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基本经验*

2017-03-28 07:26吴大兵岳琦琳
重庆社会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发展

吴大兵 岳琦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基本经验*

吴大兵 岳琦琳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路径,形成了极具启迪意义的成功经验,包括: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首要前提;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历史主题;把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问题;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

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 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先锋队”是其阶级性和先进性最简明的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出发,重新确立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推进改革开放,探索出了巩固执政基础的新思路、新办法,积累了极具启迪意义的成功经验。在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形势下,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这些经验,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推进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首要前提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1]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在于它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改革开放40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的这一前提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了党执政基础的动力之源。

(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引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之根本。在改革开放40年的行进中,宗旨意识就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首要遵循。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切实顺应人民群众的广泛诉求,充分激发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2]。针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低落,特别是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消亡,江泽民就如何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特别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3]新世纪,针对部分党员党性不强、宗旨意识不高、先进性弱化等问题,胡锦涛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矛盾,面对人民群众更多更高的发展诉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系列民生问题的解决和发展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迈上“新的发展阶段”。可以说,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引领,才确保了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认同,在行动上保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践行,从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面向未来,增强党的宗旨意识依然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坚不可摧的力量源泉。

(二)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实践发展根本遵循

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就是人民主体观的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与现实的机遇与挑战,更深切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企图只靠共产党员的双手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4]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改革的艰辛和困难,邓小平一再强调坚持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5]他要求党必须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作为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少数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险,江泽民指出,“一个政党”,“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6]。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上,坚信“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7]着力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开启了中国发展新征程。现实是:正是由于党的群众路线一以贯之和切实践行,才造就了几十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小康社会的实现、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等,才使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执政地位巩固。面向“新的发展阶段”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坚持好群众路线,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三)以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

发展是社会永恒的主题,为谁发展则是实践中首要明确的问题。而如何保障发展中的公正,则是人们普遍的诉求。针对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邓小平视其为“实现共同富裕”。简单而言,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坚持,到党的宗旨使命不动摇;从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安排,到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及公正合理分配制度的制定;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备,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考量等,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的思考和整体的制度安排与大胆实践。其间,邓小平更是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江泽民强调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胡锦涛强调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强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使命。经过前30多年改革开放的努力,我们已解决了 “温饱”,实现了富起来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特别是实施了扶贫攻坚等系列举措,我们正走向“小康社会”,朝着“强起来”的目标行进,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感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可见,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在根本上缘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目标。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历史主题

由于各国社会制度、历史发展、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形成和确立的制度也各具特色。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我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纵观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过程。

(一)立足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作出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西方民主化席卷全球,加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西方价值观念、西方价值发展模式被吹捧为最好的 “版本”,对中国发展的路径选择形成严峻挑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系统的科学设计,并告诫全体同志,“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8]。还多次强调说:“公有制”与“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9]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这一重大历史主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党的建设的角度,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如何坚持走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都作出了深入的思考和重大的战略决策安排,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我们即可见其理。回顾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反观拉美及非洲一些国家硬搬西方民主发展模式的惨痛失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做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发展战略新设计,开启了当代中国由大向强的新征程。当代中国发展模式,已日益凸显它蓬勃的生机。

(二)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社会主义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及其东欧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落,使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这一历史难题,显得尤为艰难和紧迫。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从发展道路选择、发展战略设计、发展制度安排、发展力量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当代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时代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方法指南,继续坚持这一“规律”的探寻,从中国梦目标的确立、到“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探索,形成了新时期新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正是中国共产党对这条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遵循,才促进了中国的快速持续发展,才使党的执政基础得到夯实。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1]社会不断发展,实践没有止境。面向中国梦新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多的任务和挑战,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更需与时俱进,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才能使党不落伍时代召唤,勇担历史大任。

三、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关键问题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但理论又来源于实践。马克思曾指出:“共产党的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12]。恩格斯更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13]。本着“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4],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做法,其成功的又一经验就是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一)以创新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实践在发展,理论在丰富,时代性、开放性是理论的必然属性。改革开放之初,针对如何改革开放,特别是如何认识和发展“市场经济”,邓小平指出:改革需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5]。邓小平所说的“试”和“闯”,说到底就是创新。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的支撑,邓小平提出了市场是手段的论断等系列观点,逐步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理论。针对民主政治建设,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6]他大力倡导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并强调要“民主”也要“法制”,更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这些观点与认识与他相关的民主法治建设、党政制度改革主张等一起,又逐步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和国防外交上,都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形成了系列观点和主张。它们一起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理论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才开启了“特色”的新篇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党的建设的时代需要,从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高度,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理论有效地指导解决了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我国发展的资源困境和方式危机,开创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引领着中国的发展走向理性和科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不囿于传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开拓性探索:在发展目标上,提出了凝聚共识激发力量的“中国梦”;在发展阶段判断上,提出了“强起来”“新境界”的新认识;在发展方略上,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发展理念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等。其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当前中国正在这一思想理论指导下阔步前行。

(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过程,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好互动关键的问题: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必须始终不能丢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丢了就会丧失根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江泽民、胡锦涛也曾反复强调,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和世界眼光观察和分析事物,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调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17]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指导,才使共产党人保持了实践发展中的科学理性,审时度势地实现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二是要做好深入实践调查研究。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不仅在调查研究上身体力行,同时还教育党员干部要“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群众”[18],以便调查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接受新意见。江泽民、胡锦涛等继续坚持了调查研究的好作风,提出了调查研究讲实效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仅率先垂范做好调查研究,如2016年7次出京基层调研,足迹遍及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同时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而且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19]可以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了调查研究这一优良作风,才使党的理论、党的实践不断走向科学,实现了二者的良好互动。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

江泽民曾指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根本在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担负历史重任,把建党、治党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基本要求,着力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和依法惩治各种贪腐行为,“党要管,从严治党”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巩固执政基层的又一重要经验。

(一)以思想教育推动党的建设

在保证党员干部经常性学习的情况下,结合形势进行一定的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着力思想建党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从新时期新的特点出发,在党的建设问题上不再搞运动,而是适当地开展以正面教育为主的集中教育活动,来加强党员和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如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政治风波发生以后,1989年中共中央决定从组织上进行一次认真的清查清理工作,同时按照搞好思想整顿、加强党的思想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从1998年底到2000年底集中一段时间,为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教育干部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密切联系群众、增强在复杂形势下承受和抵御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在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了“三讲”教育活动。2000年底到2002年底,为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从2005年初到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后,还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变化的形势和党的建设的需要,先后又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活动,2016年以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些活动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党的建设的预期成效,从而保证了中心工作的推进。实践证明:正是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才筑牢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为党的执政基础奠定了坚实根基。

(二)以制度建设推动党的治理

基于对中国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思考,邓小平指出:制度是根本,“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做好事”[21]。1980年,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其后相关的一系列制度不断出台,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反映了全党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飞跃,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22]。这标志着,制度建设已经作为反腐的治本之策得到确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扎紧、扎牢制度的笼子,着眼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个方面修改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先后制定或修改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或政策,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等其他具体规范性文件,这些系列的制度和政策,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 “制度群”。正是制度建设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的全过程,才使党的建设不断走向规范、走向科学。为确保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依法严惩贪腐行为纯洁党的组织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党员干部中的腐败更是对社会危害至深。在俄国革命实践中,列宁就强调,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领导者”。因此对“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23]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惩治腐败,净化党员队伍,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邓小平就深刻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24]并强调,要使我们的改革更稳健,更扎实,更快,就“要反对腐败”并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25]。江泽民也提出了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反腐重大意义,把反腐斗争进行到底。胡锦涛也强调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权力案件决不能手软。严厉惩治经济领域内犯罪、严查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日益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可以说严惩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小到大、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实现了反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这些举措有效净化了党风和政风,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赞同,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依法严惩各种贪腐行为,依然是我们纯洁党的组织的重要手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页

[2][1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1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 218、223 页

[3][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年,第 161、72 页

[4]列宁:《列宁全集》(第 43 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96页

[5][16][2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327、168、333 页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5页

[8][9][10][11][15][24][2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人民出版社,1994 年, 第 116、111、197、224、110、380、327 页

[1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8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1页

[14]列宁:《列宁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 23~24页

[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2版[19]本报评论部:《调研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人民日报》2013年7月26日,第5版

[20]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2005年,第564页

[22]本书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

[23]列宁:《列宁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6页

(责任编辑:张晓月)

The Basic Experience Analysis of Consolidating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CPC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u Dabing YueQilin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uling found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ew great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ontinues exploring the path of consolidating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party,forming some very successful experiences,including keep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ought of people centered which is regarded as a prerequisite to consolidate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party;holding and developing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political history theme of consolidate the ruling foundation;promoting theoret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practice which is regarded as a crucial problem of consolidating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party;insisting in enforcing strict party discipline that is regarded as an essential guarantee of consolidating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party.

the ruling found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basic experie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编者按:2018年将迎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全面回顾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现约请作者分别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基本经验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并飨读者。

重庆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政治学研究所 重庆 400020;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00067

中宣部2017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 “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2017YZD14);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优势研究”(批准号:16ZTZ06)。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发展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