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锦芳 黄辰露 俞紫微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商学分院浙江金华432001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关于城市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与行为模式比较研究
尹锦芳 黄辰露 俞紫微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商学分院浙江金华432001
我们运用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的形式对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有关行为进行对比总结,找出其根本原因。分析导致该意识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民生问题,使人民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食品安全;意识;比较
每个人的食品安全意识受环境、教育程度、经济的影响而不同,也会由此引发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议。农村因为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利以及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是当前食品安全意识问题的薄弱环节。我们通过对张村附近居民和龙泉市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与行为模式的调查研究,编写实践报告,总结出双方的优点缺点以此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实践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督促企业合格合法生产食品。
Q1:在日常生活中您是否关注过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问题?
经常关注的:城市42%、农村31%;偶尔关注的:城市55%、农村62%;偶然听说过的:城市3%、农村7%。
从这可以看出,人们普遍对食品安全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但是相对而言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关注。不过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不存在不关注的现象。
Q2:您在购买食品时最关心下列哪些信息?
调查后发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最关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关注率高达90%。城市居民对品牌商标、营养成分、防伪标识等关注度稍微大于农村居民,对于价格的关注度稍微低于农村居民。32%的居民关注食物的品牌商标,他们认为知名品牌的食物食用起来更有保障。
Q3:您对现在的食品安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经过调查后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最关心的是食品的过期变质,他们认为如果误食过期变质的食物会最直接的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农药毒素残留问题上,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担心率低,一些家里种植蔬菜的农民表示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他们能吃自己家里种植的绿色蔬菜。而对于转基因食品,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具体的危害。
Q4:您一般在哪些地方购买食物?
关于购买食材,城市居民更加偏向于超市购买。而农村居民则在小商店、路边摊等购买占了很大的比例。
Q5:您一般什么方式保存食物?
经过调查统计后发现,保存食物方面城市有89%、农村有85%的人都偏向于冰箱冷藏。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以及政府家电下乡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农村的冰箱普及率大幅度提高。
Q6:在饮食方面您经常做到哪一条?
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城市有15%、农村有26%;会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城市有44%、农村有35%;会注意食物营养搭配:城市有36%、农村有24%;不会食用隔夜食物:城市有7%、农村有14%。
在饮食方面大多数人都会讲究卫生并且注意营养搭配,但是还是存在有些人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理念,而且农村比例高达26%,有些人在采访时表示老一辈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并没有出现较大的问题。城市居民在食品上更加注重食品营养搭配,他们认为食物营养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农村居民在不食用隔夜食物上选择率为14%,城市居民则为7%,农村里很多的人家都有养殖动物,他们吃不完的食物一般都留给家禽家畜食用,所以略高于城市。
Q7:如果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您会怎么做?
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居民维权意识都不够高,城市居民选择自认倒霉的选择率为38%,农村为48%。很多人认为退换产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城市居民因为定时上班所以不愿意把时间花在这方面,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交通不是非常便利这也是造成他们不愿意自己维权的原因。找消费者协会投诉和向新闻媒体曝光的选择率非常的低。很多人表示不知道这个机构在哪里、负责什么工作。
Q8:如果您以前食用过的食品被曝光存在较小安全问题,您会怎么做?
当经常食用的食品被曝光存在较小安全问题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减少购买或不再购买。农村居民继续购买的选择率为11%大于城市居民的4%。很多人认为安全问题较小不会构成太大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不够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Q9:您认为有没有必要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
80%以上的城市和农村居民都表示有必要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有15%左右的人认为无所谓,4%左右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在不支持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的人中,他们认为一个人的努力并不能改变什么,而且在他们的意识中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会造成过大的身体疾病。
通过调查发现,人们或多或少的听说过食品的安全问题,不存在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食品安全意识都在逐步上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与食品之间的问题。但是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关注程度以及关注理念都各有各自的特点,还存在一些值得完善的问题。城市因为存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水平、文化知识的优越性,其食品安全意识大于农村。
在食品安全方面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更加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有些人会根据食物的特性合理的规划每天的饮食,也更加注重品牌和购物场所,以确保食物的健康安全。食物过期变质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因为食用过期食物会导致腹泻等问题,最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最受关注。对于转基因食品,城市和农村的大多数人对此表示不清楚其概念,也不知道是否有毒。
因为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农村居民相对城市居民较少的去大型购物商城购买食物,而路边的小摊等地方的食物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率大得多。
在饮食方面,农村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受老一辈人的影响有一些人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理念,称以前吃了都没关系,现在不注意卫生也不会存在问题。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卫生意识上还需要加强。
在维权方面,城市居民的意识略高于城市居民,但是求助第三方(消费者协会、媒体记者等)帮助的行为很少。农村和城市居民都需要提高消费维权意识,要学会使用合适的正确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在自身的态度上,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要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要明白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一)在食品安全认知方面
1.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加强辨别安全食品的技能、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的科普知识,提高消费者购买安全食品的意识和鉴别能力。
2.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员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接受食品安全知识方面的培训。加强对自身卫生方面的要求。
3.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食品安全意识,揭露一些不法商贩的不良行为,从侧面规范食品行业。
(二)食品维权意识方面
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遭遇侵权行为后积极举报,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专门设立食品安全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并将检查处理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充分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职能。
2.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食品安全立法、执法及监管力度,用制度和法律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全方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还不具备建立统一监管机构的条件下,可以建立类似美国的职能划分机制来尽量避免出现的问题。
3.严厉打击犯罪,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食品安全问题如此严重,违法生产如此猖獗,执法不严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加强打击犯罪的力度。食品安全问题应该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上,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严惩不贷。并且参考我国刑法,采取量刑,只有这样才能使非法生产厂商意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才会重新考虑计划生产,这一举措对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指数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4.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的食品安全法运行时间较短,内容也不够完善,会让违法者钻法律的空子。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法律体制,在危害国家或公共安全的严重问题上,实行两法并行制,既可以弥补违法者在法律未涉及的领域逃避应负担的责任。
5.创建食品安全消费者维权绿色通道,使消费者能方便的反映问题,执法部门要公正透明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消费者维权的积极性。
[1]滕月.我国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行为研究[J].消费经济.2011(02)
[2]王建英,王亚楠,王子文.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及食品购买行为现状——基于苏南苏北农村的调查分析[J].农村经济.2010(09)
[3]李梅,董华强,李锐,陈彩凤,欧阳凤梅,梁嘉瑞.佛山市民食品安全消费意识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23)
[4]张旺璧.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对策[J].食品工业科技.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