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睿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祝睿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目的 探索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将我院2014级护理7班、8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师建设学习平台、学生自学平台资源、教师管理学习行为、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师生开展学习互动、师生固化学习成果等教学活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采取一般理论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比较两班学生在学习成绩、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混合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实验班学生学习参与性、交流能力、学习准备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班,在理论成绩、评判性思维、团队精神方面也有提高,两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职护理教学中采用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 。
混合教学模式; 高职护理; 效果评价; 护理教育
Mixed teach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Effect evaluation; Nursing education
混合学习(B-Learning)就是把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教学与在线(On-line)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适当的时间,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契合适当的学习风格、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1]。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将混合学习列为知识传播产业中涌现的最重要的十大趋势之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预测,在2020年之前,在高等教育中课程都将以混合学习或网络辅助学习的形式存在。我院引入混合教学模式,将2014级护理7班、8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教师建设学习平台 学校首先从顶层设计开始,确定合适的专业、课程、教师着手学习平台的建设。首先,注重知识模块、内容的取舍,根据专业知识逻辑、实际工作任务、学生认知特点划分为若干单元;其次,学习资源富媒体化,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通过微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电子书、flash等多媒体形式展现;增加学习行为管理,即除了在平台上公开大量的学习资源外,还要管理学生利用、吸收资源的程度,如学生使用资源的后台统计、在视频播放中插入测验、在学习过程中执行一系列程序化操作等。最后,强化师生在线互动,在线上平台设置讨论答疑区,学习小组围绕教师提出或同学们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让每个同学都体会到与教师随时随地交流的畅快,同时借助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多渠道互动学习。
1.2 学生自学平台资源 学生结合专业要求和自身兴趣,登录相应学习平台,完成注册后,在课程开放的周期内,自主安排学习活动,可以通过观看课程片花和浏览首页一般信息,了解课程基本情况及配备的相关资源,逐一点开各任务模块,里面有相应内容的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本、图片、PPT、教学视频、音频、动画、作业、题库、相关图书、名师讲座、网站链接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接收方式,畅游、切换于各种知识形态之间,遇到难点还可反复循环学习。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学习小组的团队合作,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团队任务,多讨论、交流、排练,汲取他人优点,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解决困难。
1.3 教师管理学习行为 大量的课外自主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教师可通过后台“统计”、“监控”、“管理”功能,了解学生学习进度、态度和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在线发通知给学生,或直接线下向学生友情提示。选择恰当时机,发起站内讨论,让同学们及时了解他人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紧跟学习进度,助长良好学习氛围。进阶式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互评作业,总结典型作业。
1.4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此时经过了前期大量的课外学习,学生们带着收获、喜悦、信心、疑惑走进课堂,上课时,先请同学们汇报学习经过、分享学习收获,特别是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课堂上的讲解侧重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分析、总结,进行深入的分享、研讨,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指导学生化解困难的方法。还可灵活安排校外专家参与、交流、互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
1.5 师生开展学习互动 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学习互动。线上,教师随时通过学习平台进入讨论区选择主题,发起年级、班级或小组讨论或通知;及时查看学生提出问题,回复答疑;经常新建作业,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的复习、巩固,鼓励互评作业;适时设置试卷、智能组卷、发布试卷,通过平台智能改卷和统计、分析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线下,还可通过组织师生交流会、无领导小组讨论、辩论赛、名师讲座等学习活动,深入开展学习互动。
1.6 师生固化学习成果 师生在全面、深入、愉快学习过程中,同时会产生一些思想的闪光点、高质量的笔记、精美的作业、深刻的反思日记、量身定制的情景剧本、PPT等,这些资料都是总结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深化学习成果,以及反复学习、后人学习的珍贵资料,同时也可提升学生内心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应予以全面总结与分类收藏。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的是我院2014级护理7班、8班,分别为53人,现为大二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两个班为平行班,且之前大部分课程为同一时间、地点、教师合班授课,经前测发现两个班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现选定7班为实验班,8班为对照班,但并不告知学生有实验班、对照班之分。
2.2 研究工具 考虑到现今教学效果考核方法单一,主要为期末理论笔试,对综合能力等层面的考评极为欠缺。故本研究除一般理论考核外,特自行编制评价问卷,主要包括参与性、学习准备、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精神5个方面,每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20分。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测,Cronbach’sα系数为0.769。
2.3 研究控制 为保证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和研究的顺利进展,专门成立评量考核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主要培训综合能力评价问卷的使用方法及评分中的注意事项。收集的数据采用双人双录入Excel数据库。
3.1 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两个班同时进行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见表1。
表1 实验班与对照班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分
3.2 综合能力比较 专业课程结束后,老师对每位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自行编制综合能力评价问卷,主要对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准备、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精神5个方面打分,每个项目评分范围为0~20分,满分100分。结果,见表2。
分
4.1 教育思想的“回归经典” 由表1,实验班理论成绩高于对照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合教学之所以效果理想,源于背后根深的教育思想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混合教学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步调一致所带来的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部分学生因跟不上集体的步调而掉队,部分理解力特别强的学生则觉得过于浪费时间。学生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只是每位学生掌握同样的内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学习能力强的学习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而学习能力差的学习者则要花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混合教学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掌控自己的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4.2 教学模式的“推陈出新” 混合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讲课、学生课后做练习的形式,将两者颠倒过来,让有限的课堂变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答疑解惑、分享学习收获的场所,让课外变成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先学后教,学习主体转变和模式创新,更符合教学规律;自主学习、掌握学习进度的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协作交流、自我完善,促进全面发展。由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各条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主动性以及交流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团队精神这些工作中的重要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4.3 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近年来,关于高职教学方法的讨论层出不穷,例如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都是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各学派、学者纷纷表达了各方法的优点及应用,到底哪种方法合适,其实没有定论,所谓现无成法、教无定法、创新立法、贵在得法,混合教学中,需要灵活应用多种方法,也不排斥讲授法、讨论法、四阶段教学法等传统方法。
4.3.1 教学媒介的“各显神通” 传统的教学媒介主要是黑板、粉笔、电脑、投影等设备,由于现在的教学场所不仅局限于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可以通过所有移动终端畅享学习的便捷和快乐。学习平台的讨论答疑区、QQ群、BBS、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各渠道的优势,多媒介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交流。
4.3.2 教学评价的“兼容并包” 与以往大学以学生期末考试分数的终结性考核方式不同,混合教学的评价,评价时间可以选择在一个任务后,也可以在多个任务后;评价主体除教师外,还可以加入学生自评、组间和组内互评,甚至包括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评价环节;评价内容涉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职业精神等多个方面,力求对学生进行全面地评价。
杨洋,周珊红,刘延峰,等.信息化背景下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6):142-143.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5GB291);2015-2016年度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课题(编号:36)
祝睿(1985-),女,湖北宜昌,硕士,讲师,主管护理,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R471
A
10.16821/j.cnki.hsjx.2017.06.022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