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荣
【摘要】 目的 探究有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疗法联合有创呼吸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4、0.369、0.369, P>0.05)。治疗24、48 h后, 两组患者的pH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4、0.375, 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711、3.560, P<0.05) ; 观察组患者的PaCO2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4.913、10.655, 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确切, 可促进患者血气指标的改善, 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有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pH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1.0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而Ⅱ型呼吸衰竭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 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 临床上多采用解痉、吸氧、平喘等常规疗法, 效果不明显, 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影响患者的健康。本院将有创呼吸机与常规疗法结合起来, 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4年5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出60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54~85岁,
平均年龄(67.2±6.0)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2~7年, 平均病程(4.1±1.0)年。对照组中, 男21例, 女9例, 年龄51~85岁, 平均年龄(66.7±6.2)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9±1.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給予常规疗法, 主要包括吸氧、解痉、平喘、化痰止咳、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有创呼吸机治疗:采用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的方式, 将呼吸机与导管相连, 根据患者的呼吸状况调节呼吸模式以及相关的参数, 在有创呼吸治疗全过程中密切监护, 确保合理的通气量, 在患者病情稳定且符合撤机指征时即可撤机。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48 h的血气分析指标值(pH值、PaO2、PaCO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4、0.369、0.369, P>0.05)。治疗24、48 h后, 两组患者的pH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4、0.375, 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711、3.560, P<0.05); 观察组患者的PaCO2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4.913、10.655, 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气流的受限会呈现出进行性发展, 随着病情的进展, 肺功能逐渐减退, 出现缺氧症状以及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进而表现在生理上的一系列功能紊乱、代谢紊乱[2-6]。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造成呼吸衰竭的原因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而呼吸衰竭一旦出现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此时必须迅速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气情况, 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情况[4, 7-9]。传统的单纯氧疗无法快速有效的解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呼吸肌疲劳问题, 甚至还可能导致PaCO2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影响患者的早日康复[5, 10-12]。呼吸机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生命支持。呼吸机的使用是为促进患者逐渐实现自主呼吸, 脱离呼吸机[6]。
有创呼吸机治疗能通过气管切开或是气管插管的方式连接呼吸机, 保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性, 增强人机协调性。以气管切开方式为例:气管切开后, 置入的气管套管长度短, 这样能避免出现管道的死腔情况, 使得患者自身的呼吸系统结构参与进来, 从而达到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 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 早日撤机。另外, 气管切开方式机械通气在营养支持依从性、机械通气依从性、夜间睡眠状态、镇静剂使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其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舒适度高[13-15]。但是在采用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 气管切开使得气道的正常解剖结构遭受破坏, 这样就可能对患者撤机后的自主呼吸状态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进而导致二次人工气道的置入。另外, 撤机后患者自主呼吸时的潮气量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泄露问题, 进而出现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威胁到患者的康复。因此在采用有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必须确定患者无禁忌证, 评估患者对有创呼吸机治疗的耐受力, 在操作中把握关键点, 最大限度减轻对患者的创伤, 在治疗全过程中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现象, 同时在符合撤机指征的情况下方可撤机, 撤机后依然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治疗, 避免出现二次有创呼吸机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pH值、PaO2、PaCO2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4、0.369、0.369, P>0.05)。治疗24、48 h后, 两组患者的pH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4、0.375, 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2.711、3.560, P<0.05); 观察组患者的PaCO2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4.913、10.655, P<0.05)。指出将有创呼吸机与常规疗法的结合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呼吸机治疗效果确切, 可有效增加患者的通气量, 预防肺萎缩现象的出现, 使得患者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 避免气压损伤的出现,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剑. BiPAP呼吸机加用加热湿化器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评价.内蒙古中医药, 2011, 30(11):54-55.
[2] 胡泽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1):90-91.
[3] 安亚东, 张勇.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7):171-172.
[4] 万小兵, 陈宇洁, 陆海英, 等.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5, 23(9):96-98.
[5] 陈霞, 王茂娟, 张雅卫, 等.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32例.山东医药, 2013, 53(11):53-55.
[6] 陈军喜, 孙坚. 有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6):55-57.
[7] 丁延龄.有创呼吸机不同模式对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及血浆BNP的影响.中国医学创新, 2016, 13(19): 122-125.
[8] 马跃荣, 王小英, 马俊英, 等.有创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组织通气的影响.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4(6):595-597.
[9] 陈玉兰, 王贵芳, 田婧.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当代医学, 2010, 16(7):26-28.
[10] 陈强, 高原泽, 徐林盛.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0):54-55.
[11] 陳笑英.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7-9.
[12] 邹正秀.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30例疗效观察.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0, 30(2):143-146.
[13] 孙海洋. 有创呼吸机治疗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2):462-463.
[14] 苏美颜. 有创呼吸机治疗3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饮食保健, 2015, 2(11):41-42.
[15] 刘国霞, 赵丽娟. 有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3(40):56.