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占海
甘肃省和政县团咀小学甘肃和政731205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牟占海
甘肃省和政县团咀小学甘肃和政731205
小学阶段更有利于学生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本文中笔者就此谈几点思考和做法。
数学;教学;养成教育;学生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一)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
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二)建立友好互助小组
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
(三)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
这需要教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四)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根据经验,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时常犯的错误总结一些检查时需要学生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在做完题后按照总结出的几个注意事项进行逐一的检查,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促使他们养成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根据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我总结出一些在计算时需要学生加以注意的事项:(1)竖式计算时,要检查有没有抄错数。(2)竖式计算时,检查有没有抄错加减号。(3)进行笔算加法时,检查该进位的时候有没有漏加进位一;不该进位的时候有没有多加进位一。(4)进行笔算减法时,检查该退位的时候有没有忘记退位;不该退位的时候有没有乱退位。(5)进行横式计算时,检查有没有漏写得数。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得以形成。
总之,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加以促进。
[1]王广忠.浅谈数学中对学生的养成教育[J].大观周刊, 2012(3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