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2017-03-28 13:13李蕊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多元研究性学习激励

李蕊

[摘 要]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评价;多元;激励;始终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81-01

“评价”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始终。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积极发展。“小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励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精神,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第22页)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多元”,二是“激励”,三是“始终”。

一、多元

1.评价内容多样化。一是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如:学生參加活动的次数、认真程度、行为表现等。二是要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如:是否乐于与同伴合作开展活动;活动中是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三是要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是否善于观察、乐于发现、敢于质疑。四是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采集和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

2.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有教师、学生、家长以及与活动相关的人。因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亲历实践、重视体验的课程,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通过评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1)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个内省的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发现自己、教育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构建健康的心理品质,端正学习态度。

(2)学生间的互评是一个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互相鼓励的过程。教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互相进行正面激励性评价,切莫相互指责、挑毛病,把评价变成批评。当然,不是反对提问题或发表不同意见,而是要以欣赏、学习、鼓励为主导,帮助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友善提醒、共同提高。评价者要养成尊重对方、说话讲究方式的良好习惯,被评价者要以良好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评价,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学生间的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也可以采取书面评价,避免给别人打分或划等级。

(3)教师的评价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转变角色。由过去一言堂的主宰者转变成评价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评价过程,成为评价的主人。二是转变理念。评价应该注重过程、兼顾结果,而不是重结果轻过程。三是转变功能。评价应该是正面激励性评价,从不同角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不是求全责备、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四是转变态度。评价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应整齐划一、划分等级。五是转变意识。评价要突出个性和创造性,而不应困囿于科学化、标准化。

(4)家长和其他人的评价。学生在社会上开展实践活动,接触较多的是家长和社会上的其他人,所以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二、激励

“激励”就是肯定、鼓励和赞许。激励能增添人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自信心和勇气往往是人获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激励的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而并非是检查、甄别、评比和选拔。学有余力的学生需要激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更需要激励,特别是活动失败了的学生更要给予正面的、激励性的评价。一定要赞赏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合作、认真探究的精神,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这里不仅包含智力因素,还包含“需要”“动机”“情感”“态度”和“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他们更加需要教师发现和肯定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维持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要坚持“正面评价,反对评比、选拔;重视过程,兼顾结果;重体验,轻传授”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的都有所发展。

三、始终

“始终”即自始至终,不间断。要使学生自始至终的“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需要教师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不能只是在活动开始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到了活动结束时才进行激励性评价,而要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活动不能持久,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第21页)所以,为了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刺激、激励,同时还要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引导、督促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始至终保持愉悦的情感,才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责编 罗 艳)

猜你喜欢
多元研究性学习激励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