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乃基
在供给侧改革与需求拉动之间
——当前中小型民企的可能出路
■ 吕乃基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形形色色的“新路”,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科技发展,二是跟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其中,“互联网+”、工业4.0或第四次工业革命、城镇化、“一带一路”、生态改革等都给中小型民企带来机遇,然而也具有相当难度和不确定性。供给侧改革无疑是当前改革的关键,但作为其前提的“适度扩大总需求”,在现实中有意无意间被弱化甚至淹没。实际上,正是在供给侧改革与内需拉动之间,中小型民企可能会发现发展的最大机遇,包括新的消费者与消费需求、到农村去、去产能与新供给结合。当下中国新供给的核心不是高端消费品、新的技术,甚至也不是适配的资金,而是在制度和文化领域,是政策和诚信,也就是深化改革。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需求侧;中小型民企;深化改革
对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主流媒体、网络媒体和各领域的专家已经有连篇累牍的分析和论述,虽然视角不一,对经济形势严重性的判断有轻重缓急之分,但是共识是:不能因循守旧,沿袭老路。至于新路,有“互联网”,有工业4.0或第四次工业革命,有服务业,还有“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等等,不一而足。
本文中所研究的企业不是央企国企,也不是实力雄厚的万达、阿里巴巴等民企,这些企业大致可以沿着现有的路径前行,而是特指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处于困境的企业,主要是指中小型民企。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老路不通,必须另辟蹊径,因而问题就集中在对新路的把握和选择上。
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形形色色的新路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科技发展,二是跟随改革开放的进程。
近来,特别是在达沃斯论坛上,工业4.0或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热议的话题。德国的工业4.0具有强大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不仅在企业,而且在整个社会,已经具有多年的积累。工业4.0集中于智能制造,再由下而上“升维”,提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的标准。美国的“再工业化”则集中于智能产品,由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由上而下“降维”。“中国制造2025”既没有德国由下而上的地基,目前或许只有海尔和沈阳机床集团等少数企业具有继续攀登工业4.0的水平,也不具备美国居高临下的气势,虽然中国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但是主要在搜索、社交、交换和金融领域,较少向下进入制造业。因而中国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与德国比信息化,与美国比工业化,无疑具有中国特色。然而不得不承认,对于广大中小型民企来说,“中国制造2025”或许也只是2025年之后的梦想(这一点在后文还要谈到)。在市场相对稳定,需求旺盛的领域,企业要是不差钱,机器人或许是眼下应对用工荒的一个选项。
第二条新路是跟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其中又有多个选项:
其一,城镇化。到2020年可能还会有2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待落户。每年约有700万名大学毕业生、1300万名农民要变成城市居民。如果有70%的农民工在城市购房,就可能消化当前的库存。河南省住建厅的调查表明,县级城市里农民有购房意愿高的比例高达60%至80%,他们买房的最大动力是子女教育和农村青年结婚[1]。显然,在城镇化过程中在所涉及的房地产等领域存在大量潜在的商机。问题在于,一、二、三线的城市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在同样的二线或三线城市中进一步区分到行业,如房地产、服务业,进而是商品房还是办公楼。鉴于这条道路对于政策具有较大的的相关性甚至依赖性,良好的政商关系十分必要,既有机遇,又有风险。无论怎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中国房地产的疯狂或不规范时期已经过去。
其二,“一带一路”以及可以归入这一类的外贸和对外投资等。“一带一路”无论是项目还是资金都需要国家出面,央企、国企自然会有更多机会,中小型民企若是抱团参与也有机会。企业在国内保持相对独立,再以联盟的方式走出去,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李克强总理说:“要抱团出海,抱团取暖,在这么一个不同文明国度,体制文化差别很大的国度,我们要发展,一定要抱团,从矿业、装备业,大家也都要抱团,金融业也要跟你们抱团,国家会逐步制定政策,制止恶性竞争,自己和自己打内战。”①参见中新网的报道《李克强:中企出海要抱团取暖 不要自己和自己打内战》,http://news.china.com/ domestic/945/20150524/19735089.html,2015年5月24日。来自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民营企业500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数量最多,共有183家,比上年净增118家[2]。中小型民企借“一带一路”之东风,企业或联或合,在这一过程中做大做强,回过头来带动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其三,绿色,其因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而被列入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些年中国为高速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随着十面“霾”伏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国家决心下大力气解决生态问题。然而在这一领域同样存在不确定因素。生态问题的特点:一是事后性,有了后果方想起治理;二是后果的综合性和“异因同果”,难以条分缕析辨明责任,难以追根溯源。放在中国语境下,还要考虑到责任方和受害方等各方的责权利是否清晰,以及背后无处不在的政府的身影。生态行业虽然难度大,但是如果有技术实力并掌握政策,做得好将是企业、社会和政府三赢的局面。
其他诸如老龄化和二孩等方面自然也蕴含着商机,此处不作赘述。
上述方面虽然都给中小型民企带来机遇,但是具有相当难度和不确定性。供给侧改革无疑是当前改革的关键,然而除了呼吁降低税收和用工成本外,似乎与中小型民企没有太大干系,这一状况并不正常。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在眼下漫山遍野皆“供给侧改革”之时,供给侧改革的完整表述“在适度扩大总需求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前提的前半句,也就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在有意无意间被弱化甚至淹没。实际上,正是在供给侧改革与内需拉动之间,中小型民企可能会发现发展的最大机遇。
(一)新的消费者与消费需求
国人出国抢购电饭锅、尿不湿、马桶盖以及奢侈品和化妆品等,暴露出供给严重不适应需求。当下中国出现了一批愿意为高性能产品买单的中产阶级。在传统的“性价比爱好者”(偏好压低价格,典型是淘宝网上的消费者)之中和之外,出现了不计或较少考虑价格的“性能爱好者”,他们需要的是性能及性能背后的观念、品味和格调。已有不少产品就是以后者为名占领了特定的高端市场。例如,奔驰汽车前总设计师说过“奔驰卖的不是汽车,而是一件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同样,特斯拉卖的也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环保、时尚[3]。“日本的马桶盖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其具有健康、保健的性能。中国的85、90、00后不相信广告,相信同一个消费阶层人的口碑,是月光族,愿意花很多的钱在自己身上[4]。
在这样的人群中还需要差异化竞争,如精准扶贫那样精准定位。中国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多元价值观和社群林立的时代。从大众消费到圈层经济。只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一定的属性,为一定的人群服务,就会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
怎样才能满足个性化且“与时俱进”的需求?这就涉及前文所述的工业4.0或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在微笑曲线上位于谷底,一般认为出路是向两端提升,由制造向前上溯到研发环节,向后强化销售进而铸造品牌,谷底本身已经了无价值,然而这一理解并不全面。工业4.0可以满足新的消费者与消费需求个性化小批量的要求。“互联网”,所“”的不仅是金融、销售,还有制造。位于微笑曲线谷底的制造环节由第四次工业革命而得以提升,获得新的生命,从而将微笑曲线作为整体提升到新的台阶。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二)逆向思维,到农村去
当下,值此城镇化过程中资源向城市进一步集中之际,农村出现对资源的渴求甚至出现资源“真空”,这就为新一轮下乡提供了可能。一旦土地确权和流转的政策得到落实,新一轮下乡就有可能大规模展开,不是当年的上山下乡,也不是数年前的家电下乡,而是资本、人才和知识下乡,是作为“五大理念”之一的“绿色”下乡。一些先知先觉者在成本最低时已经有所行动,不是像过去那样下乡办厂,而是从事农民熟悉的农业和畜牧业。以现代企业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以现代科技武装他们,使之成为农业工人。同时完成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发展现代、生态和绿色的农业,进而改造传统农村,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在“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和发展服务业也就是瞄准“高大上”之时,有必要回到第一产业,从产业链的源头做起,在源头上解决困扰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如果有企业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消费者还用得着漂洋过海抢购洋奶粉和洋大米吗?到农村去,这里有多大的投资市场,回到城里,又有多大的商品市场!
更重要的是,加强城乡联系与互动,弥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造成,而后越发严重的城乡二元的分化乃至断裂,形成城乡之间的良性循环。
再进一步,在坚持品质之时培育诚信,塑造品牌,当然,这一点不限于到农村去的企业。诚信,在当代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稀有资源,物以稀为贵,企业只要坚持诚信,以诚信立业,以诚信塑造品牌,一定可以得到高的回报,与此同时,企业也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去产能与新供给结合
“去产能”并不是丢弃,而是经改造后整合到新供给中,只有促进新供给形成新动力才能真正去产能。李克强总理曾举了这样的例子,一个传统服装企业和一个智能可穿戴设备企业,两个结合一下,就可以创造新供给、产生新需求[3]。大部分行业都可以通过附加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模式等新财富形态的方式,形成新价值、新需求和新市场。同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再经过适度培训,实现去产能的下岗工人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的用工荒对接。当然,那些眼下看似需求旺盛而处于用工荒的行业在低头拉车之时,也有必要抬头看路,以免自己变成下一波去产能的对象。
收购倒闭企业,将其土地、厂房移作他用,如发展创意产业和艺术沙龙(陶艺、布艺)等,以适应上述新的消费者和消费需求,这就涉及资本运作。毕竟,当前世界已经由产业资本时代进入金融资本时代,“万宝之争”就是明证。资本和资本杠杆在未来财富波动中的效应会急剧增加,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阐明了这一点。让资产在流动和变化中保值增值。
无疑,对于中小型民企来说,要把握上述各种发展的机遇,都需要苦练内功。
最后,当下中国新供给的核心不是高端消费品、新的技术,甚至也不是适配的资金,而是在制度和文化领域,是政策和诚信,也就是深化改革。这就需要减轻企业过高税赋,在金融制度上对国企、外企、民企一视同仁。
在2016年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两字定位和阐明新型政商关系。政府对企业的“亲”是普惠的“亲”,而不是某些或某一家企业特惠的“亲”。政府官员和民营企业家双方都要保持清白,不搞权钱交易。对民营企业家来说,就是讲真话、说实情、建诤言,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
[1]崔书文,黄晓芳,夏先清,等.农民工进城买房潜力有多大——河南房地产去库存调查(上)[N].经济日报,2016-01-04(1).
[2]李仁平,童芬芬,孙永剑,等.解读“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N].中华工商时报,2016-08-26(2).
[3]滕泰.从供给侧发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N].经济参考报,2015-11-26(8).
[4]吴晓波.如何在大变局中拯救你的资产[EB/OL].(2015-09-14)[2017-02-20].http://www. cbmag.cn/news/64557.html.
[责任编辑:李君安]
Between Supply-side Reform and Demand Pull——a Possible Way out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Lv Naiji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confronted with various"new paths"which is generally classified a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following the path of opening-up and reform."Internet Plus",industry 4.0,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urbanization,"one road and one belt"initiative and ecological reform bring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difficulty and uncertainty fo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It is no doubt that supply-side reform is the key to the reform.In fact,it is just between supply-side reform and demand pull tha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ill find the best opportunities fordevelopment.These opportunities include new consumers and consumption demand,bringing the business to the countryside,the combination of cutting overcapacity and new supply.The core of new supply in current China is not the high-end consumption goods,nor new technology,nor adequate amount of capital.But the core lies in the fields of system and culture,lies in policy and integrity,and lies in deepened reform.
Supply-side Reform;Supply-side;Demand-side;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Deepen the Reform
F270
A
1673-8616(2017)03-0005-05
2017-03-06
吕乃基,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