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彪 田振江
(1.武警指挥学院 天津 300250;2.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3.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天津 300071)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功能研究
——基于新疆A村的田野调查
郭生彪1田振江2,3★
(1.武警指挥学院 天津 300250;2.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3;3.南开大学社会学系 天津 300071)
随着“三股势力”在民族地区的渗透,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更是挽救受毒害群众的唯一路径。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组织机构健全、重视农村社区的维稳工作和农村的评优创先工作,并且致力于做好村民信访接待工作。但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也面临着数量所占比重较小、宗教对于农村社会影响的长期性、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社会多元化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大力发展农村基层党员数量、增加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入手,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稳定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稳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民族地区农村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宗教内化、经济发展滞后等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问题面临着比城市地区和非民族地区更多的挑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2008年西藏拉萨的“3.14”事件、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的“7.5”事件等,使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纵观新疆发生的暴恐案件,虽然多数发生在城市,但暴恐案件的发起人则多数来自于城乡闲散人员,因此民族地区城市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落脚点。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具有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更是其他组织和部门无法替代的。当前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研究多是以农村党支部为落脚点,但在新疆农村的管理上,基本是形成了以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站、派出所村警务室、“联乡驻村入户”工作组为一体的综合体系,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这些组织中处于领导性、决定性、突出性的地位。
杨群红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组织设置和管理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基层党组织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树立“党找人才”的新理念,探索组织设置的新方式,以“三级(县、镇、村)联创”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培育了农村干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载体,充分发挥其对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1]1990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联合在青岛莱西召开了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即“莱西会议”,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时隔2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指出,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2]做好农村工作,关键在农村基层党组织。[3]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这是坚持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4]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而维护社会稳定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居于首要地位,不仅能够保证农村正常生活的顺利开展,更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基本前提。纵观历次暴恐案件,都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在全社会采取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路径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是政策措施最坚强的执行者和检验者,始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核心。
在近年的暴恐案件中,暴恐分子多数都是参与非法宗教活动,通过观看反动音视频,引发共鸣从而最终实施暴恐活动。在民族地区,由于受到自然历史因素的长期积累、国际国内因素交织作用,当前民族地区正处于暴恐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和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使得民族地区维护社会稳定的形势异常严峻、责任异常艰巨、任务异常繁重。而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地区的延伸,更有利于实现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级暴恐因素的实时监控,把握村落各项事业的发展动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民族地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由于受到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等“三股势力”的影响,从事非法宗教活动,进行宗教极端思想的学习和传播,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打击敌人,挽救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群众工作中,始终富有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责任,为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只有基层党组织才是挽救受毒害群众的唯一路径。
为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笔者在新疆A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田野调查,对A村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情况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进行了深入地研究。A村的基层组织包括中国共产党A村支部委员会、A村村民委员会、A村村务监督委员会、A村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站、乡派出所A村警务室、“联乡驻村入户”工作组六个村级组织,本文所有研究都是围绕A村上述六个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展开。A村基层党组织是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组织,在日常的工作中,起到了上联下达的重要作用,是村民和上级政府部门联系的媒介,A村基层党组织在运作过程中,致力于加强维稳基础和力量建设、强化对各类人员的管理、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加强防控体系的建设、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特殊行业(场所)的管理力度、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和深入推进各种措施落实,将上级部门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并进一步将村民的声音传达到上级部门,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保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A村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任为副组长,村干部、各小队长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对维稳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并将责任落实到人,村支部书记与小队长、清真寺负责人、辖区企业负责人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按照责任分解层层抓好落实,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工作责任网络,使维护社会稳定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形成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维稳工作机制。同时,实现“三防”、“五无”措施。A村划分为6个治安小区,实行干部分片包干治安制度,每个片区有一名小组长具体负责各小区的治安工作。
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员加大入户走访力度,每天入户了解掌握基层社情、民情、敌情。让村民知道基层党组织成员每天都会到他们的家里,到他们的地头,与村里的宗教人士、四老人员、贫困户、特殊群体、重点人员一对一的结对子、交朋友,帮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工作人员通过入户排查的方式,掌握辖区住户的基本情况,对辖区内的住户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引导公职人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人员以服务为主,重点采取帮扶措施,解决就业、医疗和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困难,针对流动人口重点进行排查登记,对重点人员进行重点盯防,通过分类管理使A村干部能够抓住工作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干部在入户排查时做到“五要”,即:要向辖区居民宣传维护稳定知识,要做好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登记排查,要做好重点人口的谈话和监管,要了解常住人口的就业生活情况,要注意观察辖区的异常异动情况。同时做好辖区单位、居民和个体工商户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农村基层党组织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宗教合作作为工作重点,采用立足自身、突出重点、强化宣教的创建思路和方法,积极推进基层农村的创优工作。按照乡党委部署推进农村创优工作,推进“四有四无”村和“四有四无”户创建活动,“四有四无”村创建内容包括有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实效,无违法犯罪、无“三非”活动、无不良风气、无脏乱差现象、“四有四无”户创建活动包括有致富能力、有法律意识、有文明风尚、有互助精神,无违法犯罪、无“三非”活动、无不文明行为、无脏乱差现象。全村共有“四有四无”户885户,占总户数的91%。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创建率达到97.72%。加强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建设,让村委会、村党支部成为党在基层工作的坚强堡垒,让村干部成为村民的主心骨、知心人,社会风尚、民风民情、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上半年村委会和工作组接待村民个别信访8件,集体信访1件。对个别村民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比如:申请低保户、申请安居房建设、村民个人贷款、葡萄地灌溉浇水、设施农业大棚管理、宅基地审批、家庭土地纠纷等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按照市、乡党委政府相关政策进行解决。对村民反映的信访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认真调查,并与村委会一同向信访村民进行解释说明,做通思想工作,对财务及时公开,消除村民心头的疑惑和不满,坚持把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阶段。
民族地区农村中党员数量占全村人口的比例非常小(如表1),以A村及A村周边的4个村落为例,Y村的党员比例为5%,所占比例最高,而A村党员比例则为1.16%,处于最低水平。即便是将农村的四老人员都包括在内,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也仅仅是5.36%,所占比例依旧很小。党员数量的限制造成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缺乏良好的党员队伍,从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着民族社会生产水平、思维能力等的进步而产生。[5]“宗教与世俗权力分离是保持新疆稳定的基础”[6],但在社会生活领域,以宗教人士为代表的宗教依然在社会协调机制中占据一定位置。[7]尤其是对于农村社会而言,宗教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城市,因农村人口的农业社会属性,使得农村人口具有相对充裕的闲暇时间从事宗教活动,且在生活中多按照宗教的要求从事各项活动,从而造成宗教对农村社会的影响长期存在,即便是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他们也会在特定的节日返回农村,从而按照农村的社会生活进行相应的活动。
表1 新疆A村及周边村落党员和四老人员比例表
经济发展的滞后不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唯一因素,但却在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开始大量地流出农村、流入城市,在城市获取相当的收入后再返回农村的模式在非民族地区非常普遍,但由于民族地区居民自身的文化特征和生计类型,造成了农村人口尚未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同时,由于民族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位置偏远,工业项目尚未得到发展,缺少外来资金的注入,民族地区农村多数依靠传统的农业生计维持生存,即便每年村民的人均收入都有所提高,但相对于非民族地区的农村和城市来说,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造成了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沃尔夫(Eric R.Wolf)曾从人类的演化角度看待农民社会,即使农村正在朝工业化发展,但是都是奠定于农村乡土社会基地上的,乡村并不能直接从“传统”跳跃至“现代”,必然经历持续的变迁过程。[8]费孝通提出:“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9]而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巨变,费孝通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两大变化,并把它比作“三级两跳”,三种社会形态就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两个跳跃就是从农业社会跳跃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跳跃到信息社会。[10]现今的农村地区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的产物。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农业社会在面临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冲击的时候,传统的文化和生计方式正在逐渐瓦解,并和现代文化和后现代文化逐渐交织、融合发展,形成了全新的多元社会格局,各农村地区因为各自本身的农业基础、工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不同,各自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从而也使得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着多元的挑战。
通过A村及其周边村落的党员数量的统计数据发现,农村党员数量偏低,因此应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基层党员数量。在党员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发展年轻党员、妇女党员、具有高学历的党员和具有特殊技能的党员,坚持和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青妇等组织“推优”制度,及时把农村的优秀分子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同时,积极拓宽视野,对提出申请尚未列为积极分子的群众,实行储备制度,由基层党组织指派专人负责联系和培养教育,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组织活动,促使他们快速成长。要把发展党员工作与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相结合,重点在高中以上文化、35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着力优化农村党员文化、年龄结构。以村组干部、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行业协会成员为重点,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力争把脑子活、见识广、有技术、有本书的农民吸收到党内,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从而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需要各种经费,以2015年斋月维稳为例,当时上级部门要求A村组建民兵队伍在村委会值班,但是乡镇不支付民兵的维稳经费,因A村是远郊乡村,区县政法委也不出经费,最后A村只能从村务活动经费中划拨一部分资金支付民兵的活动经费。因此,上级政府部门应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划拨专门的各项活动经费,在确保活动正确合理的前提下,无条件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各项促进社会稳定的互动。
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基本都是农民,他们基本都是从事农业生产,偶有从事农产品销售和加工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党务工作没有任何的酬劳。个别人作为各生产小队的队长有些许的额外收入,但是数额较低,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基本不成正比,部分老党员在年龄超过60岁之后,会因是“四老人员”而获取部分收入,数额依旧较低。因此,在树立农村基层党员高大正面形象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增加农村党员的收入,让党员在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报酬,从而提升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
发展A村经济主要依靠发转壮大村集体经济,从A村现状来看,首先要通过土地整治,增加集体土地,增加收入,包括大立发展第三产业,通过在村委会周边规划建设餐厅、超市等商铺,对外出租增加收入;还可以同时积极参与上级部门规划的“区域巴扎”建设项目,争取建设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争取建设葡萄干交易市场内的商铺以对外出租、争取建设一个冷库用于葡萄瓜果和大棚蔬菜的储藏对外出租增加收入;按照市、区、乡党委关于推进落实“一户一工人”的要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区县就业局的组织指导下,由乡就业保障所、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具体组织开展的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此外,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协助村民办理贷款,联系村畜牧养殖合作社扩大村民养殖面积,组织妇女创业,利用微信等网络宣传平台帮助联系村里农产品销售。
[1]杨群红.改革开放30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州学刊,2008,(5):18-23.
[2]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第1版.
[3]仲祖文.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是农村工作的固本之举——一谈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N].人民日报,2015-06-19,第2版.
[4]仲祖文.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二谈学习贯彻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N].人民日报,2015-06-23(2).
[5]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457.
[6]马大正.新疆历史发展中的五个基本问题[J].学术探索,2006,(2):1-14.
[7]郭泰山,任红.伊斯兰教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J].实事求是,2011,(3):80-82.
[8]Wolf,Eric R.Peasants.Englewood Cliffs[M].New Jersey:Prentice Hall,Inc.1966:11.
[9]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
[10]费孝通.“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J].读书,2001,(4):3-9.
D221/227 C915
A
1671-6469(2017)-05-0062-05
2017-05-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吐鲁番维吾尔族百年社会文化变迁研究(1912-2012)”(14CMZ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郭生彪(1985-),男,宁夏银川人,武警指挥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18队学员,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
田振江(1982-),男,天津人,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