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闻娇
政策解读,涉及党和政府重大政策、法规的权威发布。政策解读类人物访谈节目,就是选择合适的权威人士进行专访,把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解释传达给受众,既不“浮于面上”,也不是“高高在上”,成为党的政策和广大群众心连心的桥梁。那么如何做好政策解读类人物访谈节目呢?从节目定位及题材选取上,在政策解读类人物访谈节目中,“政策”与“人”是节目内在构成的关键因素。对于各大主流媒体来说,政策统一发布于官方,掌握的信息量是一致的。但政策解读时,由于视角、案例分析、观点、特效手段表现力等不一样,解读的生动性、亲和力和传播效果也不一样。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这类节目的质量:
解读最关键的是先找准问题的切入角度,找准政策中与先前不一样的重大变化,找准人们对新政策法规急于知晓的部分,特别是要从深层次挖掘内容和角度。题材的选取关系到节目能开掘到的深度,关系到节目能否激起观众的兴趣,因此政策解读类人物访谈节目的编导要扣紧时代的脉搏,捕获那些具有解读张力的新闻事件,深度地探寻政策出台的背景、措施和意义。比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大理市对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开展专项整治,如果仅仅是对出台文件的简单梳理、摘要刊播,对观众来说,看这样的节目时很费劲的。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岭访谈》制作了一期节目《开启抢救模式 大理迎来最严洱海治理令》,针对新出台的治理政策,专访了洱海客栈的投资者、洱海边第一拨开发旅游的白族村民、环保部门以及云南生态环境学方面的专家,从多个层面对为何采取这种抢救的方式来治理洱海?客栈餐饮业对洱海的污染到底有多大?同时,节目也保持自己的观点,治理措施仅仅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如何让洱海重现生机、恢复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高水平永续发展,在未来的旅游社会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是摆在大理、云南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件事一方面事关洱海水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事关大理的经济社会发展,两者之间如何平衡?并通过专访相关人士,对提出建议和意见。对于政策解读类节目不仅是让公众知晓政策法规,还应该承担起启发思考,促进发展良性循环的社会责任。
政策解读类人物访谈节目,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专访对象的选择。观众希望在电视上看到的是一个有权威、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仅仅看到一个职位、一个角色的符号。权威、独特、有个性的专访对象,也是提升节目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节目需要建立规范管理的“专家资源”库,了解哪些是掌握政策出台背景、参与政策制定、熟悉行业发展、了解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有突出见解和行业贡献的专业人士。采访对象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无论是经历,语言,感受都尽可能的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有做到这一点,才可能避免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才能体现出栏目的个性特色。专家资源就是节目的智库,目光不要仅仅聚焦省内专家,要借助外脑,积极拓展视野,挖掘省外国外的专家资源,根据节目的需要分别建立短期、中长期的合作机制,合作机制也可以很灵活,专家资源不单单是作为专访嘉宾出现在节目中,也可以引入选题的策划筹备之初,提供给编导们更专业的意见和不一样的角度。
(二)节目也需要建立丰富的“素材资源”库,能搜集到政策措施执行相关联的案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曾经发生过的新闻素材、视频资料、亲历者等等。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被采访者拥有对该事件进行解释的发言权,会对相关政策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观众从他那里对政策措施有进一步了解,才能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很容易使观众清晰地了解到政策的来龙去脉。政策解读类访谈节目要赢得观众,如果只从行业和政府的角度出发,停留宣传“战略意义”、“深远影响”上,这其实是“行业视角”和“政府视角”的思维方式。立意高没有错,但是“曲高和寡”就不可取了,过于抽象的视角会使节目离观众太远。素材资源的整合运用,目的是增加节目“百姓视角”,用更多元的方式,解读政策中与群众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举措,达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效果。
(三)节目需要建立主持人品牌。主持人参与到节目的选题策划、采访、制作中来,善于思考,吃透政策措施的要义,注重探寻政策的深层含义,形成节目风格和个性。主持人参与采访,可以对人物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引出对政策措施的观点与态度,很多深埋于采访对象内心的想法或隐藏于举措背后的内涵,通过主持人巧妙而娴熟的采访,展现在镜头面前,让观众一睹为快,采访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节目的思想深度,进而决定着节目的成败。目前有的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照着录制节目前的文案进行主持的,编导一定要注意给予主持人足够的发挥空间和个性展示空间,如有个性的追问和反问,面对访谈对象谈及的话题,主持人能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善于把握局势,智慧地引导采访深入,并能调节现场氛围,会使整个节目生动出彩。与访谈对象的交流能碰撞出火花,这样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新鲜的现场感。同时栏目需要培养主持的评论能力和标识功能,成为打造品牌栏目的重要符号,为栏目的新媒体宣传以及线下公益活动的开展进行链接,增强栏目持久经营的能力。
政策解读要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出台的新政新规都包含众多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改变节目语言的陈述方式,不要简单的罗列条例规定,也不要贪求包罗所有,可以把整块的政策公文拆分成一个个小版块,再配以明晰的标题,进行特级包装,或链接相关的图标、数字等,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吸引和方便观众视觉观看。另外,节目中除了突出政策解读的权威性之外,还要增加服务性。针对群众关心的选题,帮助公众解疑释惑。例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将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纳入保险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节目可以通过算一笔账,来生动的比较不同品牌不同车系产生的不同车损车型系数,清晰地阐述商业车险改革后对消费者的影响。例如:解读《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施意见》时,可以侧重面向创新创业人员和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方面扶持举措的介绍。
政策解读要可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政策解读类人物访谈节目的一大难题是:有了题材和内容的厚度和深度,但可视性上往往又容易成为短板。在节目设计和编排中,可引入时尚的电视元素和特技包装,或者引入案例开展比较、引入实验案例启发思考、引入图表数字方便观看等,增强节目的吸引力、感染力。
同时,在节目运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与新媒体融合互动,使节目宣传效果最大化,也是吸引更多观众的最好手段。比如,每期节目前后在新媒体开展话题讨论,邀请观众与节目访谈嘉宾开展互动、新策新规执行主持人的服务提示等等,让政策宣传更加落地、更令观众喜闻乐见。
政策解读是主流媒体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宣传好各项政策法规,要在解读和创新中下一番硬功夫,把政策解读做成观众爱看而又准确传达政策内涵的新闻大餐,在这方面,电视媒体还需要做积极和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