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敏
新时代,学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面临高等学校不断推广学分制、就业创业模式的转型以及高校逐年的大规模招生计划等一系列问题,高校育人更应该打造新的育人途径与模式,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政治观念和正确的道德素养,逐步提高在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造精神,拓展校园文化艺术的影响力,大学生素质拓展实践育人的新途径的有效推进必将有助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推进共青团工作的制度、职能和规范。整合和组织青年活动资源,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大学生素质发展计划,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项目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开展。第一点是成才实践教育,学习学术和技术知识、交流学术科技文化、参与学术科学技术实践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第二点是道德实践教育,重点关注重大政治事件的重要周年、学校的活动和特点,开展政治理论、形势和政策、荣辱观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举办文化节,开展报答感恩教育;第三点是文化实践教育,开展人文论坛,邀请知名学者举办研究报告,思考创建学术研讨会,与学生交流和对话,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把高雅艺术拓展到校园里,增强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共青团是大学生素质发展计划和实施的直接促进者,特别是在培养青年实践能力的要求下,教育工作的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以健康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这就要求提高共青团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努力,加强辐射力、加强基层组织对青年大学生的渗透性和影响力,从而加强共青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通过树立学生的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理念,是关注共青团工作的核心,素质教育总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它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服务社会为出发点和归宿,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评价的尺度。可以说,大学生素质发展教育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坚持学生的发展,创建工作品牌项目。
积极整合共青团工作资源,拓宽青年学生的全面教育实践。目前,各高校组织开展了各种活动,丰富了青年学生的校园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与我国的素质发展要求相当。因此,我们应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为青年学生提供广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拓宽青年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途径,不断赋予高校共青团工作新的内涵。由于素质发展计划以制定和培养创业潜力的内部挖掘大学生作为目标,因此共青团工作在整合资源方面,应把握大学职业规划和创业计划的这一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要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推广和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质量的发展计划中,高校共青团应特别注意工作体系,建立一个新的单元计划,落实工作机制,对项目进行反馈和总结,同时,在每个活动项目包括项目计划共青团活动,以确保可持续和高效的工作。只有形成这样一个体系,我们的素质才能不断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同时,我们应整合校内的资源,整合校园外的社会资源,使青年学生适应社会。应该积极鼓励青年学生,同时我们也要将校外的知名企业请进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拓展工作实践育人计划的持续化和系统化为青年学生做职业规划指导,构建团组织工作的新机制。
大学生素质发展实践一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建一批具有自身特点的优秀项目,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发挥表率和引领作用,以达到素质发展教育的目的。通过这个平台,将项目活动的质量扩展到特殊群体的学生和优秀学生中,进特殊学生群体,服务于中间学生群体的绝大多数,使项目活动可以广泛覆盖所有的青年学生,通过同伴群体产生影响。在青年群体意识的单元工程,扩建工程已成为一个年轻的学生和共青团组织工作的新战略。在扩大项目质量时,组织应充分考虑到青年学生群体的愿望和个性化,充分利用微博、QQ、博客、论坛等新媒体将领袖项目的具体形式转移到青年,并接受共青团成员的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素质发展项目,引导青年和青年凝聚力,从而打造一个优质的推广项目服务青年网络品牌。
积极推进素质发展的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教育的任务和职能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快地发挥专业特长,成为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改革者。高校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践的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降落地点,创新不仅是理念,也是实践,通过实践实现创新,因此,实践能力不高,创新不可能实现的。大学生素质发展计划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有效落脚点,而共青团是实施该计划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该项目将把活动的质量扩大到共青团日常工作中,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实践,青年传统学生共同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引导大学生坚定不移地为祖国服务,为人民的爱国之道服务。大学教育的任务和职能是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学生在完成学业和进入社会后更快地适应环境,更快地发挥专业特长,成为社会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改革家。因此,高校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服务的能力。
道德实践教育的问题不是仅在知识上得到就可以具备的问题,因为知善的人,不一定能行善。不可用知识教学代替道德教育,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行为虽然联系密切,但也存在很大差别。我们简单地利用思想品德课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品德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的行为,忽视道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只有通过分数来决定学生的道德素质,容易导致功利主义的产生,使道德教育等同于分数,并对学业评价的误区进行了理解。道德知识的学习并不一定能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同样,对道德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也不能体现学生品德发展的真实状况。道德知识只能在实践和实践中体现出来,才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真正道德品质。通过道德观察、观察和判断,我们可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普遍比较重视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对专业化实践的浓厚兴趣、解决具体问题的巨大热情等。但是,对于与此相关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际上,生活实践活动是精神产生的源泉,生活就像一座采石场,我们从中采集砖石,用来建筑我们的精神世界,而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最终通过生活实践来体现。因此,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文化修养的培养,努力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沉淀为精神品格的提升应是高校素质教育及其实践活动更高的目标。
实践能力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缩短书本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积极、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道德状况,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和提升道德品质。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