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论析

2017-03-28 00:56郭涛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民性群众发展

文/郭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论析

文/郭涛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复杂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时代性日渐突出,为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兼顾国情世情的巨大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这其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更加重视和凸显人民性是价值归属。实现这一价值归属,要求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一直明确发展目标和归宿的人民性,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着力修复提升党群干群关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合法性论证的重要内容,是保持政权稳定的思想武器。在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新时期,中国社会正面临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政治和社会思潮长驱直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当下中国实施的“西化”和“分化”战略,其实是冷战时期它们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继续,这一战略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争夺,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较量,是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博弈。因此,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竞争力和凝聚力,是关乎社会主义成败和无产阶级政党前途命运的关键问题。中国共产党建党96年和新中国建立68年的宝贵经验,以及苏东剧变的反面教训,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走群众路线,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只有维护人民利益,才能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提升其竞争力。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新形势决定了其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归属性、价值倾向性和实践目的性等本质特征,在一个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2](P170)因此,在世界格局和中国国情发生巨变的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感召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现实需要,是应对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战略举措,是提升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保障。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极其艰巨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考验。西方针对中国的意识形态争夺战已经打响;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多元政治思潮在各个领域表现出来,导致人民群众的思想不能完全集中到党中央的意志上来。面对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和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面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扩张和文化霸权主义影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战略高度把握世界全局和中国发展脉搏,认识到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战略部署。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3]“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在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增进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人民性思想,回答了“为什么人”这个执政理念的根本问题。这无疑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明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竞争力的获取和提升,归根结底是其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阶级、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能否从根本上满足一定时期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发动和掌握群众的范围与程度如何等。因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和保护人民利益,必然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这是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和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形势决定的。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一定的意识形态都是为特定的阶级政党服务的,代表和反映特定阶级政党的意志。主流意识形态又是统治阶级和执政党意志的集中表达。党性、阶级性、政治性是意识形态的固有品质,人民性是价值体现。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多种主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但到目前,只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较好地实现了党性、阶级性、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即意识形态的固有属性和价值属性的合二为一。通过总结国内外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中国社会之前途命运,中国党和政府在二者的统一问题上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指出:“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4](P154)“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4](P4)“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4](P41)中国共产党的“两个先锋队”属性,既体现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利益,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全体劳动人民的群众利益,人民性和党性、阶级性在人民立场、服务宗旨、奋斗目标、根本利益上实现了有机统一。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更加重视和凸显人民性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人民主权原则,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18世纪创立的先进思想和理论,是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当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人民的概念和地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原则也历经历史变迁,其推崇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主流意识形态在阶级性与党性和人民性上时常是分离的。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革命的巨大成功,其中的最宝贵经验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面对世界风云变幻激荡的复杂国际局势和社会矛盾突出激化的全新国内环境,新一届党中央用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和行动展示并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坚定决心。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在首次公开讲话中就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其后的许多讲话中,他一直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5](P8)他告诫全党,无论在任何时候,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都要明确为民执政的执政理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执政的根本问题,以人民利益的实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立场。正是有了这一执政理念,我们党才能在国内外复杂激烈的斗争中始终站稳脚跟,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

●明确发展目标和归宿的人民性,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归宿是任何执政党都要优先加以思考和明确的,这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更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大问题。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逐步向中等收入国家跨越时,我们在发展理念上必须实现历史性的转型和突破,即一定要更加注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提升和保障,更加尊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明确发展目标和归宿的人民性。应该看到,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一问题上已经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原则,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加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并将这一发展理念延伸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具体内涵,倡导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补齐民生“短板”,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民生,守住民生底线,做好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建设。这些治国理政的新思路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的发展理念,必须要把人民的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而不是把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手段和工具。除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衣食住行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医疗保健就业休闲旅游度假等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让人民群众不仅享受到发展的数量成果,更要充分享受到更高水平的质量成果;让人民群众不仅看到发展的美好愿景和目标,更要真正获得实际的发展利益和成果。在当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从分配制度、财政制度、税收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等多方面齐头并进,真正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发展成果的最大受益者。

●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着力修复提升党群干群关系

为人民谋福祉,为群众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执着信念和朴素情怀,是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和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之上的。新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各方面权益都得到切实保障上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城乡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三农问题的突出,贫富差距的悬殊,教育资源和权益的公平缺失,社会保障水平的低下,党群干群关系的紧张,政治和文化诉求的困难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先进形象,进而直接影响执政党的地位和前途,影响社会主义制度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十八大后党中央特别重视提升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一直强调要重视群众利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让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要坚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刻不脱离群众,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指引、评价、检验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十八大后,党中央本着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原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关注民生、体察民意、重视民愿、提升民信、增进民福作为工作指导方针,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群众路线教育和“八项规定”、“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上解决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忽视群众的问题,收到良好效果。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整顿党内作风,从规章制度上预防和惩治腐败。整顿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清理庸政懒政怠政,优化干部考核机制,叫停损害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这些深得民心的举措,修复提升了新时期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助于形成党内政府内良好政治生态,保持了党和政府的先进性和公信力。

●顺应人民期盼和期待,让中国梦造福人民大众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全球化时代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机遇,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品质也在提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自觉性在提升,对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保障的权利意识在增强,对政府公共服务均衡平等的期盼期待在提高。这就造成了新时期政府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分配不合理与公共服务质量和公民需求满足方面新的矛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的阶层固化、弱势群体相对剥夺感突出、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道德滑坡、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时刻在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稳定。21世纪初,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这其中无论是国家富强还是民族振兴,最终目的都是人民的幸福,这才是“中国梦”的宗旨和真谛。他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扶贫攻坚战略、社会保障战略、文化惠民战略、依法治国战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等构成了造福民众的系统工程,充分显示了党中央以民为本、科学发展、为民发展的人民情怀,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扎实举措。

综上所述,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归属和动力源泉就在于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更加重视人民性的实现。这一原则立场不仅应时刻体现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上,更应时刻贯彻到执政党和政府的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都要始终牢记一个根本宗旨:不忘初心,人民利益至上。

[1]王淑芳,李慧.关于新时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定位与构建方略的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4,(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中国网新闻中心.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www.china.com.cn/news/politics/2013-08/20/content_29776139.htm,2017-06-2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D61

10.13784/j.cnki.22-1299/d.2017.05.009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6年一般项目《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民性研究》(L16BKS001)阶段成果。

郭涛,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姜杰

猜你喜欢
人民性群众发展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立法人民性的四条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