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诗瑶
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200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南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学生来邕留学。笔者所在学校泰国留学生有300名左右,数量较为庞大,并且相对集中。如何帮助他们适应在邕留学生活具有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在邕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的调查,找出影响其适应在邕生活与学习的因素,针对其出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在广西学习、生活,同时也为广西各校各部门对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和教学提供相应的举措,提高广西各高校国际教育的水平。
跨文化适应研究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最早于20世纪初在美国起源。一个人去到新的社会环境总要面临一定的文化适应问题,文化适应是一种动态且复杂的过程,著名学Oberg(1960)将短期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蜜月期、挫折期、恢复期和适应期。[1]
关于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跨文化心理学对此主要有两种理论。一种是文化学习理论,主要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待文化适应问题,认为缺乏特定文化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会导致跨文化适应的困难,强调要学习跨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技能的重要性。另外一种是焦虑处理理论,主要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待文化适应问题,突出个性特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掌握跨文化心理焦虑策略的重要性。根据这两种理论,学界将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总结为了文化距离、个人性格特点、期望值、社会支持和目的文化的知识五个方面。
本研究样本是来自名泰国的20名留学生,其中9个男生,11个女生。他们于2016年3月来到广西学习汉语。研究者在他们一来到中国的时候便开始与他们往来,并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所以已与他们成为朋友。因此,选择他们作为调查对象,更便于打开他们的心扉,收集更加真实可靠的资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考察。
这部分问卷的问卷主要考察来邕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问题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生活适应情况(包括饮食、气候、交通等)、学习环境适应情况(包括中国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人际交往情况(与中国人交往)。
本部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是生活适应情况(包括饮食、气候、交通等)、学习环境适应情况(包括中国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人际交往情况(与中国人交往)。问卷问题设置要求每位调查对象根据“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五个影响度对自身情况进行自评,在每部分的问题后面,还根据自愿原则请调查对象写出调查问卷中没有涉及的而他们又认为难以适应的问题。
研究者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所调查的20名来邕泰国留学生出现的文化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对象中有85%的人在饮食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中5%的人对饮食适应很少困难,76.4%的人对饮食适应比较困难,11.7%的人对饮食适应比较困难,5%的人对饮食适应非常困难。20名被调查的泰国留学生中,有3名留学生对饮食适应没有任何困难。认为适应困难的泰国留学生表示,泰国饮食大都以酸辣为主,爱吃沙拉,口味清爽,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发现中国菜比较油腻,和泰国食物差别很大,即使在中国生活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对食物还是感到无所适从,不能适应。
研究对象中有90%的泰国留学生对中国气候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中16.6%的人认为适应很困难,22.2%的人认为适应有较大困难,44.4%的人认为适应比较困难,16.6%的人认为适应存在很少困难。在20名被调查的泰国留学生中,只有2名在天气方面没有任何适应困难。泰国留学生表示,他们对天气难以适应原因在于中国夏天炎热难耐,虽然泰国的天气同样炎热,但由于泰国的空调普及率较高,室内基本都会开放空调,相对来说在泰国高温对他们的影响不大。而冬天、春天的时候,一天之内的温度变化太大,早上冷中午热,晚上气温又下降,不知道怎么穿衣服,经常引起感冒、发烧等问题。
研究对象中有80%的人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有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中12.5%的人适应很少困难,18.7%的人适应比较困难,56.2%的人适应较大困难,12.5的人适应很困难。泰国留学生表示,中国大学对他们管理比较严格,课程设置也比较多,并且早上上课时间太早,他们经常不能按时起床以至于上课迟到。
根据调查对象填写的他们难以适应的问题,有60%的留学生认为他们的文化信仰没有得到尊重,原因在于泰国信奉佛教,他们认为衣服为不洁之物,衣服晾晒不能超过头顶,所以他们对中国学校把衣服晾晒到房檐下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认为这样的行为触犯到了他们的禁忌。
本研究通过对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调查,总结了以下几点会影响他们文化适应的因素:
期望值会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留学生不自然会对来华留学生活进行美好设想与期望。当发现理想与现实不符时,他们便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其文化适应。期望值越高,产生的落差则越大,就会更容易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不少泰国留学生都反映在邕留学生活与他们想象中的生活存在差距。Ting-Toomey(1998)指出:“合乎现实的期望值会有助于跨文化适应,而以准确为基础的正面期望值会减少文化适应中的焦虑。”[2]因此,合适的期望值可以为留学生适应异国文化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个人的性格特征与文化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性格外向的人在处理文化适应问题上会感到更加容易,而性格内向的人在遭遇文化适应问题,认为问题难以解决后有可能会采取回避态度,更加偏向与自己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在研究中发现,性格外向,表达欲望强烈,且好奇心强的泰国留学生具有更强的文化适应能力。他们喜欢结交中国朋友,渴望融入中国社会,并且学好汉语的动机强烈,希望毕业后可以留在中国工作。性格内向的留学生则与之相反,不会主动融入中国社会,中国朋友不多,生活和交际圈子大都限于自己的泰国朋友,尽管已经来华生活一段时间,但使用汉语交流的机会较少,汉语水平的提高也有限。
了解和掌握当地文化知识有利于促进文化适应,特别关于留学所在地的一些主观文化知识,比如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价值观等。本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带领部分留学生了解了广西的民俗风情与文化后发现,了解了一定广西当地文化的留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包容度上升,激发了他们对广西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求知欲。
流利的汉语水平对文化适应有直接影响,语言沟通不畅会导致交际失败,限制了留学生理解、适应中国文化,对留学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文化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留学生初来华时进行跨文化知识培训,可帮留学生做好应对文化冲击的心理准备。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跨文化适应方面知识培训,还应包括留学当地文化历史发展的概况。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留学生不自然会对来华留学生活进行美好设想与期望,但由于国内城市发展不平衡,当留学生发现理想与现实不符时,他们便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其文化适应。期望值越高,产生的落差则越大,形成的文化冲击越大,就会更容易产生沮丧、失落等负面情绪。留学当地文化与发展概况的普及有助于留学生平衡期望,减少文化冲击。
文化习得有助于语言习得,学习中国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中文学习,而且有助于融入中国社会。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文化活动,如参观当地博物馆、名胜古迹;举办中华文化艺术展示会,邀请嘉宾来展示:茶艺、古筝、葫芦丝、剪纸、太极拳等,并邀请留学生参与,现场学习、表演;传统节日时,邀请留学生体验文化习俗活动,如端午节时邀请留学生包粽子、划龙舟,春节时邀请留学生包饺子,中秋节邀请留学生做月饼等。
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有许多留学生表示希望可以有更多机会与中国学生相处,增加双方的互动,但实际上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却并无太多交集。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开设中外学生可共同上课的课程,互相了解双方在学习方面的异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中国学生也可有效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为留学生营造更好的目的语学习环境。在住宿管理方面设立中外学生混住宿舍,为双方交流创造机会,促进双方人际往来,也可有效帮助留学生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Stella Ting-Toomey.Communicating Across Cultures[M].Guilford Pubn,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