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表达

2017-03-28 11:54张一晓
昌吉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全疆抗战舆论

张一晓

(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党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抗战时期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表达

张一晓

(中共新疆自治区党委党校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抗战爆发后,新疆妇女开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把个人与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新疆妇女获得教育权利,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升形成了群体意识的发展,推动了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的生成。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表达路径包括广泛建立妇女组织,把宣传单、报纸和刊物作为主阵地和重要载体,引领社会舆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抗战时期,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开始生成,饱含激情、活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新疆妇女;群体意识;社会公共舆论

舆论是主体在社会语境中形成的相对统一的态度。社会舆论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反映。如果一个群体形成相对一致性的态度和看法,这就是社会公共舆论。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由于舆论主体所代表的身份不同,舆论也存在差异。因此,社会公共舆论是一个不断变化和生成的过程,是个体意识到群体意识生成的过程。本文把抗战时期的新疆妇女作为舆论的主体,考察在抗战爆发后,新疆妇女形成了群体意识,进一步探索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表达的载体和途径。

一、冲击: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生成语境

20世纪初,无论是杨增新还是金树仁主政新疆时,在政治上采取平衡牵制之策,在思想上采取闭关自守和愚民政策,因此,新疆封闭落后、萧条动荡。新疆妇女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在政治上无权参与,生存空间被严格限制在家里;在经济上,无论是照顾家庭的劳动,还是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其贡献价值均被掩盖在男性的劳动中。新疆妇女游离于社会边缘,没有形成群体意识。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新疆成为中国重要的后方基地,是联结国际社会与中国抗日前线的重要通道。盛世才执政后,为巩固政权,一度实行亲苏拥共的“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在此情况下,一方面六大政策主张男女平等,支持妇女争取解放;另一方面盛世才执政初期对到新疆的共产党人委以重任,并允许开办女子学校,允许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新疆公开传播。这一系列的改革,使新疆成为了第二个“延安”。新疆社会结构不断调整和变换,由封闭落后转为开放进取。

对新疆妇女而言,一是在抗日利益高过一切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支援抗日前线大后方的需求,“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特别注意发动与组织劳动妇女”[1],新疆妇女主要表现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二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疆的广泛传播,为新疆妇女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增添了新活力,“从争取抗战民主自由中争取男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平等,改善与提高妇女地位”[2],为新疆妇女解放指明了方向。新疆妇女服从于抗日的利益,以抗战为中心活动,开始走出家门,把个人与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了群体意识,推动了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的生成。

二、回应: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形成基础

抗战的爆发、亲苏拥共政策的实行是对新疆社会的巨大冲击,有冲击社会就有回应,有回应就必然会产生结果。社会现状的冲击,使得新疆各界迅速作出反应,导致社会流动加快。社会流动带来的不仅是位置的改变,而且是身份的转变。为新疆妇女的社会公共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一)社会地位提高

新疆作为大后方,有较多的共产党员到教育系统工作,他们特别重视女子教育。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大量吸收女子入学。不仅如此,还开展妇女扫盲运动,举办街道民众夜校、工厂识字班、冬学等。在抗战时期,新疆女子教育有了显著的发展,妇女受教育的人数大大地增加。到1940年,全疆学生占全疆总人口的4%,其中女生占学生总数的23%,和抗战初期相比,女生在校人数增长了1000倍以上[3]。新疆妇女教育水平的提升,为她们参加社会工作打下了基础,“逐渐地在省政务委员、政府委员、设计委员、参议员、县务委员中都有了女委员、女议员,各行政机关有了女科长、女主任、女科员、女书记,公安机关有了女警官、女户籍员……”[4]新疆各族妇女参加社会工作的范围逐步扩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为群体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

(二)政治地位提高

抗战爆发后,对日本惨绝人寰的侵略行为,新疆各族妇女同仇敌忾,在一些进步组织和妇女群体组织的带领下,积极投身到支援抗战的活动中。新疆各族妇女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空前高涨。1935年,新疆召开第二次民众代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疆各地的320多名代表,其中有10名妇女代表也出席了大会。在新疆历史上,这是新疆妇女第一次在政坛上和男性平起平坐,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也遭到与会的阿訇和封建上层人士代表的激烈反对,他们拒绝妇女出席大会,妇女代表被迫退场。到1938年,新疆第三次代表大会就有8名妇女参加,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她们和男代表一样,参加各种报告各项提案的讨论,代表全疆妇女发表政见。到了1940年,全疆在举行“庆祝四月革命7周年庆祝大会”上,据30个县的报告统计,参加庆祝大会的各族妇女有8万多人。1942年,新疆召开第一届全疆妇女代表大会,来自新疆10个地区70余个县的426名新疆各界妇女参加了大会。[5]

政治地位的提升,使得新疆妇女在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上有了发言权,有了影响力。

三、路径: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表达

伴随新疆妇女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新疆妇女逐渐接触了抗日救国、妇女解放等内容,进一步促进了新疆各族妇女的觉醒,新疆妇女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革命目标,形成了社会公共舆论,其表达路径是通过妇女团体引领公共舆论,通过文字宣传加强社会舆论的影响力,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扩大公共舆论传播力。

(一)社会公共舆论的内容

在抗战的形势下,新疆妇女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奋斗目标,形成了社会公共舆论。总体来说,一是形成了“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的理论、抗日救亡运动和建设新疆的成就。二是形成了妇女解放理论、妇女解放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相互关系的理论。在《新疆日报》上发表了《四月革命与新疆妇女解放前途》、《三八妇女节宣传大纲》、《四月革命与妇女教育》、《新疆女工缩影》、《中国妇女》、《纪念“三八”妇女节三十一周年》社论等等。在反帝会机关刊物《反帝战线》上,朱旦华发表题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文章。在《五四运动和妇女运动》中认为“必须以最大的努力来开始妇女运动,使抗战进行到底,使妇女解放的目的追随这民族解放的实现而实现。”[6]妇女讲座有《妇女不如男子吗?》《妇女作主任的社会》《妇女茶话会上》《首先做了奴隶的妇女》《私有财产制度与妇女》,等等。这些文章从理论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得分析了妇女理论问题。三是知道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种种暴行,号召全疆妇女努力生产,支援抗日前线,积极投入募寒衣和献金运动。例如,《我们当前的责任——募寒衣》《致前方将士的一封信》《做小先生》《一个游击队员》《东北的一角》《八年来的血债》《失去了八年的家乡》《八周年的九一八》《募寒运动与新疆妇女》等文章。抗日话剧《船家曲》《防空》,等。四是宣传了苏联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以及妇女起到的作用。例如,《苏联的妇女》《苏联航届的女英雄》《十月革命与苏联妇女》等等,阐述了十月革命给苏联妇女带来的解放,介绍了苏联妇女在各方面与男子享有的平等权利,以及她们所作的贡献。五是介绍新文学运动的情况。例如,茅盾的《中国的新文学运动》介绍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促进了抗日和新文学运动深入发展。

抗战时期的社会公共舆论既突出大政方针,又充分体现妇女特色;既在面上广泛普及,又在某个点,例如妇女解放等主题上深度阐述,进一步整合了新疆各族妇女的思想,增强了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号角作用,使得新疆妇女自觉投入到历史洪流中。社会公共舆论的形成打下了全疆妇女共同的思想基础,让思想上的飞跃打开了全疆各族妇女运动的新局面。

(二)筹建妇女团体

社会舆论表达有多种形式,社会活动就是其中之一。社会活动因个体有最直接的参与机会,成为社会舆论表达最有效、最鼓舞人心、最快捷的一种形式。抗战爆发后,新疆妇女抗日团体逐步成立。总体来说,新疆妇女抗日团体有妇女慰劳团、妇救会、新疆妇女协会(简称妇协)、新疆反帝联合会(简称反帝会),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新疆各族妇女抗战热情高涨,为了调动各族妇女参与抗战,借助维吾尔文化促进会、哈萨克文化促进会、回族文化促进会的救济部等等,宣传抗战、组织发动新疆各族妇女参与捐献飞机、募寒衣、献金、写慰问信等社会运动,从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直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反帝会把妇女协会作为执行六大政策,加强新疆建设,巩固抗战后方的一支力量,给予了一定重视。反帝会在客观上促进了新疆妇女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相结合。

新疆妇女协会作为主要的妇女抗日团体得到发展壮大。1934年,新疆妇女协会(简称妇协)成立之初,受阶级路线的影响,会员多集中在知识分子阶层。截止到1938年上半年,妇协150位会员大多数集中在迪化(今乌鲁木齐),甚至范围缩小到迪化女中,这一时期发动的对象较为单一,覆盖面小,严重影响了妇女运动的效果。抗战全面爆发后,伴随党内路线的转变,新疆妇女组织也转变为各阶层妇女广泛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妇女群众组织。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发表《妇女们团结起来》的讲话,“要结好团体,结好各种各样的团体,从小团体到大团体,以小团体结成大团体,齐整心意,集合力量,来进行伟大的斗争。”[7]同年,新疆妇女协会改成新疆妇女协会总会。从1939年到1942年之间,新疆妇女协会总会组织和建立了35个分会和14个直属小组,拥有4000多名各族妇女会员[8],由此更具有广泛性、群众性的新疆各族各界妇女迅速扩充进新疆妇女组织,从省会城市迪化(今乌鲁木齐)开始,逐步下移到市、县,形成金字塔形,其规模和数量都有所扩大,在全疆妇女运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引领社会舆论表达。

(三)参与社会舆论

抗日战争时期,一方面,盛世才在新疆推行六大政策,推动新疆新文化发展,为新疆新闻事业的进步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许多进步人士来新疆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先后有杜重远、茅盾等,他们引领舆论,为边疆的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疆妇女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会舆论,营造抗日氛围。

新疆妇女通过多种形式介绍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种种暴行,号召全疆妇女努力生产,支援抗日前线,积极投入募寒衣和献金运动,而宣传单、报纸和刊物是宣传的主阵地和重要载体。

抗战期间,新疆创办了几种妇女专刊,例如《女声半月刊》《新疆妇女》《新疆女子学院月刊》《晓风》《妇女月刊》,等。1938年10月,由新疆妇女协会主办,《女声半月刊》创刊,借助于《新疆日报》第四版刊发,成为新疆历史上最早的妇女组织主办的第一种妇女专刊。孙若梅(联共党员)、张奋音先后任主编,一些共产党人像朱旦华、黄颐等既是编辑,同时还是重要撰稿人。1941年1月,妇协常务委员会决定将《女声半月刊》改为季刊,进一步充实内容,更名为《新疆妇女》,出单行本,编委仍然是由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担任。《女声半月刊》和《新疆妇女》发行三年多来,共计出版24期《女声半月刊》以及4期《新疆妇女》,每期都发表具有号召性、战斗性的文章,是时代性很强的革命刊物,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例如,《我们当前的责任——募寒衣》《致前方将士的一封信》《妇女同胞赶快响应献金活动》《妇女们快动员起来》《献金运动在目前》、《我们要努力于献金运动》《募寒衣运动与新疆妇女》《写在八周年的“九一八”纪念日》《八年来的血债》《炮火声中的运动会》《战斗吧!全疆200万的妇女同胞们》《纪念“七七”抗战三周年宣传大纲》《抗战中的中国妇女》《学习敌后农村妇女工作的几点心得》,等等。1940年第22期刊发的《纪念“三八”与妇女目前的任务》一文中讲到“新疆是中国之一,新疆的妇女同胞们对抗战的事业,当然与内地妇女一样,负有同等重大的使命。……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建设新新疆,为了妇女的幸福生活,就必须使新疆的妇女同胞,走到抗战建新的路上来。”这些文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特别是日寇蹂躏中国妇女的野蛮罪行,号召全疆妇女努力生产、支援前线,为抗战建新做贡献。《新疆女子学院月刊》《晓风》《妇女月刊》分别由新疆女子学院和新疆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编,反映新疆各族妇女生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的现状。在这些宣传刊物上刊发的内容,成为了开展宣传工作,例如黑板报,读报组,传单标语的重要消息来源。共产党人朱旦华、刘勉等同志还编写了妇女与家庭、妇女问题、日本侵华简史等材料,成为妇女解放的教科书,在新疆妇女以及新疆社会中产生很大社会反响。

这些刊物为新疆妇女社会公共舆论的表达统一了内容,明确了斗争方向,提高了新疆妇女的觉悟,鼓舞了斗志,扩大了舆论影响力。

(四)开展多种活动

抗战爆发前,新疆妇女活动空间被限制在家里,没有团体性的活动。抗战爆发后,新疆各族妇女在妇女团体的宣传和鼓舞下,逐渐开始走出家门学习,接受先进的思想,但是这一部分接受教育的妇女和全疆妇女相比起来,还是少数,大部分妇女未受过教育。因此,文字宣传有一定局限性。在客观上,就需要另外一种宣传作为其补充。有鉴于此,口头宣传,例如话剧、歌舞、报告会、演讲、街头宣传、挨户宣传、下乡宣传等更亲民、更容易被理解的宣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疆妇女团体利用抗战宣传,对广大妇女和社会大众进行渗透和感召,以紧紧团结起来各族各界妇女,充分调动积极性。

1.演出话剧、教唱歌曲

演进步话剧、唱抗战歌曲是当时新疆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慰劳苏联红军的有效形式。内容主要是抗战、歌颂六大政策,歌曲含有少量的民歌。从1938年到1942年,妇协组织在乌鲁木齐先后演出话剧、戏剧《放下你的鞭子》《船家曲》《最后胜利》《家》《留下一颗子弹》《黎明》《屈原》《塞上风云》《北京人》《雷雨》《中国万岁》等30多出。与此同时,新疆妇协总会还公演古装话剧《武则天》若干天,将票款全部用于购买建设公债和上交慰劳苏联红军委员会[9]。

1939年1月,新疆妇女协会、迪化女中发起歌咏宣传活动。截至1939年1月,新疆妇女协会组织了40个歌咏宣传队,挨户宣传,教唱抗战歌曲,在450户人家中,给1093人教唱了抗战歌曲,并吸收298名非会员参加歌咏运动。[10]演唱《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难民曲》等150多首歌曲。根据一些老同志的回忆,妇协会员争着学唱抗日歌曲,“一时间,嘹亮的抗日歌曲,响彻整个校园”“张主任(张奋英)要我们放学回家,给家里人读《新疆日报》《反帝战线》登载宣传抗日的文章,教唱抗战歌曲。”“有时,爸爸还让我给他们机关的人教唱抗战歌曲。”[11]

2.上街下乡和挨户宣传

新疆妇女团体每年都在“一二·八”“三八”“五四”“七七”“九一八”等重要纪念活动时,组织上街和深入家庭院落对妇女开展识字、保健、防空、抗日救亡、慰劳苏联红军以及妇女解放进行宣传,以讲演、演唱抗战歌曲、演街头剧、演出话剧等方式,最多时出动会员数百人、几十个宣传队以及家庭访问宣传队。宣传地区也从城内、逐渐延伸到农村。像共产党人朱旦华、刘勉等同志亲自策划、组织、领导宣传队上街、下乡宣传。例如,1939年9月15日和17日,组织13个宣传队,深入街头院落,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40年8月,妇协总会组织第三次下乡宣传,地点是乾德县(米泉县),配合演出话剧《沦亡之后》、《放下你的鞭子》,并演唱抗日歌曲[12]。

话剧和歌舞演出拥有着庞大的受众对象,一个小型话剧或者歌舞表演就能引起众多关注。而上街下乡和挨户宣传取材内容广,把要传达的意思以艺术形式印在老百姓的心里,面对面的接触让老百姓也喜爱。总体说来,这些社会活动在当时社会影响很大,新疆各族妇女不仅组织参加,还发动社会广泛参与,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对群众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有所提高,鼓励广大妇女起来抗日,达到了良好宣传效果,产生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从抗战时期开始,新疆妇女产生了群体意识,其社会公共舆论开始生成,是饱含激情的、活跃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社会公共舆论将各族妇女凝聚团结在一起,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打下了全疆妇女共同的思想基础,让思想上的飞跃打开了全疆各族妇女运动的新局面。社会公共舆论给新疆各族妇女传播了坚定的信念:让她们把自我解放和抗日救亡运动结合起来,让她们知道应该怎样体现自己的价值和担当社会责任,让她们将自己的命运同家乡、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让她们知道妇女的解放同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息息相关。

[1][2]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编.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4;6.

[3][4][5]刘云,徐霞主编.新疆妇女运动史[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9:34,35,35,42.

[6]新疆日报[N].1940年6月《女声半月刊》第二十五期.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168.

[8][9][10][11][12]乌鲁木齐党史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乌鲁木齐市妇女联合会编.乌鲁木齐妇女运动资料汇编[M].乌鲁木齐:新华印刷三厂,1989:6;57;99;99:101;49:53.

G21

A

1671-6469(2017)-05-0042-05

2017-06-28

张一晓(1983-),女,汉,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自治区党委党校《新疆党校报》编辑,研究方向:新闻舆论、妇女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全疆抗战舆论
2021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国网新疆电力:年内完成全疆轧花厂电烘干改造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新疆旅游年卡向全国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