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奇
贵州省三都县大河社区营寨小学贵州三都558100
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例谈
黄正奇
贵州省三都县大河社区营寨小学贵州三都558100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极为迫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创新思维;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须以数学学习活动为载体,将学生自我因素与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有机协调,这样才能形成“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行为一体的综合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数学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显著特征之一。在教学中适时开展求异思维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具体做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一材多拼
即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学具拼摆或搭砌各种各样好看的图形或模型,并要求说出像什么?各种图形分别用了多少个?教学中,发现学生可以拼出花朵、汽车、飞机、帆船、房屋、机器人等,可以搭成楼房、宝塔、导弹、火箭、建筑群等。这些操作,无不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
(二)一题多问
即让学生根据数学问题情景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条件:小红家离校900米,小明家离校300米。
问题:(1)哪家离校远(近)?远(近)多少米?(2)小红上学比小明上学多走多少米?(3)小明上学比小红上学少走多少米?(4)小红家到学校的路程是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的几倍?……
(三)一题多解
即要求学生根据一道数学题想出多种解法。
例如,教学应用题“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l/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时,学生共想出五种解法。(1)设白兔有X只。列方程X+l/5X=18,X=15,15×1/5=3(只);(2)设黑兔有X只。列方程5X+X=18.X=3,3×5=15(只);(3)18÷(1+5)=3(只),3×5=15(只)……
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创新离不开探索。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一)探索新知
例如,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度量大小不同的几个圆的周长和直径,通过计算各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从而发现圆周率。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又如,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探索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获取圆锥的体积公式。
(二)探求规律
例如,通过学生把一个数量或一个数中的小数点向右(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探求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又如,让学生通~-tl-算探求能被2、3、5等整除的数的特征。
“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思维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小学生只有在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才有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自主学习活动,把学习时空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看、听、读、做、思、说、议、练。
(一)探究、发现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组题计算等探究活动,发现数学新知识,他们对自己的新发现理解最深,掌握最快,记得最牢。
(二)猜想、验证
实践证明,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猜想问题的结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活思维,扩展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例如,让学生将lO粒小石子投入放在课桌上的圆片纸上,先猜想落在圆片纸内外的可能情况,然后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得出10的组成的各种结论。
(三)质疑、讨论
数学课中,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程度,又可以提供更多的新的反馈信息,还可以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四)自学、尝试
数学课本的大部分内容是以例题形式编排的,这有利于学生自学和尝试。在某一新内容教学前,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照未学过的例题做练习。而且正确率很高。这充分说明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是有自学、尝试能力的。教师教学时应做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给学生自学、尝试和创新的机会,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对小学生而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就算是一种创新了。
由于每个学生的自学、尝试能力不一样。所以在组织教学时,应有不同的要求。当与例题相似的尝试题出示后。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关书尝试解答,一部分学生边看例题边解答,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提示下解答。然后进行讨论、讲解。再将例题变式,让学生第二次尝试解答。这样把个别教学、分组教学与班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尝试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会显露出来,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会越来越强,创新思维会越来越活跃。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十分重要。我们要感悟并实践新课程,认真开发教材资源,充分重视种种思维能力间的联系和渗透,有效的进行思维训练。在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适应发展中的社会,并且使自己能成为成长中不断更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