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特征及其舆论导向分析

2017-03-28 19:50王佳骏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舆论导向突发事件

王佳骏

摘 要 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大众传播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快捷,这也深刻影响了突发事件的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广,特点更为鲜明,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对突发事件的新传播有清醒的认识,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把握传播规律,树立新媒体思维,发动多方力量,做好舆论导向。

关键词 新媒体;突发事件;大众传播;舆论导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122-02

突发事件的传播,一直是大众传播的重点内容。突发事件发生突然,时效性强,影响力大,对于大众传播是较大的考验。传统媒体时期,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导向已经有过较为成熟的管控经验,但是到了新媒体时期,新媒体的开放性让突发事件的传播有了更多的偶然性,也出现了更多的新特点。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上都要重新认识,重新开展传播与引导管理。

1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的新特点

1)传播渠道多元化与统一化。突发事件的传播渠道,已经由过去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过渡为新媒体先行传播,全媒体发酵传播的阶段,已经改变了过去需要拥有报纸、收音机、电视机等媒介传播,变为现在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传播。并且在这些移动设备上均能够体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传播。这就是传播渠道的全媒体多元化与移动设备统一化。这其中,手机以其便捷性的优势,成为了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使用一部智能手机,借助互联网等工具,就可以发挥出全媒体的功效,实现突发事件传播的最优效果。

2)传播范围的大众化与分众化。新媒体带来了更广的传播范围,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大众传播所带来的成果。报纸、收音机和电视机不能时时带在身边,但是手机却成为了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与社交工具。这也就是说,受众接收大众传播的门槛降低了,接收大众传播的内容变得更加容易了,大众媒介的使用者就更多了,传播范围也就更加大众化了。这同时也带来了大众传播的内容呈现出更加海量的特点,在扩大受众知晓范围的同时,也为受众带来了困扰,如何在广泛的信息中找到自身需要的内容,剔除掉无用内容,就成为新媒体传播的关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让更多的人知晓这一事件,是媒体的责任,而如何让对突发事件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受众更快了解到相应内容,则成为了新媒体传播的重点。

3)传播互动的感性化与理性化。新媒体较之传统媒体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受众的反馈性有所增强,升级为了互动性。传统媒体的受众反馈是比较差的,受众之间难以得到互动交流,受众与媒体的反馈也难尽人意。但是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让受众的互动成为了非常便捷的事情,受众可以通过多种交流行为来促进事件的传播,互动成为了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于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的互动就明显分为感性互动和理性互动。

4)传播内容的来源化与碎片化。传统媒体时期,传播内容的来源是大众媒体,传播者也是大众媒体。受众接收到的大众媒体传播,是在拟态环境下的、经过“把关”的传播内容,在顺序性和条理性上较为严谨。同时,经过把关的传播内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公正性,特别是一些无用信息被剔除,能够让受众更直观、更直接地了解新闻事件。在新媒体时期,传播内容的来源和接收均来自于受众,难以经过专业机构和个人的把关,同一事件有可能被很多人发布、传播,看似信息内容很多,但大量的无用、重复信息充斥其中。

2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与舆论导向的不足之处

1)突发事件传播的不足之处。(1)无用信息和重复信息较多,传播内容不全面。这一点即是传播内容碎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初期,受众确实需要大量的现场内容来进行了解,这一点上新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随着事件发生的深入,由于新媒体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并不一定是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其所发出的新闻信息并不一定是符合新闻规律的新闻信息,这就会产生海量的无用信息和重复信息。比如在发生地震事件后,碎片化的现场图片固然能够更为全面的了解震区的真实情况,但是当受众眼前看到的全都是震区的图片时,也会产生疲劳,其所关心的受灾情况、救援情况等,是难以通过现场图片完整表现出来的。(2)容易产生谣言,权威性和公正性较差。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受众在短时间内处于“信息真空”,不能尽快获知权威消息,这就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再加上新媒体的开放性,就使得谣言的传播较之以往有了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范围。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点,对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观点和内容进行再次转发传播,二次加大了谣言的传播力度。同时,新媒体发展至今,在权威性和公正性上较之传统媒体依然较差,受众在海量的新媒体传播中容易迷失,不清楚什么样的消息才是权威消息,不能及时进行理性传播互动。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不明真相的猜测等更容易吸引眼球,谣言的传播就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当前,新媒体对于谣言的打击也更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虽说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谣言已经传播出去,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产生。

2)突发事件舆论导向的不足之处。(1)对谣言的打击和导向力度不足。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谣言的舆论导向。谣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别有用心的谣言,另一种是不明真相的猜测。二者都有不良影响,前者的危害更大一些。但是现在对于谣言的打击和导向,力度还很不足,很多都是谣言已经散布开来才进行舆论导向,难以从谣言的源头进行打击。这是新媒体的不足之处,也是监管机构的不足之处。(2)对事件进展的公布迟缓。打击谣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公布权威进展情况,进行舆论导向的核心要素也是如此。这一般是由传統媒体来承担,但是传统媒体对于此经常出现迟缓公布的情况。2015年5月2日发生的黑龙江庆安火车站枪击事件,官方媒体直到事件发生后12天,即5月14日才公布事件调查结果。官方机构和官方媒体在此期间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及时公布进展情况,也没有对公众的质疑进行有效解释,更没有对舆情进行有效引导,任由舆情通过新媒体持续发酵,这些都是非常不应该的。

3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传播与舆论导向的新途径

1)媒体要树立舆论导向的新媒体思维与新媒体行为。新媒体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来传播的,因此新媒体思维也更多体现在互联网上,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借助互联网传播的规律,以用户(受众)为中心进行网络传播,采取“互联网+”新模式。针对传统媒体而言,开通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已经成为了基本要求,也基本知晓首先利用新媒体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来发布和传播信息,但是在内容的提供上还有所欠缺。许多传统媒体的新媒体使用方式就是将原有的内容在新媒体上再次传播一遍,这是错误的新媒体思维。利用新媒体思维来进行有效的舆论导向,发布和传播的重点在于内容,内容的重点在于公布及时权威消息和辟谣。

2)动员多方力量进行舆论引导与舆情管理。舆情引导的主要阵地在于大众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加强自律,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在自身发布和传播的内容上出差错,然后才是动员多方力量进行舆论引导与舆情管理。一是动员政府力量。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官方容易出现拖延公布消息的情况。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作为媒体都应该尽可能了解官方处置的进展情况,及时对外公布。同时还要鼓励政府官方开设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借助其天然的权威性来公布消息,官方及时公布权威消息,这是最有效的舆情引导方式。二是动员社会力量。媒体要及时、多方呼吁社会力量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要进行无根据的猜测,而是应该以官方的权威内容为主,积极引导舆论。当发生谣言传播时,主动打击谣言,对一些舆情较为汹涌的新闻点,要在给予舆情疏散的同时,用理性互动来安抚舆论情绪。三是动员个人力量。个人力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新媒体中的个人“意见领袖”,另一种是新媒体中的普通受众。根据大众传播规律,对于个人“意见领袖”要尤其重视,重点对其进行引导,并且要求其也开展舆情引导,不信谣、不传谣、主动辟谣。对于一些带有煽动性质的传播内容,更是要从个人“意见领袖”入手,进行有效沟通,防止舆情堆积。

4 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舆情导向较之以往有了很大不同,这就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尊重规律的同时创新方法方式,用新媒体的视角来进行传播和引导。同时还要更加看重受众的传播力量,以受众为中心,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建惠.新媒体环境下网络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研究[J].品牌,2015(1):31-32.

[2]赵冉.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双刃剑——新媒体介入传播的优势与劣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1):63.

[3]許琦.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信息公开及突发事件媒体沟通研究[J].视听,2015(11):173.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舆论导向突发事件
电视新闻编辑舆论导向的新运用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数字出版产业引领功用及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中国独立电影的跨文化调和与妥协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