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邳州市机关幼儿园江苏徐州221300
优化语言教学策略提高实践活动实效
刘艳
邳州市机关幼儿园江苏徐州221300
为增强幼儿语言实践活动实效,教师要善于开拓思路,追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促使幼儿想说、敢说和爱说,让他们带着表达欲望不断走向成功。
幼儿教育;绘本;说话训练;情境
为增强幼儿语言实践活动实效,教师要善于开拓思路,追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促使幼儿想说、敢说和爱说,让他们带着表达欲望不断走向成功。
绘本是幼儿进行语言实践的一个重要材料,教师要以此为凭借来有效开展视、听、讲活动,增进幼儿对绘本的感情,培养他们观察、阅读、欣赏、交流的兴趣。例如,《风姐姐来了》这一绘本以风为线索,反复使用“风姐姐来了”为起始句,构成排比语段,变无形为有形,寓真情于其中,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表达了对风姐姐的赞美与喜爱。整册书的画面色调温暖、柔和,为幼儿营造了温馨可人的气氛,让人倍感活泼而亲近。教学此绘本,笔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从“三维目标”出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一是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绘本内容;二是感受并融入到散文美的意境之中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三是尝试与同伴分享自己认识的汉字;四是领略风的神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笔者把语言实践活动的重难点确定为欣赏画面,初步理解绘本内容,让“视、听、讲”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视”,即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直接获取印象,有了“视”作基础,幼儿才会进入想说、会说、说好的境界。
为达成目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设计如下:首先是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笔者借助“风姐姐”这一道具来设置悬念,导入教学:“今天,咱们班来了一位美丽的客人,大家看到了吗?”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并回答,之后进行过渡:“风姐姐是一位调皮而又可爱的客人,她喜欢跟小朋友捉迷藏,逗小朋友玩。现在她就藏在咱们的这本书里,谁要是能在每页图画中把风姐姐找出来,她就会成为谁的好朋友。”此番话语引发了幼儿的阅读、探究兴趣。然后,引导幼儿阅读,关注画面细节,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展开互动,鼓励幼儿勇于发表见解。笔者要求幼儿将视线有意识地集中在引人注目的画面情节上,以增强幼儿对作品的感知。最后,随文学字,分享交流。笔者将绘本中的字按段落分到每组,组织幼儿讨论,将自己会读的字贴上苹果树,并与本组的伙伴分享自己认识的字。
在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中,话题的设计是一个前提与基础。谈话内容要追求丰富多彩,形式要不拘一格,体现出一定的新意;同时,要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例如,在“我的爸爸”语言实践活动中,笔者事先动手画了一些关于“爸爸”的简笔画,他们神情、姿态各异,有的开心,有的生气,有的爱睡,有的贪吃,有的正在打球,有的正在划船,等等。笔者将这些画像张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幼儿将小星星贴在最符合自己爸爸特点的画像旁边,统计谁的爸爸得的星星最多,从而焕发幼儿交谈的热情:“爸爸在休息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你的爸爸经常参加哪些运动?爸爸经常带你出去游玩吗……”而在“我长大了”这一谈话活动中,笔者将教室布置成一间“探索迷你屋”,组织幼儿去自己量身高、称体重,感受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实践证明,从话题和形式两方面设计好听、看、说、玩等综合性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情感,使之围绕有趣的话题,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表达,无拘无束地交流、分享,进而促使教学气氛由单调走向活泼。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出有效情境,引领幼儿走进其中,鼓励他们自由言说,进而培养表达与创造能力。
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精心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营造说话氛围。例如,教学《小蜡笔》一课,笔者通过创设情境——布置小蜡笔画展,营造出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幼儿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同伴的作品,观察着、交流着。活动过程中,笔者还运用图谱演示法,创设情境。笔者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把整首儿歌以图谱的形式展现给幼儿,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通过图谱上的图标记号,让幼儿轻松地掌握朗诵的节奏与要领,获取对儿歌的句式结构的初步认识。事实证明,通过欣赏儿歌,可以帮助幼儿感受朗诵的节奏,唤起幼儿对作品对相关事物的回忆,从而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
在情境创设中,图谱不仅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还能让他们更直观地习得句式结构,掌握仿编儿歌的要领。教学活动中,笔者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图谱,使之准确掌握句式结构,并指导他们抓住事物的明显特征,仿照句式练习说好每一句话。笔者要求幼儿把编好的几句话串联在一起,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让幼儿将自己创编的话语跟同伴编的话语组合起来,成为一首完整的、有趣的儿歌。幼儿朗诵作品,也可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或按图谱顺序,轮流朗诵出自己编的那句话。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设计让幼儿对编儿歌不再望而生畏,而且感到很有趣味。
为培养幼儿的语言创造能力,笔者还要求他们自主选材,小组合作,仿编儿歌,并用自己的童音来有感情地朗诵自己的作品,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欣赏,以展示自己的个性与魅力,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坚持不懈地开展好诸如此类的活动,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真正成为语言实践的主人,并获取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