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向荣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我国的法制类报纸也不断成长。目前我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法制类报纸,大多数都有30年的社史,承担着法制宣传、普法教育、法制舆论监督和提供法制服务等功能。自2010年以来,在全球、全国纸媒经营发展面临断崖式下滑的情况下,全国省级法制类报纸却普遍逆势上扬。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江苏、广西、辽宁、浙江、江西、河南等省法制报近7年来业绩连续增涨。特别是近3年来,上述省份报纸以每年30%左右幅度上涨,其他省份法制报也都是上涨行情,全国法制类报纸一片飘红。
现以海南、江苏、广西、浙江、江西、辽宁、云南等省区法制报的发展为例,浅析全国法制类报纸业绩普遍逆势上扬现状和原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29个省市自治区相继设立法制类报纸。
2003年之前,全国省级法制类报纸的命运几乎相同,大都属当地政法委主管主办,也有少数几家隶属当地司法厅。由于都是机关报,而且政法系统是坚强后盾,订报、经营有托底,当时全国的法制类报纸经营发展较稳定。
但是2003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一是2003年至2008年处于发展摇摆期。
2003年,都市报类媒体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我国的媒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就在这一年国家政策也有变化,全国大多数省市区法制报被要求“转嫁”,许多省市区法制报被转到当地党报旗下。除了重庆、天津等少数几家被保留机关报性质外,其他省份法制报全部转制。
市场的压力、读者需求的变化、新闻观念的嬗变、新旧体制的冲突……都给当时的省级法制类报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法制报该如何重新定位和拓展?就成为2003年、2004年这两年摆在全国省级法制类报纸面前的选择。
纵观后来的各省市区法制类报纸,在争论中实际上有了2种选择:一种是延续机关报体制下的办报思维,继续将法制宣传作为法制报功能实现的重点,服务政法、突出法制新闻,服务对象、办报定位不变。这类报纸代表有江苏法制报社、广西法治日报社,他们坚定不移地走原来的路;另一种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都市报为模板,走市场不断扩大报道范围,用新闻吸引受众眼球。这类法制报代表有河南、福建、江西、安徽、海南、浙江、宁夏等。他们大都改名,去掉当地省份的限制,想走向全国。河南投入数千万资金,将《河南法制报》改名《今日安报》,想打造一张新的都市类法制报。《江西法制报》更名为《新法制报》、《福建法制报》更名为《法制今报》,《宁夏法制报》更名为《法治新报》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海南特区法制报》更名为《法制时报》,版式由原来的对开大版改为四开小报,由周四报改为周五报,偏向于民生及快餐式新闻。欲与都市报分一点市场,可是零售情况不理想。后来想到广东、湖南等省开拓市场也没有成功。在这轮以都市类媒体为主力军的发展时段,全国省级法制类报纸转型发展业绩都不太好,河南的《今日安报》巨额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有的省份法制报业绩一滑再滑,几乎触底。
二是2010年后处于稳定上升发展期。
经过了三、四年尝试后,许多走市场的省级法制类报纸都面临发展困境,他们重新找定位。而与他们不同的是,坚定走原来发展方向的广西、江苏两省法制报却发展的不错,他们稳住了政法主阵地、开拓了新资源,业绩稳中有升,这给其他省份法制报一个很好的范例。
因此,从2007年左右开始,以河南、海南、浙江、江西、辽宁、云南、四川、宁夏等省区法制报陆续调整方向,《今日安报》又改回原名《河南法制报》,《法制今报》更名为《福建法治报》,《法治新报》也改回名称《宁夏法治报》,再次回归服务当地政法、回归到突出法制特色的定位上来,业绩随着定位的回归发展也不断走上良性轨道。到了2010年,他们已处于稳定发展期。
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法制报社已连续8年保持健康快速发展;云南法制报社2015年、2016年发行增长35%;法制时报社连续3年业绩增长超30%;江苏法制报社连续10年稳定发展,2016年实现利润过2000万;广西法治日报社16年资产总额增长127.65倍,货币资金资加121.66倍;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全国报业广告经营断崖式下滑的情况下,各省市区的法制类报纸经营业绩均逆势飘红。
2004年至2006年的3年低谷徘徊期,2007年至2009年的艰难爬坡期,2010年至2014年的稳定发展期,2014年后迈入良性发展的轨迹,这是法制时报社近12年来的发展情况。全国其他省份的法制报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现状。
30多年的风雨洗礼,全国省级法制报社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特别是近几年来的普遍稳定发展逆势上扬,原因有以下方面:
第一,抓住了新机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省级法制报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才能能够走出困境,有更好的发展。广西、江西、海南、江苏、云南、辽宁、新疆、浙江、山西、西藏、青海、宁夏等省级法制类,紧紧围绕当地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及和谐稳定发展的工作目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实现了提升法治舆论引导能力有新起色,为当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年来,正因为法制时报、江苏法制报、广西法治日报等许多省级法制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坚持正能量的新闻,才赢得了今天这样春色满园的大好局面,这是报社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第三,找准了定位。新媒体环境下,法制报更要找准方向、认准定位,全方位服务好政法综治中心工作。作为省级法制类专业报,2010年以来,海南、广西、江苏等省法制报注重精准服务、精准办报、精准管理,与政法工作同拍、与政法队伍同行。不管东西南北风,服务政法工作大局不放松,因而牢牢把握了政法优势资源,有了自己的市场和根基。具有“党报性质、法治特色”,注重权威性、具有可读性、突出实用性、兼顾服务性,领导满意、读者喜欢的法治类报纸。
第四,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全国省级法制报多年来坚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送法下乡、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服务广大政法干警和法学法律报举办“十大法治人物”评选,许多家省级法制报与有关单位合作周刊,他们在创新中统筹抓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事业不断发展。
第六、相互借鉴促发展。近10年来,全国省级法制报29个成员单位每年都要相聚一次,共谋创新发展。每家都无保留地向大家介绍报社这一年来发展的新思路、新亮点,相互学习借鉴经验。有许多可复制的经验,比如江苏法制报与法院合作刊登的公告工作者,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因而收获了广大群众的赞誉,有了群众的支持。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这些年,许多省级法制报坚持制度创新、版面创新、内容创新,有效促进了发展。推进媒体融合,广西、浙江、江西、辽宁、安徽等法制报建立起了全媒体矩阵,创建了政法网群,辽宁法制报的安宝联盟粉丝达百万,浙江法制报办全国法制动漫微电影大赛,云南法制效果很好,其他省份法制报直接拿来用,互相借鉴共同发展进步。
第七,有一支精干的队伍。全国大部分省级法制报人员大都控制在40至60人左右,百人以上的法制报只有几家。他们队伍人员稳定精干,一人多岗,采编一体,报纸与网站、“两微一端”新媒体完全融合,这也是他们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下,能业绩飘红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