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青
教辅图书出版现状的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谢 青
教辅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辅导类图书,是根据教材或考试大纲而编写的具有辅助学习作用的读物。适用于学生、教师及相关需要提升自我能力及亟待通过考试的人群。教辅图书在我国拥有庞大的受众群,其所创造的销售码洋占据了我国整体图书出版市场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教辅图书出版的发展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我国出版业整体的规模及未来走向。但当前教辅图书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十分严重的现象,严重侵害了读者的利益,也给图书市场的规范运营带来了严重的干扰。基于对教辅图书所具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当前所存在问题根源的探讨,研究了相关对策,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辅图书出版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教辅图书;生存现状;提升对策
[作 者] 谢青,中国石化出版社。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在校学生约有2.1亿人。拥有着如此庞大的基数,教辅图书的“暖春”能持续多久呢?2016年初,澎湃新闻一篇报道的标题为:《九零后下单最多的20本书,7成是教辅题海》又让广大从事教辅图书出版的同仁们为之振奋。
在我国,阅读量最大的群体是学生,他们阅读的图书中有70%~80%为教辅图书,正由于此,我国教辅图书出版规模如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16年教辅图书总销售码洋约合400亿元。面对巨大的市场份额的诱惑,无论是国有出版单位还是民营出版商纷纷加入到教辅图书市场中,使得整个教辅市场硝烟弥漫——各种价格战、发行战、营销战轮番“上演”,导致教辅图书出版行业陷入了混乱无序的困局中。
(一)时效性强
时间是教辅图书的生命。原因如下:(1)教辅图书一般配合开学季、考试季出版,对时间的要求十分严格。若是错失合适的出版、上市时间,通常也不会有好的销售表现。所以在“两季”来临前,出版单位通常会力保教辅图书按期出版。(2)出版单位必须密切关注和及时了解考试的最新动态,要熟悉教材和考试大纲,紧随教材和大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新大纲出来,必须及时调整出版内容。若出现已经不考查的内容还存在,新增考点书中未涵盖,就成了“落伍书”,势必会被市场淘汰。
(二)增值服务多
现在图书销售不单单是售卖图书本身,读者也会在意本书的增值服务,尤其是教辅图书,更需要有良好的延展性。数字化、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也给图书出版带来了新机遇。比如,听力题旁印制二维码,扫码听音频,省去了光盘的制作时间;试题详解旁印制二维码,扫码看视频讲解,比起单一的文字叙述更易理解。有些图书的作者或出版单位与某培训机构有合作,会随书赠送该机构的学习卡,免费在线学习几小时,或者报班减免的代金券。有的出版单位还会根据一本图书建立读者服务微信群或QQ群,请作者在特定时间给读者答疑解惑。这是在科技类、社科类等图书中所并不常见的。
(三)销售周期短
教辅类图书依托教材、课标、大纲而编写。若教材、大纲改版,课标改革,教辅图书就必须重印、再版更换内容。未更新的图书即使已上市,也鲜有人问津。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出版单位就必须组织相关学者、作者搜集最新试题,并对其作答和撰写解析,梳理常考点和重难点等。读者在选购书籍时,也会重点关注是否涵盖了最新真题。所以,教辅图书的销售周期一般是从图书问世到下一次考试季的结束。相较其他品类的书籍,“存活”的时间真是太短了。
(一)市场竞争激烈
教辅图书与补习班相比,拥有绝对的价格优势,不受时间、空间因素的限制,因而在我国倍受欢迎。截至2016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教辅图书的销售码洋在我国图书市场销售中占到75%的比例。也就是说,每销售10本书中,几乎有8本是教辅图书。其为整个出版行业制造了庞大的数据,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因而无论是国有出版单位还是民营出版商纷纷加入到教辅图书市场中,都想分得一杯羹。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端的兴起,加之教辅图书使用者的年龄层偏低,线上销售的数量和码洋远远超过了线下的总量。网店每逢节日必有促销,大打价格战,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二)同质化现象严重
教辅图书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市场上的图书品种和图书内容很难看出区别。网络购物的兴起,使得营销手段“同质化”也愈发明显。纵观我国教辅图书市场,图书品种、经营方式和促销手段等相似度极高。加之图书内容、编排方式、产品包装、价格策略和分销渠道等方面也日趋无差异化。
某些出版单位或民营文化(发行)公司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民营文化公司,只用几把剪刀,把书刊、报纸上的素材剪下来,拼贴就组成了一本书的原稿。亦或拿几本书,分别扫描部分内容,大体的框架和内容就初步形成了。这种肆意的相互抄袭,导致图书内容没有创新,助学效果甚微,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严重扰乱了教辅图书出版市场的良性发展,使得教辅图书出版市场整体水品偏低。
(三)图书产品华而不实
教辅图书以教材为依托,目的是服务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检测、弥补自己的弱项。为了更好地做大规模,各出版单位和民营文化出版公司通常将图书内容细分为:配套习题集、教材详解、历年真题、模拟试卷等。封面宣传都赫然印着“与考试配套”“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等字样。有些教辅图书模仿畅销书的运作模式,请教育界大咖写推荐语,作序,采用过度包装的方式,蒙蔽读者。
(一)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规范其健康有序发展
2012年原新闻出版总署、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中央出版单位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开展图书质量专项检查,将2012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规范年”;同年2月,教育部、原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纠风办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俗称“教辅新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2013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保障年”;2014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专项年”;2015年确定为“出版物质量提升年”。2016年2月《出版管理条例》第四次修订完成。国家不断出台新的监管政策和办法,加大整治力度,全力整肃教辅图书出版所存在的乱象,旨在提高图书质量,更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奖惩机制
出版单位要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认真进行自查。对于编校质量好的图书编辑进行表扬和合理的奖赏,对于编校质量不合格的编辑进行批评,并要求其自我检讨问题根源,连续2年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的编辑,在薪酬待遇上给予扣减。奖惩明确的制度从另一方面激励从业人员紧绷质量这根弦,不敢懈怠。
综观市场上品牌过硬的教辅图书,不难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点:选题贴合读者需求,内容有创新,编排方式符合读者习惯,装帧设计简洁明了。这跟出版单位对于出版过程的严格把控是分不开的。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选题必须调整;原稿质量达不到出版要求的,坚决不收稿、不出版;正文和封面设计要利于图书内容的展现,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明确“三审”的职责和质量要求。对三审人员编审的稿件要记录在案,做出明确的考核。复审人员对初审人员的稿件编校水平做打分评级,终审对复审的稿件进行打分评级。建立合理的参照执行标准,低于多少分的稿件就不得进行下一个出版环节,高于多少分的稿件,要对其编校人员进行奖励。也可定期组织这些优秀编校人员进行社内讲座,把自身如何提高编校水平的方法和经验与大家分享,提高出版单位的整体水平。
(三)做好图书市场的深入调研
图书出版整体水平的提升,追根溯源还是要从选题质量入手。选题方向的制定不能凭臆想,而要坚持走访调研,深入学校、书店,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仔细听取教育在一线的老师的建议,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图书经销人员多沟通,帮助出版单位更好地判断选题方向;积极参加学科研讨会,了解学科的变革内容和发展方向,充盈自身的同时也拓展了作者资源,为选题的开发注入更多鲜活的思路。
(四)树立从业人员高度的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
教辅出版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体现在对出版事业和教育事业的负责。这种责任意识,最终体现在图书产品的质量上。教辅图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大读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出版单位的声誉。出版者应该把精力多放在对内容质量的提升和创新上。各出版单位及从业人员要把编校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只有质量过硬,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才会被市场所接纳和欢迎,才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五)调整出版战略,谋求长远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辅类图书出版数量猛增,出版速度加快。这也是各出版单位为了扩大出版规模,拓宽发货和回款渠道所采取的发展模式。反之,出版单位的出版速度放缓、规模紧缩,势必会影响发货量与回款数额。在出书数量与质量两者之间,出版单位应时刻以保障、提高质量为核心。从粗犷式出版向精细化出版转变,满怀工匠精神,真正把图书做精做细,每出版一种图书都是精品。加上行之有道的宣传,不愁不“花香四溢”。单品种效益上去了,出版单位的整体效益自然会相应提升。这样做的同时,也给了编辑们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营销和打磨产品,给出版单位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有力保障。
教辅图书虽然只是一种辅助学习的产品,但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成为了我国图书市场上不可缺少的一员。目前,我国教辅图书质量良莠不齐,市场过度竞争、混乱无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各出版单位深入研究、分析教辅图书市场的现状,积极调整出版发展战略,建立严谨的质量保障体系,严控出版过程,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牢固树立正确的责任和质量意识,才是让教辅出版市场走出困局的唯一途径,才是各出版单位实现良性运转、长远发展的唯一途径。
[1]郑汉阳.国家教辅新政出台的历史回顾与战略思考[J].出版广角,2016(277):21-25.
[2]王淑芬.提升教辅图书编辑质量的策略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50-51.
[3]徐萍.出版编辑工作从众现象探析[J].传媒论坛,2017(2):131-132.
[4]陈小彦.教辅图书编辑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编辑出版,2015(5):50-51.
[5]欧阳志荣.关于提高当前教辅图书质量的几点思考[J].出版广角,201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