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群体性意见探析

2017-03-28 20:23柴林升
新媒体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

柴林升

摘 要 网络传播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当下所处的群体时代,是一种网络群体时代。文章从网络群体心理、网络群体意见和网络群体信念这3个方面来阐述网络群体的大众心理学现象。

关键词 网络传播;大众心理学;群体性意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003-02

互联网传播早已不是新鲜的概念,但这两年却有突飞猛进之势。从2015年到2016年,发生了无数个引发网络爆点的话题,例如2015年爱奇艺推出的综艺节目《奇葩说》,又如2016年乐视引进的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都引起了数波的全民讨论热潮。不仅如此,一些莫须有的话题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引起全民性的大讨论,例如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之前,全民力挺六小龄童上猴年春晚,同时对央视没有邀请六小龄童参加春晚这一行为口诛笔伐。传播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仅能够被信息传播者所利用,传递他想传递的信息,在商业如此发达的当下,有效的传播甚至可以为传播者带来丰厚利润。当然,传播还可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传播错误的信息。尤其是和网络联姻之后的网络传播,其释放的能量甚至可以放大更多倍。但是受众在网络中似乎缺失了自主判断的能力,完全跟随舆论的潮流摆动。在网络群体中,不乏高学历知识分子,但是网络传播中的观点表达似乎和受众的受教育程度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当然,受众对一个网络事件的反应与信息的完整程度有关,但是受众在网络中群体性的意见表达与受众群体性的心理现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网络群体心理

在网络群体中,人群可以不分种族、不分性别或者是不分年龄。在这样一个网络群体中,精英人群并不一定能够左右群体的观点。甚至这些精英人群还会被平庸之辈的意见影响。在勒庞看来,群体能够吞没个体的特性,使聚合在一起的个体发生同质化的转变[1]。在网络群体中,人数的增加和智慧的增加并不成正比,甚至相反,人数的增加可能只会导致群体的愚蠢。

为什么在一个热点话题出现之后网络上总是呈现出一边倒的言论,这样的言论在旁观者看来甚至是出奇的愚蠢?这样的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

起的。

1.1 本能的释放

作为网络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在真实的社会中都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道德的限制、法律的限制甚至是自身懦弱的限制。但是在网络上这些限制都被弱化了,因为网络是一个匿名的环境,个体可以将自己在真实生活中不敢表述的言论得以释放。一旦被束缚的责任感被卸下,个人就像是回到了原始状态,肆无忌惮地释放自己本能的欲望。

1.2 传染

传染对群体性的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能非常快速的影响网络群体中的其他人。例如在2014年发生的“12·21”西安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在微博中发了数张医生在手术室结束手术后的自拍,并表示,医生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会影响医患关系。这几张照片瞬间引起全国网民的声讨,认为该医院医生不负责任。几天之后,涉事的西安凤城医院表示,医院的手术室即将搬家,照片中的场景是在旧手术室的最后一场手术,因此拍照留念。网民的态度发生了大反转,反而网络群体集体攻击最初发布信息的网友“当维美不再唯美”。由此可见,网络群体的观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1.3 暗示

暗示也是个人在群体中丧失判断力的主要原因。在网络群体中,个人很难抗拒群体的某种暗示,类似于中国的成语“三人成虎”所表达的含义。个人的意识在群体的暗示之下会逐渐消失。例如,受过高等教育的网民也会在网络上转发毫无事实根据的文章。

2 网络群体意见

影响网络群体性意见的因素有很多,在这里谈一谈影响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2.1 图像、词语与套话

在研究传播现象时,研究者发现,传播率较高的信息中60%的信息都是带有图片的信息[2]。因此,图片更能引起网络受众的关注。图片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吸引网络受众,因为图片的表达更加直接,不需要受众的逻辑思维推理就能够接受图片所传递出的信息。

词语、套话和图片有着相似的传播效果,简单的表达方式往往有着强大的感染力。例如,2015年年底至2016年火爆全网的自媒体节目《papi酱》,这档节目的时长在2分钟左右,节目内容大多为“吐槽”社会中有趣的现象,例如《微信有时候真让我崩溃》《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你准备好了吗?》等期节目,节目中吐槽的语言并不陌生,节目主创姜逸磊最大的贡献在于把生活中这些零星出现的语言汇集在一起,产生了奇妙的笑果。《papi酱》仅仅用4个月时间就取得了巨大成功。

2.2 臆想

自從有人类以来,人类就沉浸于臆想当中。神话传说都来源于人类对于不可知力量的臆想,人类的欲望与胆怯也来源于臆想。在网络群体中的人群也会因为臆想而产生某种集体性的意见。2016年3月的“山东非法疫苗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当案件被报道出来之后,失去自我判断力的网络群体就会臆想出非法疫苗会带来更为可怕的后果,臆想出莫须有的大量儿童因为非法疫苗而死亡,臆想出本因其他因素死亡的儿童也是死于非法疫苗。可以说,网络群众言论带来的恐慌比事件本身还要大。

2.3 经验

经验也是影响网络群体性意见的重要因素,这种经验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经验,而是群体性的经验。现实情况是,上一代人的经验已经不能完全解决下一代人遇到的困难了。因此,经验往往是靠不住的。依然是上文提到的“12·21”西安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这则新闻发布初期,网民获得的线索仅仅是几位医生在手术室摆出V型手势的照片,更深层次的解读只能依靠网络群体的“经验”来推理判断,网络群体根据近些年频繁被媒体报道的,关于医患矛盾的新闻推理出拍照医生的医德低下。然而事实的真相是,这组照片是为了纪念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并且是在病人同意的情况下拍摄的,与网络群体的经验完全相左。

3 网络群体信念

网络群体的信念与传统群体或某一民族的信念有着不同的表现。对于传统群体来说,他们的信念可能是长时间稳固的,甚至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很难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网络群体的信念是较容易产生变化的。例如前文提到的“12·21”西安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网络群体的观点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发生巨大转变。

网络群体的意见较为容易改变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3.1 传统信仰的弱化

由于多元文化的碰撞,网络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因此这些个体很难被传统的单一的价值观所束缚。网络群体正是因为传统的固有的价值观受到侵蚀,外来的价值观才能够影响到网络群体的价值判断。

3.2 群体力量的壮大

网络群体总是被一种“人多势众”的潜在心理所影响,因此每一个网络群体中的个体都会有从众心理,认为自己所处的群体越庞大能够与之抗衡的力量就越渺小。勒庞认为,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无意识有一种“全压倒性的作用”[3]。网络群体往往利用这种“人多势众”的潜意识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在网络上表达一些生活中不敢言说的观点。

3.3 信息来源多样

网络群体的信息来源非常丰富,但是网络群体的规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并且持同一观点的人会以滚雪球的速度增长。这种同一观点意见表达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信息的多元化表达、信息表达路径畅通等网络条件为网络群体同一意见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4 结束语

在网络群体中,成员多是以无意识的状态参与其中,网络群体在发表意见时往往缺少理性分析,并且这些意见通常以一边倒的形式出现。网络群体的种种特殊现象思考起来极为有趣。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在19世纪末就系统地分析了群体现象以及群体心理特征。当下的群体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不是传统社会中的群体集合,而是在网络上形成的舆论群体,这些新兴的舆论群体因其处于全新的时代背景所以又有其特殊性。网络群体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大众心理学理论,还可以推动网络媒体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一丹.解读群体心理——读勒庞的《乌合之众》[J].新闻世界,2014(8):290-291.

[2]彼得·卡雷特.体态密语——肢体语言手册[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林熒章,勒庞.《乌合之众》的传播思想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5(5):139-143.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
俄罗斯应对极端主义网络传播的措施及启示
网络热点事件的微博传播影响力研究
传播偏向、群体极化与风险放大
网络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探论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络走红的传播学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网络意识形态争议特征与安全机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