系各构成部分的分工,思政课最重要的功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1]。在高校,思政课是德育的主阵地,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对于如何上好思政课,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沈晓明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思政维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2]。现代高校思政课越来越重视实践的突出地位,强调学生要从实践中去领会书本内容。由此可见,思政课所能达到的最优教学效果,就是学生能够主动形成观念,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理论。主动形成观念的有效方法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在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课时普遍增加的背景下,如何按照最优化原则分配实践课时、组织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提高育人效果,则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进行实事求是的安排。

比如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习归纳性思维,安排学生自觉收集信息、进行细致研究,再将信息组织成概念,并学会处理概念,充分发挥学生与生俱来的对一切事物和心理的比较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去增强他们形成和应用概念的能力[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确认各种概念的内涵。这一教学模式特别适合“思修”课程里面涉及到法律概念的部分。

再如社会性教学模式——团体调查。团体调查和合作学习,比较适合大班授课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达到人人参与和提高效率的统一;团体合作能够进行比独立学习更复杂一点的认知活动,更方便社会调查、资料搜集等活动的开展;通过调查之后得到的信息和得出的结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思政课的所有课程的实践内容都可以采用团队调查的教学模式。

教学最优化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程序

(一)准备阶段

1、授课对象准备

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对现实的授课环境和对象进行分析,制定出对应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所以对授课对象的分析和研究是教学取得最优化效果的起点。巴班斯基指出,教学必须遵循符合学生年龄可能性的准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态度、社交习惯、沟通方式、逻辑思维上都会有其独到的特点[4]。如果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安排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做好准备,就能有机地结合教与学,避免盲目,实现教学效果的相对最优。

目前大学生绝大部分出生于1995-2000年间,这些“95后”、“00后”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受到数码时代的影响显然更大更全面,心理、行为上跟“90后”会有代际差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的接受程度和关注点也随着时代不断发生变化。比如2015年的申万调研结果显示,95后相对于90后,对物质的追求明显下降,价值观念更为多元化;敢于自我表现,实践能力较强;人生追求和方向比较模糊,存在更为明显的孤独感[5]。而且相对于90后,现代大学生更习惯通过移动互联终端去接收信息、处理问题甚至是人际交往,习惯于接受碎片化的信息,注意力转移速度较快。面对这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模式都要保持进化。首先,适当运用新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比如微课、慕课等,缩短信息片段的时间、提高信息提供的频次,符合现代学生的接收习惯;其次及时补充新的教学方法、时刻跟进社会热点和最新政策,注重书本常识和时代的紧密结合。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构建,以期实现最优化教学。

2、授课内容准备

授课的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政教材内容比较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和完整,理论性强,内容严谨。但相对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需要,有些枯燥、空洞,难以引发学生共鸣,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在200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启动后,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进行了改版,之后一至两年就会重新修订。相比起旧教材已经增强了课程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状况以及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以理论结合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主题来组织知识模块,把学科知识同现实的社会现象相结合。当然,光靠教材内容是无法满足思政教学需要的,在授课内容准备阶段,教师除了吃透课本,还需要大量充实教学内容,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给教材输入最新成果。首先,不讲违背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要通过学生主体活动而非被动灌输去构建知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原理”)里的哲学部分要通过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理解;其次,不讲已经过时的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用10年前的新闻举例就已经完全脱离他们的认知范畴,5年左右的热点事件或者是实事分析才算比较有说服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善于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现代学生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目前的认知水平无法正确分析的疑惑,并且没有能力同思政课的理论链接起来,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搭建起理论基础同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比如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第五章第一节“社会公德”部分,讲到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时,就应该结合当下新媒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辩证分析,比如人肉搜索、比如网络暴力,调动学生主体参与,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正确的道德观。再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上编的综述部分讲述“我们为什么要充分肯定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时,可以结合现代网络上很多“抹黑”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就更能理解历史经验如何对现实生活进行指导、更能领会“四个自信”的含义和精髓。

(二)实施阶段

1、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最优化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教学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目的、内容、方法、形式等都存在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当前条件下最优的组合方式和解决方案,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就是说,课堂教学不是片段、独立的环节,而是包含了诸多教学因素的复杂结构。如果能把教学过程整合成为一个连续的系统的活动,就可以提高教学的整体功能。所以思政课教师要正确看待每堂课内容和整个课程体系的关系,既要对教学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宏观把握,也要精确设计每堂课的具体授课安排,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介,使各个教学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在有限时间内“最优”地掌控教学过程。

比如“思修”课的绪论里,在探讨“我的大学”主题时,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教学模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对大学的理性认识;在学习“法律、法治”主题时,探究训练模式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信息与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分析怎样“创造人生价值”时,无领导小组讨论模式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总结归纳、语言表达等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在研究“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时,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比如自由辩论,对社会热点进行针对性的交流、辩驳,能够加强学生对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再如“纲要”课,由于很多学生对于近现代史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只需对重点内容采取重点讲解的方式,而且要注意进行今昔对比分析,其他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分组对家乡近现代史著名人物或者地点进行探访和分析、用历史情景剧的方式展示近现代史中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等。

2、实施所选方案

高校思政课的教师通常面对的是大班混专业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上都有不同,在面对课堂活动时的反映也有很大区别,有的班级会非常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有的班级则相对比较淡漠,需要教师加以督促。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认为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化效果。所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教师需要不断地观察、分析学生,对学生特点有更好的了解、研究和把握。教师需要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内在需求的方法,实施最合理的方案,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比如工科专业,女生较少,男生上课就习惯坐在教室后方打游戏,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教学效果明显比其他男女比例相对均衡的专业要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大引导力度,在学生感觉较困难的部分多做指点。比如“纲要”课的情景剧展演部分,全部是男生的小组表演的时候在道具和台词方面都不太完善,表演也放不开,就需要老师把关进行一对一指导。女生较多的经管类专业,表演、台词道具准备都非常出色,就是剧本的创作上容易“搂不住”,这也需要老师对剧本预先审查修改。

(三)反馈阶段

1、平时成绩

将信息加工型、社会性等教学模式运用到思政课堂,平时表现是衡量学生参与课堂程度、知识内化程度和团队合作程度的重要依据,所以应该适当改革思政课考核方法。有两种方式,首先是调整提升平时成绩在学科总成绩中的比例,比如从传统的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调整至各占50%或者是其他比例。第二,打破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模式,改成按照任务完成度给出考核分数,比如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纲要课”,学生需要完成团队合作的历史情景剧表演和社会调查,那么课程成绩就由课堂表现(包含考勤)+情景剧展演+社会调查论文三个部分构成,各占30%、30%、40%。

2、期末考核

在全面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的大环境下,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不再统一闭卷考试,而是出现了很多开拓创新的考核方式,比如调查报告、课程论文、阶段考核、综合考核等等,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在最优化理论指导下,教师完全可以依据不同的课程性质,创新考核方式。“概论”及“原理”课,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可以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核的模式;“思修”和“纲要”课,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强调理解和应用,所以完全可以将课程设置的诸多实践环节成绩作为期末考核的标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减少了学生负担,节省了时间精力成本,达到了相对最优化。

二、教学最优化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避免只重形式忽视内容

现代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高校思政课改革大规模展开的大背景下,有很多别开生面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原理”课中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哲学原理的理解;比如在“思修”课中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社会实践,亲身去体会“修德”的过程;比如在“纲要”课中引入近现代史情景剧表演环节,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还原历史人物的心理,让学生有了代入感等。这些教学模式都能极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增大思政课德育的效果。但比起一味丰富多种教学形式,更重要的是配合合适的教学内容。内容是里,形式是表,丰富的教学形式是要为传导教学内容服务的,相得益彰则事半功倍,反之会取得反效果,达不到最优化。要经过慎重的研究和分析,为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切忌仅为活跃课堂气氛而本末倒置。

2、避免脱离指导盲目进行

有一部分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性较大,自由度较高,比如自主安排社会实践内容、选择社会调查对象、划定调查研究范围、撰写情景模拟剧本等。大学生年轻气盛、社会经验差、考虑事情不够周全,就容易犯一些错误,比如参考错误资料、误信未经证实的消息、夹带过多个人主观情感等等。所以实践活动一定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最优化的状态,对于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的研究成果,教师必须提前对内容进行审核和指导,避免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团体开展的社会调查或者实践,教师必须在开展行动前就检查计划,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实践活动走向错误的方向。

3、避免随意评判有失公允

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对于思政课教师其实是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成绩认定方面,一定要形成稳定公平的打分机制,提前向学生说明并严格执行。在团体活动当中,对于团队主导者和团队内“打酱油”的成员要有不同的给分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跟踪进展做好记录。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实践活动的不同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及考核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1]逢锦聚.关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几点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

[3]Bruce Joyce,Marsha Well,Emily Calhoun.教学模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第七版)..

[4]刘飞.对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赵会利.“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6,(11).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教师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最美教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师如何说课
思政课“需求侧”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